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的比较论文_于敏

身份证号码:23102619811205****

摘要: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其功能性,而越来越多的工程为了满足功能的要求都建设了地下室,地下室顶板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更好的保证建筑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做好地下室顶板的加固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的比较,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吊装;加固;地下室顶板

某建筑项目占地26亩,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130000㎡,地上的部分是一栋23层的综合办公楼和一栋5—8层的规划展览辅楼构成,主楼和辅楼一共有3层地下室,地下室通常做车库和设备的储存使用。该工程对工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地上钢结构需要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且没有达到设计龄期的时候就进场吊装,地下室顶板由于吊装施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超载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

1、重载吊车行走区域荷载取值要求

该项目地下室为120m×115m的类正方形,桁架吊装时重载吊车行走区域荷载包括钢结构构件自重、路基箱自重、覆土荷载及汽车吊、履带吊的行走荷载,统计如下。

路基箱荷载:30kN/(6×2×9.8)=2.5kN/m2。

表层铺砂的荷载:18kN/m2×0.5m=9kN/m2。

履带吊车自重(双机):1670kN×2=3340kN。

桁架梁自重:900kN。

行走区域荷载总计:(1670×2+900)/(2×6×4)+2.5+9=100kN/m2。

根据以上统计,吊车行走区域的施工荷载为10t/m2,超过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荷载。将该荷载施加到地下室顶板上,原地下室顶板10.4m跨及9.3m跨的主梁(500×1200)及次梁(300×900)承载力均无法满足要求。须对吊车行走区域顶板采取加固措施。

2、吊车行走区域顶板加固方案

2.1方案一

首先是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预处理。在吊装区内回填500厚的砂夹石,之后在砂夹石的上面沿着吊车行走的具体位置对路基板进行铺设,路基板的规格要满足设计的要求,此外还要达到满铺的状态。

其次是按照设计图纸上地下室布置图的要求在满铺路基箱的履带吊装的作业区域使用指定类型的钢管对其进行支撑处理,所有的立杆都应该保证布置的均匀度,按照次梁净距离的具体数值来对立杆的间距进行适当的调整,立杆的间距一定要在800mm之内,立杆和边的间距应该在300mm之内,在立杆距离地面200mm的位置应该沿着纵横方向布置扫地杆。这种加固方式在工艺原理上相对较为简单,在操作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困难,但在施工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测算之后,3层地下室满堂脚手架搭设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所消耗的时间也比较长,此外,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对工期要求比较严格,在地上钢结构安装的时候,地下室的设备安装必须要进行进场作业,而且满堂脚手架也会对施工的正常进行构成非常明显的影响。

2.2方案二

对于方案一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单位提出了使用顶板上部覆土厚度的正常范围之内做上翻梁,借助对行走区域梁板承载力调整,结构本身承担行走区域内所产生的施工荷载。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是要将顶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升到C50,这样做可以充分的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七天之后,这一部分的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也就是说能够满足C30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从而使得建筑整体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其次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褐藻不会直接传递到楼板结构当中,此外还能够十分有效的提升梁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将当前的顶板梁上翻到室外标高的位置,也就是将梁高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还要充分的结合吊车运行过程中底部钢龙骨垫层的具体方法,对楼板进行全面的隔离处理,将钢龙骨铺设在哦地消失的次梁上面,这样就可以十分有效的防止荷载直接传递到楼板结构上。

采用了上述措施之后,上翻的地暖钢板量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都能充分的满足施工荷载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主梁配筋率达到了1.5%,次梁的配筋率达到了1.0%,都能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性,所以这一方案也能非常好的满足工期和工程造价的基本要求。

3、两种方案的比较

3.1工期

方案一,因采取满堂脚手架,在吊车行走区域下的整个3层地下室均需设置脚手架,同时也必须待混凝土龄期完成后才能进行吊装,工效较常规模板支撑架降低2/3,地下室结构施工总工期延后12天。

方案二,因所有的施工荷载均由混凝土自身承受,施工方案所耗费的工期基本为正常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时间,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使用早强剂,可以使地下室顶板能更早的承受吊车荷载,满足钢桁架的吊装时间。工期上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3.2安全

方案一,支撑设置较多,施工周期长,安全就不能得到保证。而方案二为混凝土一次成型,与一般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无异,工人能熟练操作,故第二种方案更安全。

3.3经济性

方案一,施工单位测算的满堂脚手架的造价,地下室加固面积合计为16593m2。加固搭设情况及投入成本对比见表1~3。

表1地下室扣件式满堂架支撑加固搭设简况

表2地下室扣件式模板支撑架搭设简况

表3地下室扣件式满堂架支撑加固与模板支撑架周转材料投入成本对比统计

根据表1~3数据,满堂架支撑加固周转材料投入为143万元,常规模板支撑架投入为38万元,周转材料多投入105万元。由于加固架周转材料投入是常规模板支撑体系的平均4倍左右,每立方米架体的搭设人工费将增加10~15元左右,合计人工费增加16593×(4.45

+3.7+3.7)×12.5=246万元。所以方案一按最省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合计投入为:38+246=284万元。

方案二,将吊装区域地下室结构顶板做成反梁形式,构件尺寸增高600mm,增加工程量如下:

1)钢筋工程增加100t,造价增加4800×100=48万元;

2)混凝土增加187m3,造价增加8.5万元;

3)模板增加900m2,造价增加2.5万元。

所以,方案二通过设置结构反梁增加的总投入合计约为:48+8.5+2.5=59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由于增加了梁高及荷载,导致顶板梁混凝土及钢筋的用量有较大增长,但较方案一的模板支撑架加固方式,降低措施投入225余万元。

4、结语

从该项目的顶板种在吊车行走区域梁板加固方案的比较当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方案二的优势要更加的明显,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选择了方案二,地下室顶板反梁加强区混凝土浇筑9天之后就可以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这样也就使得钢桁架的吊装时间得到充分的保证,确保了工程的如期交工。

参考文献:

[1]臧岩.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2]许成宏,尹友成.地下室顶板上布置施工道路的安全复核[J].建筑施工.2012(05)

[3]李俊贤,钱文举,李永成.某工程地下室顶板裂缝问题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2(12)

论文作者:于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某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方案的比较论文_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