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民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在建筑地下工程施工中,防水施工是其重点和难点,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办公楼项目地下工程实例,对地下工程的防水构造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对细部处理作了阐述,希望工程的施工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防水系统;地下室;施工工艺;细部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室工程也越来越多,因而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由于地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采用优秀的防水构造设计,并应用良好的施工工艺,以保障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项目用途为商业、办公及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8.13 万m2。项目结构形式为框筒结构,地上24 层、地下2 层,车库顶板有绿化要求。
2.防水构造设计
鉴于办公大楼的商业作用,项目对于防水要求较高,地下室底板、侧墙和顶板均为一级防水设防要求,即在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再增设一级防水系统。诸多实际工程表明,涂卷复合的防水做法可有效综合两者各自的优势,防水效果更佳。涂卷复合的做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涂料与卷材叠层设置、涂料与卷材分开设置。对于叠层设置的防水系统,在具体选择防水材料时要考虑卷材与涂料的相容性以及施工可操作性等,沥青基类防水涂料与自粘防水卷材的叠层复合是目前较为主流的做法。针对该项目地下工程的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以下叠层复合防水方案:地下室底板采用2 mm 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5 mm 厚BAC-P 聚合物改性沥青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侧墙采用1.5 mm 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立面专用型)+1.5 mm 厚BAC-P 聚合物改性沥青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地下室顶板根据种植要求,采用2 mm 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4 mm 厚BAC 聚合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自粘防水卷材。
2.1 地下室底板
先将涂料和卷材施工在垫层上,卷材施工完成后揭除其上表面隔离膜,待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卷材的自粘胶层可与保护层形成“反粘”效果。此时,涂料与上部的卷材和下部的垫层都紧密粘结,但由于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100%内聚力破坏,垫层出现沉降时,破坏部位只在涂料本身,并不影响上层卷材,卷材依然牢固地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粘结在一起,继续发挥其防水功能。项目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见图1。
图1 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
2.2 地下室侧墙
地下室侧墙涂料为专门研发的立面专用型,具有更好的抗流坠、耐高温性能;而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为薄质材料,质轻、服贴性强,立面施工更加简便。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考虑到在实际回填土的过程中难以完全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为避免防水层受到影响,立面砌120 mm 厚砖墙保护。地下室侧墙防水构造见图2。
图2 地下室侧墙防水构造
2.3 地下室顶板
由于项目地下室顶板有绿化要求,故采用非固化涂料与耐根穿刺自粘卷材复合的做法。BAC 耐根穿刺自粘防水卷材是国内首个通过耐根穿刺检测的自粘类卷材,阻根原理为化学阻根,且可与非固化涂料形成复合防水层,有效消除卷材与涂料之间的窜水通道。在防水层施工之前,需用抛丸技术将结构层表面的浮浆和酥松层去掉,避免因基面不平整而引起的窜水;植物根系具有向水性的特点,从另一层面削弱植根向下生长的动力,对防水层和结构层都有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地下室顶板防水构造见图3。
图3 地下室顶板防水构造
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加热非固化涂料→细部节点加强处理→非固化涂料施工→铺设自粘卷材→后续处理。
3.1 风险单元划分
项目防水施工前,应根据各部位的具体情况及结构特点划分风险单元,如地下室侧墙按不同侧面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单元,地下室顶板按变形缝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单元;而地下室底板由于梁槽、承台坑等较多,故不按其他部位的方式划分风险单元,而是按照每个渗漏点赔偿的方式进行划分。划分风险单元一是可以根据系统中的定配原则来控制每个风险单元面积的防水产品用量;二是若出现了渗漏,对应风险单元的赔偿就有了计算依据。
3.2 基层处理
平面施工时,采用抛丸机把基面的浮浆、砂子等清理干净,基层坚实平整;侧墙部位施工时,采用打磨机对基层进行打磨。抛丸机打磨效果见图4。
3.6 铺设卷材
(1)铺贴自粘卷材:涂刮非固化涂料的同时,揭除自粘卷材下表面隔离膜,将卷材粘贴在涂料上。
(2)自粘卷材搭接:将自粘卷材搭接边的隔离膜揭除,进行自粘搭接,卷材T 型搭接口处用非固化涂料进行内外密封处理。
(3)收口密封:立面卷材收口处用压条钉固定,间距不大于250 mm,再用非固化涂料进行密封处理。卷材搭接与收口密封处理见图9。
图12 穿墙管防水做法
作为加强层;(2)固定式穿墙管应加焊止水环,并做好防腐处理;(3)为确保密实效果,施工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密实,加强养护;(4)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防水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等环节。因此,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要制定合理的防水方案以及选用良好的施工工艺,并要充分考虑到细部节点的防水加强处理,同时也要加强施工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以切实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从而保障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主体建筑安全质量和使用年限。实践证明,本工程取得了较佳的防水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关石.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遗产.2013(5)
[2]倪德伦,殷玉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9)
论文作者:陈成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卷材论文; 地下室论文; 涂料论文; 顶板论文; 防水层论文; 底板论文; 单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