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的CT表现论文_靳洪亮

小肝癌的CT表现论文_靳洪亮

靳洪亮(辽宁省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3)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28 例。CT 采用双期、部分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结果 动脉期78 %(22/ 28) 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71 %(20/ 28) 呈低密度、29 %(8/ 28) 呈高或稍高密度,此8 例延时扫描后呈低密度。12 例有低密度区。结论 大多数肿瘤动脉期成明显强化高密度,门静脉期肿瘤大多数成低密度,部分门脉期呈等活高密度时加扫平衡期扫描肿瘤均呈现低密度。

【关键词】 小肝癌 CT 手术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79-01

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小肝癌的CT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以期提高对小肝癌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小肝癌的早期发现率。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28例。其中,高分化或高2中分化肝细胞肝癌5例,中分化肝癌21例,低分化肝癌2例。男21例,女7例;乙肝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5例,,AFP0.42~1210ng/ml,阴性12例。均采用philipsbrelince螺旋CT扫描仪行双期或三期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查前病人禁食8h,扫描前病人口服1000ml水,以充盈胃肠道,患者取仰卧位,直接行全肝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为欧乃派克,每例总量100ml左右,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单相注射,3ml/s,26~32s行动脉期或增强早期全肝扫描,60~70s行门静脉期或增强晚期全肝扫描,15例螺旋CT病例中的7例和16例常规CT病例中的12例,2.5~7min后行延迟后平衡期扫描。CT扫描距手术7~22天,平均12天。病理复查HE染色病理切片,仔细观察病灶的分化、血管情况、包膜情况以及有无脂肪变性等,与CT所见对照。

2  结果

肿瘤最大径1.3~3cm,平均2.2cm大小。27例HE染色切片发现门静脉血管。22例有典型的动脉期,78%肿瘤呈高密度,其中71%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征象;4例动脉期呈稍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或稍高密度;2例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时扫描呈低密度;门静脉期78%(22/28)呈低密度;22%(6/28)呈等或稍高密度,经延时扫描后为均表现为低密度。

3  讨论

众所周知,小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其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呈明显强化的高密度结节,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即所谓“快进快出”,肿瘤还有部分门静脉供血,当供血动脉阻塞时即由门静脉供血,这也即为部分肿瘤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的原因。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部分肿瘤可显示强化的包膜。基于这些特征小肝癌有以下影像表现:

①CT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门脉期呈轻度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

②CT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门脉期密度迅速降低为低密度,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

③CT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门脉期边缘高密度的环形强化,瘤体将为等或低密度。

④CT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为边缘高密度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环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延时扫描为低密度。

利用小肝癌的这些特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5%,同时多数小肝癌患者伴有肝炎,部分患者伴有肝硬化,这就要求区分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肝硬化结节没有小肝癌的典型“快进快出”的表现。因此在遇到有长期肝炎患者,特别是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小肝癌的早期发现,所以特别要注意在增强扫描检查时尽量做到3期扫描,这样可以检查出部分不典型小肝癌,如果检查中发现经2期扫描部分仍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病灶,一定要及时加做3期扫描,以免造成漏误诊。

参考文献

[1]CT诊断与临床/郑穗生,高斌,刘斌主编-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 ISBN 978-7-5337-4401-4.

[2]实用放射学/郭启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08640-9/R.8341.

论文作者:靳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

标签:;  ;  ;  ;  ;  ;  ;  ;  

小肝癌的CT表现论文_靳洪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