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改善之应用论文_陈婧,陈月媛

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改善之应用论文_陈婧,陈月媛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市成安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700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7150)

摘要:工业工程(IE)是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应用广泛。通过IE方法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改善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最大利润。本文主要就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工业工程;生产效率;应用

1工业工程原理介绍

(1)利用工作研究分析企业改善需求利用工作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相关技术、方法为企业寻找影响作业效率的因素,进而为企业后续作业寻找更好的作业方法,为人员的工作量、作业强度、舒适度做更好的改善,并制定各种相关作业时间标准,消除生产瓶颈、减少等待、避免浪费。(2)利用作业测定技术制定生产作业标准文件(SOP)利用作业测定技术对生产过程的每个作业工序进行时间测定,从而寻找提高作业效率的最佳操作标准,以此形成规范执行。对于一线操作人员而言,无论是熟练工还是新进人员,都可以按照SOP文件进行作业操作,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产品合格率。(3)利用人机工程学进行工作任务设定、作业场地布置、作业方法的确定等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人类工程学,通过对作业中人体机能、能量消耗、疲劳测定、环境与效率的关系等的研究,在系统设计中科学地进行工作职务设计、设施与工具设计、工作场地布置、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等,使作业人员获得安全、健康、舒适、可靠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4)充分考虑物流要素,对企业进行以生产部门为核心的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的降低是企业获得第三利润源的主要途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内部各部门选址、部门内部设施、设备平面布置、物流作业分析、物流活动设备选择等都可按照工业工程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从而最大限度的使部门与部门的沟通衔接更加便利,使部门内部的作业流程更加顺畅,企业的物流活动更加高质高效。(5)利用生产运作管理技术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主要是通过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的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如可利用MRP(物料需求计划)进行生产性物料需求确定、利用JIT准时制生产进行库存控制等。(5)利用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控制(TQC)进行良品率控制产品合格率是生产出来而非检测出来,要保证较高的产成品合格率,对生产过程从源头开始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要利用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产生的影响产品合格率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好前期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生产。除此之外,工业工程还有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2个案分析

2.1视频拍摄、工序分析

传统的IE借助的是秒表以及相应的办公软件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新型的IE模型可以利用视频技术以及专业的IE分析软件来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以及有效性,还可以降低IE工程师的工作量。视频拍摄主要是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追溯性强,此外可以反复进行细致的分析,导入到专业的IE软件,应用软件工具对视频进行详细分析,将操作过程细分成各个操作单元并且记录各个操作单元的时间,标记正常动作、辅助动作及异常动作,这样在建立标准工艺时可剔除异常动作,进行改善时也可以重点针对辅助动作,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每个岗位的工序节拍时间。经分析某帝度品牌洗衣机B产品总装线共有工序75个,操作人员80名,瓶颈节拍时间为32.88s,总加工时间为1707.69s。在进行工序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对瓶颈岗、重点岗位以及有问题的岗位进行重点标记,主要记录这些岗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作为单工序改善优先进行的内容,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2.2制作报表

报表的制作是一个自动生成过程,意思是,在使用工业工程分析软件对各工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后,系统内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关于员工、机器的工时还有岗位人力分布的标准表,以及平衡率山积表,这有助于员工准确了解自己所在的生产线以及其他岗位人员的分布状况,做到互通有无,保证生产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标准的工时还有人力分布表是指导人员进行系统化工业操作的规范性文件,可以准确记录员工的出勤率、生产效率还有岗位之间轮换的具体实施情况。平衡率山积表是用来观察生产线的平衡问题还有是否在生产车间存在工时浪费、损失等情况,并以此作为证据,方便日后企业生产出现纰漏时查找问题根源。另外,除了以上这两种记录证据,标准作业指导书而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是岗位操作职员的工作任务参考,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指导,使得其按照标准进行作业,防止出差错,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规范员工的在岗行为,是操作更为标准,约束力更强。

2.3单个工序的改善及其验证

单工序改善的主要目的是对生产线进行基础梳理,确保每个工序的节拍时间最短,降低总加工时间,进而可以进行生产线平衡改善。在进行工序分析时,会记录相应生产工序的问题点,得出工时数据后,可将两者进行综合对比,进而选择对生产线的部分工序进行改善,应用相应的改善方法进行改善。B产品的单工序改善主要是对部分岗位的操作布局进行了改善,同时增加了部分专业的工装,应用了IE七大手法以及MOD法等,减少了部分工序的节拍时间以及劳动强度。改善后需要对改善的岗位进行再次视频拍摄与工序分析,确定改善效果。经过分析总加工时间由原来的1707.69s减少至1675.31S。

2.4注重生产线的平衡

生产线平衡就是指工程流动间或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差所造成之等待或滞留现象。不平衡的生产线会出现很多弊端,如567增加,占据生产线空间,容易出现品质问题,生产力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等。目前,在大多数电子产品的生产中,手动插件(指生产中依次将零件手动插入789(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占据了产品作业时间中的很大一部分。手动插件是否得到合理安排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2.5生产线平衡改善效果验证

生产线的平衡效果是需要进行验证的,之后验证合格的话将这一标准作为操作准则确定下来,最后对这些所有的工序的相应数据进行记录,并对生产线的实施进行检测和观察。

2.6确定标准

改善后的作业内容就可作为B产品的标准工时与标准工艺,并制作或修改作业指导书,规范工艺标准。确定标准是工业工程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人认为工业工程技术是改善的技术,其实质应该是改善与确定标准的技术,有了标准就可以固化生产过程,确保改善效果的持续有效。

2.7生产信息记录及生产线观测

以上的改善过程是理论上的改善,属于产能改善,但是实际产量也会同比有相应上升,只是未能达到产能的水平。B产品在改善前每小时产量为90台,改善后每小时产量为120台,改善-率N33.3%。与理论产能每小时132台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记录生产信息并且对生产线进行观测,了解并解决影响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促使实际生产产量更接近产能。在生产信息记录及生产线观测过程中,可以利用效率管理体系对生产线进行工时效率管理,统计生产线的综合效率、加工效率以及作业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效率损失,促使实际生产产量达到产能数据。

结束语

工业工程是世界上公认的能杜绝各种浪费,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把技术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星,王宇.我国制造业中工业工程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3(07)

[2]沈园园.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

[3]相政杰.试论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2)

论文作者:陈婧,陈月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改善之应用论文_陈婧,陈月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