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庭作业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国内外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家庭作业讨论和研究较多的也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但西方学者对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其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审视。
一、作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作业内涵的界定还没达成共识。但很多专家学者站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对作业做了富有创新性的界定,试图走出狭隘的“工具论”视角和摆脱“技术理性”的干扰,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业的内涵具有有益的启示。
第一,有专家认为作业是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1]在他们看来,作业指的是通常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之外进行的、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的自觉活动,以及增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直接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特定目标。这种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化,也都是教师必须批改的,直接与学校工作量相关。凯克(R-W-Keck)认为,作业是指学生课后展开的无教师辅导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一定义忽视了合作学习。另外,台湾学者陈龙安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作业应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的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是指各种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家中所完成的”。并且将作业分解开来,做了进一步阐述:“‘作’就是创作,其本身就具有‘进行、鼓励’的涵义;‘业’是篇卷,古代书册大版,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2]这表明,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把作业看成是一种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第二,有专家看到了作业主体的活动对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从作业主体要素出发对作业进行阐释。如张大均教授在《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立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专门论述了有效操作作业包括作业练习适应情境、训练方式、训练要求三方面内容的策略。又如施良方教授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设计有差异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正式布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校功课”[3]等。这表明重视其中的主体要素,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主体的活动与需要对作业内涵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作业内涵的解读,我们以为,作业首先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其次,就作业形式而言,它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书面练习;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通过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人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作业对课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事实上,它对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现状
(一)关于家庭作业的功能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内化学生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学校的发展,促进家校合作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迈克尔(Jacob Carmichael)指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做家庭作业,就会对重新做家庭作业感到困难,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所以影响学习成绩。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促进教学改进。学生们也认为作业的应试功能不再是高中生期待的唯一目标。[4]但过量的家庭作业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剥夺学生享用闲暇,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失去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进而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厌学,还可能助长欺骗等不良品性。在国内外都发生过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冲突,甚至血案。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的积极影响很大,对初中生也有一定影响,但功效大约只有高中生影响的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很小。[5]在国内,吴也显认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6]
(二)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
中西方教师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存在很大分歧。就近几十年的作业设计研究历程来看,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美国的杜威提出的基于实验主义的活动作业形式,把作业看成课程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课程就是社会活动作业。作业的类型更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即课外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作业完成重结果更重过程,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余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Real-life homework),他们认为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即学以致用,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透彻;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特别显得有意义。[7]在日本,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设计自己的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发生在过去的故事”等等。[8]美、日中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突出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另一种是前苏联的凯洛夫提出的基于认知主义的文本性作业,把作业视为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和延伸内容。[9]我国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外作业主要是这种类型。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作业内容往往都是复习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谈振华认为,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预习或复习教科书,完成习题、作文、绘制图表等书面练习,完成朗读、背诵、复述、答问等口头作业,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10]
(三)关于作业设计的难度
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感到完成作业不是不得不承担的负担,而是一种内隐的需求时,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轻松而有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反之则会成为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作业的内容和范围,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习题。为了使每一次作业之后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复习每一章节的时候,都要由易到难,避免内容的简单机械重复。日本学者在差生较多的筱井旭高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一律布置“一刀切”的家庭作业而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即使给予再严厉的惩罚,仍有不交作业的现象发生。但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设计与其相适应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我国很多学者为了解决作业难度问题,提出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做法。宋秋前认为实施有效作业,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和类型,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人制宜,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有个性化、差异地发展。[11]傅道春在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描述了英语学习和“自设作业”结合起来的范例。他指出,学生只要有兴趣做就是一种享受,不能称其为负担,因此“自设作业”完全是一种学生自愿自为行为。周晓艳认为学生应该自主选择作业,参与设计作业及合作完成作业。[12]李银芳认为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有层次性、延伸性、文化性及趣味性。[13]
(四)关于作业设计的作业量
实践证明家庭能否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发挥程度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外作业量的“适度”。应该布置多少家庭作业是个价值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答案也会不同。西方学者就多长时间的课外作业才是适量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深入的探究。美国的哈里斯·库帕就学生课外作业量的问题,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他的研究结论是: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时间在45分钟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课外作业,作业时间应该控制在235分钟至385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385分钟至650分钟之间。[14]
从国际背景来看,研究表明北美的中学生并没有做很多课外作业。加拿大的小学生在9岁之前没有家庭作业;10-11岁每晚30-45分钟;12-13岁每晚1-1.5小时;中学生平均每晚1-2小时的课外作业。我国的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一直偏多。[15]设计课外作业的“量”,在没有新规定以前,要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有关规定,中午尽量不要布置课外作业,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16]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不顾文件的相关规定,一意孤行,并未按文件执行,甚至在教学科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在竞赛中有一个好的名次,课外作业被当作学校节省工作量的手段。
(五)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关心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及学业成绩以外的影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系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比较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及其外在条件,他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做作业?”他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过多地参与了孩子的作业,到了中学,家长们参与孩子作业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了。杰克林·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参与,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优秀得多;研究还表明家长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并跟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具有同等智力、同样家庭背景,但家长不参与做作业过程的学生成绩好。[17]在国内有相同的结论,小学阶段一般做法是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家里在“陪读父母”的协助下,学生完成作业后,父母签字才算完事。所以学生的作业肯定全对,作业的反馈功能彻底失去,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有个辖区教育局明令禁止父母协助学生作业和签字。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就作业的目的、反馈与评价研究、心理研究及完成作业的状况及影响作业的效果因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国内外家庭作业设计研究综述和启示
目前,国内对于课外作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大众“减负”呼声中,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表面博弈中,总体研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实证研究更显不足。研究的理论视野和领域比较狭窄,程度粗浅,现实针对性有待增强,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力支撑,多为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基于感性的零星实验,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国外学者对课外作业的量、作业的类型、作业的作用、作业的目的以及家长在课外作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课外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重新审视。
(一)全面认识家庭作业的功能
在我国,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我国的教育工具书中,关于课外作业的论述就清楚地反映了这样的论断:“一般认为,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并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18]任宝贵研究发现英语学习成绩一开始就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每天作业时间达到半小时时,英语学习成绩上升到最高点。之后,英语学习成绩反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19]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人们固然认可家庭作业的作用,但课外作业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前提是作业要适量和恰当,即课外作业的量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的类型和数量搭配是合理的、变化的。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成果是十分有意义和值得借鉴的。国外学者认为教师是课外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布置课外作业,担当好课外作业的质与量的把关者,作业过程的监督者、支持者。
(二)综合考虑家庭作业的价值取向
在国内,老师和家长之所以比较倚重家庭作业的作用,对课外作业“乐此不疲”,我们认为其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受应试文化的影响,认为作业是实现“高分”与“高升学率”的保障。在考试主宰教学的背景下,作业应该对亲子关系的改善、同伴互动、个性的关照、家校合作、课外实践知识与经验的获得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不应该只是通过课外作业,让学生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的训练,以此来掌握与巩固书本知识。在国内,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以强调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的练习型与准备型为主,而强调知识综合应用与迁移的扩展型与创造型作业极少,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学习僵化的、呆板的书本知识,缺乏参与实践的能力。这与国外强调家庭作业的多方位、多元智能的培养目的形成较大的反差。而国外特别强调课外作业的多方位、多元智能的培养。在国内,教师设计给学生的课外作业主要以练习型与准备型作业为主,很少有扩展型与创造型作业。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来布置和设计课外作业,搭配课外作业的类型,如果课外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仅仅服务于“应试”的知识咀嚼与技能的机械操练,这种作业越多危害越严重。
(三)切实减少家庭作业的数量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减轻学生负担而呼喊的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量的问题也有明确的规定。2000年年初,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些规定基本上与国外一些中小学的家庭作业量是相当的,但实际如上文所述,我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一直存在偏多的状况,如同样是小学生,我国小学生一天的作业量相当于美国小学生一周的作业量,甚至还要多得多。特别是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在教学内容没变而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中讲授,实践或练习部分则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家庭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做的后果可以想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大大降低了实践与练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这样看来,对家庭作业的量进行控制和在时间上做出明确的规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四)重视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关于家长在课外作业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国内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基本上是一个“监督者”,有的家长甚至代替学生完成作业,而很少是一个“合作者”与“指导者”。国外相关研究可以使我们的家长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这一现状。目前,国内外就家长如何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等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很多,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家长在学生作业中的角色很重要。笔者以为,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课外作业中,并表现出极大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较为便利的家校合作途径,若能充分利用的话,不失为一个重要资源开发方式。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不仅有利于孩子克服学习困难,更为学生的作业过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而这种家庭氛围正是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
标签:家庭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