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分析与改进方案论文_卢超

配电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分析与改进方案论文_卢超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随着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大,故障的发生的次数与频率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配电网故障处理的时间较长的几个要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通过该方案,显著缩短配网10kV故障查找时间,加快故障抢修进度,提升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 配电网故障处理;效率分析;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证配网10kV系统正常运行成为配网调控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随着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大,故障的发生的次数与频率也不断提高,因此缩短配网故障查找的时间,加快抢修的进度越发重要。

根据统计福州地区配网10kV故障类型和平均故障查找时间的数据表明,配网10kV的故障主要分为母线失地、馈线开关跳闸、线路开关跳闸这几种类型。我们对2014年发生的故障共617条进行统计分类,发现从故障发生到找到故障点平均用时138分钟(2.3小时),加上停电隔离故障点、做安全措施、抢修及送电操作的时间,平均每个用户要等待12小时以上才能恢复用电,这对用电需求不断提升的广大市民来说,这样的数据显然无法接受。

我们通过分析2014年各类故障平均查找的时间发现,馈线开关跳闸类型的故障占比最大,而母线失地故障处理时间最长。如果能够从这两方面予以入手,将显著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1、故障处理效率分析

通过数据查询和分析比较,根据因果分析对配网10kV故障查找时间长的问题找到以下几个要因:

1)调度员业务不熟练,故障处理经验不足

目前日常处理故障均由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调控长及正值调度员处理。副值调度员和见习调度员只进行挂牌置位和拟写指令票等非核心工作。

2)抢修班巡线人员经验不足,巡线效率较低

如果说调度是电网控制的大脑,那么抢修班就是电网控制的眼睛和手脚。调度命令由调度员下达,由抢修班人员现场操作和处理。因此抢修班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抢修的效率。

3)失地故障时失地选项装置不稳定,提供信息准确率低

由于福州地区配电网采取的是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变电站母线电压异常但馈线的保护装置无法发挥作用。作为母线失地类型故障查找故障点的第一步,其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查找故障时间的长短。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失地选线装置的效果不理想,一是因为具备选线信号的变电站占比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十,二是由于上送的选线信号正确率较低。统计福州地区母线失地故障中,有上送选线信号且正确的仅仅只有30%。因此许多失地故障需要通过逐条试拉馈线进行判断故障。

4)调度GIS系统不稳定,经常有死机现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调度日常工作也越来越依靠电子图纸来实现。目前配网GIS和GPMS系统都是日常业务应用中不断发挥主要作用的系统,随着投运至今不断升级维护,系统容量也不断扩大,逐渐产生了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也逐渐暴露出各种bug。我们统计了2015年的大规模系统故障发现,系统开发商的24小时在线热线服务基本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配网继电保护配置不够合理,作用未充分发挥

继电保护是为了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切除故障,防止故障范围的扩大化,保证线路正常部分继续运行。因为大量配网线路上故障发生时,该线路上未配置保护装置或所配置配网保护装置拒、误动,造成故障发生时停电范围扩大,故障查找定位困难,抢修送电效率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到供电可靠率和故障查找时间。

6)郊区架空线路较长,巡线时间久

福州近郊配电网也属于福州配调的管辖范围。这些近郊线路以架空线为主,有些近郊线路供电范围广,线路长。尤其是寿山、宦溪、鼓岭一带的线路均在山上穿越,山路难走、巡线难度很大。

2、提升故障处理效率改进方案

基于以上影响配网10kV故障查找时间的时间,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抢修巡线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

福州公司目前抢修和运维队伍分开,抢修人员压力大增,因此要求全体抢修巡线人员均应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完善失地选线功能,缩短失地故障查找时间

通过加快信号上送整改工作,完成各变电站消弧线圈的选线软报文上送整改,对日常故障发现的选线错误或无选线的站所进行升级改造。

3)优化配网继电保护配置,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为缩小故障停电范围,配网线路一般配置1-3级保护,确保靠近故障点的保护在非变电站侧发生故障时能够优先动作而不至于越级跳闸。通过修改继电保护的定值,拉长变电站馈线的过流2段、过流3段保护的动作时限,让配网的开关有充足的裕度进行多级配置。

4)提高线路自动化水平,加快远方三遥系统建设

推进配网线路的自动化水平建设,提高架空线路上二遥故障指示器、电缆线路三遥设备安装和使用,通过DMS平台实现故障点的远程定位,开关遥控,提高故障查找效率。

3、实践效果检查

通过对实施优化措施后的2015年的故障条目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故障的平均处理时间从原来的138分钟减少到66分钟,尤其是母线失地的故障从原来的222分钟缩短至83分钟,效果最为显著。客观上减少了电网停电时间,每个月可以为我公司创造160万元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调度员与现场抢修巡线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安全生产上,为电网的可靠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刘健,倪建立.配电网自动化新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卢超,男,福建福州人,1986年出生,工程师,本科学历,现任职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从事配网调度工作。

论文作者:卢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配电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分析与改进方案论文_卢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