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论幼儿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论幼儿情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商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何谓情商

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它的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为情商(EQ)。

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情商,大量地研究显示,一个人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成功、也无法保证他能攀升到企业领导地位或专业领域的巅峰。一些智商(IQ)很高的人并不见得会一定成功,而一些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会成功。有的学者提出,智商决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决定人生成就的80%。

多年来,许多心理学家都赞同霍华·嘉纳的看法,传统的智商观念都围绕着狭隘的语言与算术能力来测量个体的智力,而课堂或学术以外的一些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很难触及。针对这些弱点,心理学家沙洛维吸收了霍华·嘉纳的研究成果,把情商的内容概括成以下几类:1.认识自我情绪;2.妥善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

情商是伴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在各个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人们的情商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也不同。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四岁时期,是情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加强对幼儿情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情绪的特点

情绪是指人对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中对情绪分类多种多样,有的把情绪分为六类:一是原始的基本情绪;二是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三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四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五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六是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心境。人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也不同,它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掌握幼儿的情绪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情商。其情绪的主要特点有: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玩具等)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成年人有时禁止幼儿去摸某件玩具,但是,幼儿很快就会忘记。同时,情绪也很容易受到感染,从众的心理很明显。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有时幼儿为得不到一件玩具而哭叫,一旦得到又马上会笑。

3.稳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4.社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社会性情绪表现的较为明显。他们开始知道哪些事物或行为是好的,应该去做,哪些事物或行为是不好的,不应该去做。并逐渐知道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孩子们的这些社会性活动或观念,都是在成年人的教育影响和对孩子们的评价活动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根据幼儿情绪的特点,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在游戏和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的、稳定的情绪体验。

三、怎样培养情商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培养孩子情商的第一所学校。无数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的情感生活有着长远而深刻地影响。情商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情商培养有着积极地影响作用。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的重要关系,它能使婴幼儿身心和情绪得到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如果婴幼儿失去父母之爱,长期处于孤单、无依靠的环境中,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表现出孤僻、胆怯、对抗攻击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父母对子女要给予爱,爱是情感交流的基础。

1976年,心理学家霍华·嘉纳对六名侏儒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他们身体上的缺陷跟父母与之缺乏情感交流有着密切关系。科研结果表明,被剥夺了情感交流的儿童的下丘脑失去了对脑垂体的正常刺激,因而脑垂体不能分泌促使身体正常发育的生长激素。当改变了侏儒的生活环境之后,其生长激素的分泌,也逐渐恢复到了较为正常的水平。可见,一个孩子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充满着爱的家庭环境里,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兴趣、爱好。孩子到了5、6岁时,就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选择性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对某些喜欢的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乐于积极地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乐于从事某种实际活动倾向时,便成为爱好。对自己喜好的事物自然就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得到满足,必然带来兴趣并产生情感。所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们求知的一种内驱力,对人的发展具有一种定向作用。一个人从小就喜欢观察风、雨、雷、云等大气现象奥密、长大后很可能就去学习大气物理学或气象学。大诗人密尔顿从4岁开始就喜欢学诗, 音乐家罕得尔从五岁开始就对音乐入迷。可见幼儿时期的兴趣与成才有着密切关系。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渴望着知识的孩子,会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是什么?——每一个稍能满足孩子的答案,都给孩子开拓一个新世界。”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求知欲、兴趣、爱好要细心地加以爱护,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培养起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情感。

3.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或目标,自觉地调控或制约自己认识或行为的一种能力。自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和情感发展水平。

1960年,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对史丹福大学幼稚园的孩子进行了有名的糖果试验。实验的内容是让4 岁孩子做下列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等他回来,你可以拿到两块糖果,如果立刻得到只能拿一块糖果。有的孩子有耐心,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大哥哥回来,拿到两块糖果,称为自制型的孩子;有些孩子要求立刻得到一块糖果,称为冲动型孩子。这是一个测试孩子冲动与自制、欲望与克制、追求满足与延迟满足控制能力的难题。这个试验很快看出孩子的性格特质,并由此看出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经过追踪测试,十几年后两种类型的孩子,在情绪和社会方面存在着的差异很大。自制型的孩子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充满自信心,人际关系较好,经得起挫折,面对困难不轻意放弃;而冲动型孩子则约有三分之一缺少这类特质,表现出让人难以接触,人际关系紧张,优柔寡断,遇到压力容易退缩,容易冲动等。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后又接受一次评估,自制型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优,语言和算术的总成绩比冲动型孩子的语言和算术总成绩高出210分。 糖果试验显示幼儿时期的一个很小活动,但长大后都扩大为多方面的社会或情感的能力。可见,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非常重要。

4.加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是指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过程。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从3岁开始, 非常喜欢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积极主动地接近小朋友,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萌芽时期;4岁的孩子就喜欢帮助父母干家务活,喜欢听表扬, 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游戏活动;5、6岁的孩子情绪比较稳定,能够和伙伴一起玩游戏,并愿意帮助幼小的孩子。这个时期一定让幼儿接受集体环境的教育和影响,扩大交往活动内容和范围。这时期的幼儿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即由独自玩耍向集体玩耍为主过渡,活动重心由家庭向社会活动(幼儿园)过渡,从尊重父母的权威向尊重幼儿教师的权威过渡。在社会性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活动的独立性增强,注意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的合作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性交往的目的逐渐明确,并能重视遵守活动规则。

针对幼儿时期社会性发展的特征,家长或幼儿教师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保护。既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培养他们同情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又能对其不正当的要求或行为给予有效的说服和诱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玩具、穿衣,日常简单的生活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幼儿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在活动和游戏过程中,教育孩子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标签:;  ;  ;  ;  ;  ;  

论幼儿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