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玉燕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4111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78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39)。试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情绪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比对照组的17.95%,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9.46±2.83)分,优于对照组的(62.29±2.14)分,P<0.05。结论:选择预见性护理法,并将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不仅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预见性护理;应用价值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治疗难度大、发病急与病情危重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1]。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心血管疾病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所占的百分比在70%左右的范围之内[2],因本病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临床有必要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治与护理工作。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之划分成为两组(n=39),当中,试验组的男女性比例为21:18,年龄在56-76岁之间,平均(67.21±1.48)岁;侧壁心肌梗死者8例,下壁心肌梗死者13例,前壁心肌梗死者18例。对照组的男女性比例为22:17,年龄在55-77岁之间,平均(67.03±1.96)岁;侧壁心肌梗死者7例,下壁心肌梗死者15例,前壁心肌梗死者17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发病至就诊时间≤6h,病历信息完整,能配合完成治疗。比较两组的男女性比例和心肌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血液疾病者。(2)肝肾功能障碍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4)精神疾病者。(5)病历信息缺失者。

1.3 方法

两组都实行常规护理,内容有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试验组加用预见性护理法,详细如下:(1)加强对患者进行晚间护理的力度,特别是在晚间9-12点这一时间段中,需提高警惕,以免发生血压升高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于绝经、肥胖以及糖尿病的女性病人,应高度重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2)指导患者用药前,仔细询问其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以免引发过敏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需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3)主动和患者沟通,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安抚患者,指导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或者倾诉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并清楚地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告知其不必太过担心,以取得其积极配合。(4)将适当运动的重要性详细告知患者,比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等,让患者能够主动运动。视患者的病情状况,指导其做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与下棋等。

1.4 评价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以50分作为临界值,评分<50分提示无焦虑情绪,评分≥50分提示有焦虑情绪,并且,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重[4]。

统计两组中并发症(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的发生者例数,经综合分析及计算后作出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焦虑情绪分析

对两组干预前的焦虑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焦虑情绪评分的对比分析表(分)

3 讨论

胸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与上腹胀痛等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患者在发病后需卧床休息,同时应用硝酸酯类等药物,但为能确保疗效,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护士需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精心且全面的护理。

现阶段,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护理方法,在我国临床上有着一定的应用,能够展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以尽可能的减少其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促进病情早日康复,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预后[5]。此研究中,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经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减轻心理压力,降低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于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及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且利于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缓解,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钦,刘颖,董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62-263.

[2]贾新菊,冯满香,顾红娟,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1):19-20.

[3]张晓梅.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5):97.

[4]姜娜,崔妮妮,王静.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4):111,125.

[5]李多.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1):111-112.

论文作者:陈玉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玉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