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_葡萄球菌论文

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_葡萄球菌论文

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葡萄球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病情况

本病主要以35~60日龄的幼鸡多发,夏季为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主要是创伤感染,约占80%以上(如刺痘疫苗之后或继发鸡痘病),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鸡通过脐孔感染(约占15%),约5%左右病例是由卫生条件差,环境不良,高密度饲养引起。

症状及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型多发于30~50日龄的幼鸡,发病急,病程短,一般2~3天死亡。病鸡体温升高、打蔫儿、食欲降低、翅垂、呆立,部分病鸡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病鸡胸、腹、大腿内侧皮肤显紫黑色,局部羽毛用手摸即脱落。皮下积液,可自行破溃,流出棕色液体,有些病鸡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病灶。胸部和腿部肌肉有出血斑点或条纹。肝肿大表面有数量不均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包积液,显黄红色半透明状。

2.关节炎型雏鸡多发,病鸡的趾、胫、肘、翼尖和爪常常肿胀,病鸡跛行,不能站立,常蹲伏不动。由于采食、饮水困难,最后衰竭而亡,病鸡的关节多处发炎,关节囊内有浆液性或纤维性渗出物,随着病程的延长,变成干酪样物质,使关节畸形。

3.趾瘤型病鸡脚底由于葡萄球菌感染,形成一种从黄豆粒到桃核大小的球形脓肿,切开内部为凝固、干燥的干酪样坏死物,有的肿胀部自行破溃,形成溃疡。病鸡行动困难,食欲减退,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母鸡产蛋减少或停产。

4.脐炎型多发于10日龄以内的幼鸡,雏鸡多因脐孔闭合不全而引起,表现腹部膨大,脐孔发炎、肿大,局部质硬呈黄红或紫黑色,俗称“大肚脐”。病变主要为脐部肿大,呈紫色。皮下有暗红色或黑红色液体,卵黄吸收不良变成黄红色浆糊状。小肠黏膜有点状出血,肝脏与脾脏充血、出血,实质变性、易碎。

5.眼型病鸡精神沉郁,2~3天一侧或两侧眼睑变成青绿色,头肿,眼结膜红肿,有黏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眼角有大量分泌物,眼睛失明,剖检可见眼睑皮下有淡红色渗出物,角膜肿胀,肝瘀血,心包积液。

6.肝炎型多发生于50日龄以上的鸡,主要表现呼吸困难,肺部水肿、瘀血、肺实变等特征,严重的肺部出现黑紫色坏疽样病变。

7.混发型和某些传染病混发,如大肠杆菌病、鸡痘、法氏囊病,所以要根据情况查明病因,正确诊断。

实验室诊断

1.涂片镜检视不同病型从皮下、关节腔、脚垫肿块内、肺脏内取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数显单个存在,也有2~3个菌排成短链。

2.接种培养取病料接种到普通琼脂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后,生长出圆型隆起的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在血液琼脂上,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更多的球菌堆积成葡萄状。

3.凝血浆酶试验出现凝血浆现象。

4.糖发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与甘露醇,产酸不产气。

5.上述的细菌培养物经胸肌注射给健康雏鸡,接种后48~72h开始死亡。对接种鸡的心、血、肝、脾、肾、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单个、成对或3~4个组成短链或呈葡萄串状排列。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结果均同自然病例分离菌。

防制措施

1.治疗常用的药物有(1)卡那霉素:每只鸡3000~5000单位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每只鸡5000单位饮水,连用7天。

(2)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1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

(3)庆大霉素:每只肌肉注射4000~6000单位,每日2次,连用3~5天。

(4)紫药水:涂擦于皮肤破伤处,防止感染。

(5)氯霉素每只成鸡注射40mg,连用3天。或0.1%氯霉素饮水剂饮水,连用3~5天。

(6)速补饮水,以增加营养和提高体质。

在用药的同时,必须对鸡舍、环境、用具、鸡群等进行严格消毒,如用0.3%过氧乙酸,0.5%菌毒敌,0.1%消毒王,0.1%百毒杀,对鸡舍、鸡群消毒,发病时每日2次,预防隔日1次。

2.预防要加强消毒工作,改善饲养管理环境,搞好综合卫生防疫工作。

联系电话:0311-6673042

标签:;  ;  ;  ;  

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_葡萄球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