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中的错位思维、转位思维与否定思维_哲学论文

庄子哲学中的错位思维、转位思维与否定思维_哲学论文

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庄子论文,负面论文,主体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是庄子哲学思维方式体系的主干系统,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庄子哲学思维开阔、思想深邃、价值取向消极等一系列特征。

关键词 庄子 哲学 换位思维 换主体思维 负面思维

一、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

换位思维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转换自己观察和思考位置与角度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通过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转换自己观察和思考对象的位置与角度,揭示对象更多的规定和更丰富的内容,以获得新的判断和结论。其基本公式是: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观察和思考,处在这一位置和角度上看是这样,处在那一位置和角度上看又是那样,也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换位思维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在庄子哲学中具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庄子在《秋水》中写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在这里,何伯开始处在秋水的位置上,对自己估价甚高,认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可是当它转换到北海的位置上时,就否定了自己原来的判断和结论,认识到北海比自己更壮美。《至乐》写道:“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在这里。庄子开始从人体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妻子的死亡,认为妻子的死亡就是其生命的结束,所以产生了一种悲伤的认识和情感,但是当他转换到宇宙的本原道气的角度上来看待妻子的死亡时,又得出了死生自然,不应悲伤的结论和判断。

换位思维在庄子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思维条件之一,主体能否拓展自己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主体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换位思维往往从自己或某物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周围的对象,思维呈单向度运动,视野狭窄,难以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对所观察和思考的对象进行比较,定性单一,认识片面而肤浅;而换位思维往往还从其它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周围的对象,所以思维在时空上十分广阔,容易形成多向度的比较,并通过比较发现对象更多的规定,从而提出新的思想见解,这就构成了庄子哲学纳天地万物于其中,内容十分丰富,思想观点极为深邃的特征。

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表现为两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由具体到具体。例如上述的第一例子,秋水和北海都是宇宙本原道气的派生物和表现物,它们相对于道气来讲,都是一种具体的现象和存在,所以河伯由秋水的位置转换到北海的位置,就是一种由具体到具体的换位思维,或者说是一种同一层次的横向换位思维。庄子哲学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往往是发人所未发,思想深邃且较为积极,当然也有一些相对性的、较为消极的判断和结论。第二,由具体到抽象。例如上述的第二个例子,庄子妻子的生死同宇宙的本原道气相比较,它们是道气的两种运化形态,属于具体的现象和存在,而道气作为它们的本原,则是层次最高、最为抽象的现象和存在,所以庄子对他妻子死亡的思考由人体生命的角度转换到道气的角度,就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换位思维,或者说是一种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纵向换位思维。庄子哲学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往往是一些相对性的思想观点,虽然也较为深刻,但消极意义较大。

庄子哲学换位思维的这两种形式,特别是第二种形式,引起了不少论者的误解。长期以来,不少论者据此把庄子哲学归结为相对主义,认为庄子哲学在很多重大的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上只看到矛盾的同一性,而看不到矛盾的对立性,并以庄子哲学的齐万物、齐生死、齐是非的思想观点为证。笔者以为,庄子哲学只能概括为相对理论,不能概括为相对主义,因为从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来看它并没有否认矛盾的对立,而是强调这种对立如果换一个位置和角度来看,就不复存在,就成了同一的现象和存在。庄子在《秋水》中写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在庄子看来,观察和思考矛盾现象的对立和同一,关键在于主体所处的角度,处于这一角度看来是对立的,处于另一角度看来又是同一的,因为主体所处的角度不同,比较的标准和尺度必然不同,定性的判断和结论也必然不同。庄子的这一思维旨在说明任何事物的特性和规定只有相对的意义,绝对的规定和特性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以为换位思维与相对理论的统一,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位思维是一种很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但是庄子着力把它引向相对论的目标,就造成了其严重的缺陷。因为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一旦把观察和思考的重心置于矛盾的同一性上,特别是置于“以道观之”的最高同一性上,实际上就等于否定了许多具体矛盾的存在,从而也就等于否定了解决具体矛盾的许多具体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最终陷入一种只用主观超脱的精神来解决许多客观具体矛盾的空想和消极境地,这是庄子哲学换位思维的悲哀,也是庄子本人的悲哀。

二、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

换主体思维是认识活动由一种主体思维转换为另一种主体思维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通过不同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观察和思考,揭示对象更多的规定和更丰富的内容,以获得新的判断和结论。其基本公式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观察和思考,在甲看来是这样,在乙看来又是那样,也就是“各说各理”。

换主体思维是庄子哲学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庄子哲学中具有极为充分的体现。在自由问题上,庄子通过由鹏鸟到蝉鸠的主体转换观察和思考,得出了深刻的判断和结论。《逍遥游》写道:大鹏一飞九万里,直往南海,“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在庄子笔下,大鹏以飞翔高远为自由,而蝉鸠则以飞行低落为自由,庄子通过对大鹏和蝉鸠这两个不同主体的转换观察和思考,不仅看到了不同主体对自由具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得出了“小知不知大知”的判断和结论。而在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讨论中,庄子又通过转换不同主体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得出了万物不可知的判断和结论。《齐物论》写道:“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粟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这里,庄子围绕三个问题,不断转换主体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最后得出了“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同上)的结论。

换主体思维在庄子哲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换主体思维较之换位思维创造性更大。我们知道,换位思维虽然具有同换主体思维相通的一面,亦即具有处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上来观察和思考对象的特点,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第一,换位思维所拓展的时空范围很有限度,同一主体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来观察和思考对象;第二,同一主体虽然通过换位可以增加经验积累,但其先天禀赋、价值取向则未必能通过换位思维而彻底改变,而这些不彻底改变,对改变原有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而换主体思维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突破换位思维的局限,可以使不同的主体同时处在不同的位置与角度上对同一对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更多向度的比较,发现对象更多的规定和更丰富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主体的经验差异,特别是先天禀赋和价值观念差异,发现主体之间差异很大的甚至截然对立的但又似乎都有一定根据的思想观点,这都进一步构成了庄子哲学讨论问题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特征。

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同样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由同一层次上的具体主体到具体主体的转换。例如上述由鹏鸟到蝉鸠的转换,鹏鸟和蝉鸠作为宇宙本原道气的派生物和表现物,它们都是具体的存在物,所以庄子由鹏鸟到蝉鸠的转换,就是一种由具体主本到具体主体的转换,或者说是一种同一层次上的横向转换。庄子通过这种思维转换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多数是强调矛盾的对立性,因而较为深刻,尽管同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一定的消极性。例如庄子由鹏鸟转换为蝉鸠的思维,得出了不同的主体对自由具有不同的理解以至“小知不知大知”的判断和结论,就具有很深刻的意义,但是它由此完全否认不同主体对自由理解的某些相通性,完全否认“小知”对“大知”的可知性,并对这种现象似乎感到无能为力,这又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消极性。第二,由低层次主体到高层次主体的转换。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在庄子看来,常人经常把茎草与顶梁柱,恶鬼与美女绝对对立起来,而在得道的人即至人或真人看来,它们并没有什么差别,庄子把至人或真人同常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庄子的观察和思考由常人转换到至人或真人,就成为一种由低层次主体到高层次主体的转换。庄子通过这种思维转换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多数是强调矛盾在最高层次上的同一性,因而思想观点非常通达但又非常消极。在庄子哲学换主体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由低层次主体向高层次主体的转换是庄子哲学换主体思维的根本思维方式,而由同一层次上的具体主体到具体主体的转换则是一种辅助形式,它主要是为前者服务的,也就是说庄子哲学的最终目的是用后者引伸出前者,从而构成他的相对论体系,来寻求对问题的高层次和圆满解决。

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主要用于揭示事物区别的相对性质,是一个伟大的理论贡献。先秦诸子不明此理,互相攻诘,水火不容,形成了把对立绝对化的思维模式。庄子哲学通过换位思维特别是换主体思维来纠正先秦诸子的偏颇,主张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无疑具有极大的思维意义、理论意义。但是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通过强调低层次主体思维向高层次主体思维即至人或真人思维的转换来建立其相对论体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只能是一种类似画饼充饥的自我精神安慰。

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表现了庄子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就难以由一个主体成功地转换到另一个主体,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使思维实现了转换也难以得出两个完全相反但又都能自圆其说的判断和结论。所以庄子哲学换主体思维的成功运用,充分表明庄子是一个想象的天才,也是一个积累和转移经验的天才。

三、庄子哲学的负面思维

负面思维是矛盾思维的价值形态,是反传统、反时俗的矛盾思维。如果说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传统和时俗的思维是矛盾的肯定方面,是正面思维,那么与之相反的思维就是矛盾的否定方面,就是负面思维。负面思维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否定实现肯定,其基本公式是实现了否定,也就等于实现了肯定。

负面思维是庄子哲学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庄子哲学中具有最为充分的体现。在天道观上,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虚无的道气规定为宇宙的本原,反对殷周以来把实有规定为宇宙本原的五行论和八卦论,反对孔墨的天命论和天志论。在天人关系上,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本无为的观点,主张“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反对孔子的“尽人事”和墨子的“尚力”、“非命”观。在认识论上,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和“涤除玄览”的观点,提出否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用的“心斋”、“坐忘”论,反对孔子学思结合,重视“多闻”、“多见”的认识论和墨子强调“耳目之实”的感性认识思想。在人格理想上,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的圣人观,把“至人”或“真人”作为自己哲学的理想人格而推崇备至,反对孔子把刚健有力的君子、大人、圣人作为崇拜对象的人格理想。如此等等,都充分表明,负面思维在庄子哲学中运用得最广。

负面思维之所以在庄子哲学中运用得最为充分,关键在于庄子想以此引伸出其无为的价值取向。在庄子哲学中,负面思维象其它两种思维方式一样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第一,具体层面矛盾关系中的负面思维。例如在生死观上,庄子不仅认为生死都是道气的自然运化,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生不应喜,死不应悲,而且有时主张人死之后灵魂比肉体生命更为自由,更为幸福。庄子这种反传统、反时俗的生死观就是具体层面矛盾关系中的负面思维,因为生和死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自然现象,在庄子哲学中是道气运化的两种不同形态,相对于宇宙的本原道气来讲,它们都是具体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具体矛盾关系。第二,具体和抽象矛盾关系中的负面思维。庄子哲学的负面思维有时表现在横向的具体层面上,有时则表现在纵向的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上。例如庄子哲学在世界本原道气与万物的矛盾关系中,把道气规定为无,把万物规定为有,认为虚无的道气产生和支配实有的万物,庄子由这种思维方式引伸出来的判断和结论,也往往是反传统、反时俗的。

负面思维是庄子和老子哲学的共同思维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使它们同先秦诸子的学说在根本上区别开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但是如果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庄子哲学的负面思维同老子哲学的负面思维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老子哲学中,负面思维虽然强调负面的作用,但是它并不因此而否定正面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是认为在矛盾的静止状态中负的方面比正的方面更为重要,在矛盾的运动中转化的方向是负的方面。而在庄子哲学中,负面思维在强调负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具有严重否定正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甚至有时具有否定矛盾本身即正面和负面存在的情况。由此可见,老子哲学的负面思维严格地以矛盾思维的二分法为前提,以通过否定实现肯定为基本模式,而庄子哲学的负面思维则最终往往陷入“以道观之”或“以至人、真人观之”的模式,具有“齐矛盾”的一点论倾向。因此,老子哲学负面思维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较大,可取的东西多而可弃的东西少,而庄子哲学负面思维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较小,可弃的东西多而可取的东西少。

但是,负面思维毕竟给庄子本人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法和精神胜利法。庄子一生,一方面贫困潦倒,只能穿补补丁的粗布衣服,只能借米下锅度日,另一方面,又极要面子,极想保持士者的风度,这样他始终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庄子就用负面思维进行精神慰藉:你说我不当官吗?我还不愿意当官呢!(见《秋水》)你说我穷吗?我只是暂穷一时而已!(见《外物》)精神上的自我慰藉和麻醉,使庄子在精神上永远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仍然悠然自处,并自命清高。庄子不仅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慰藉了自己,也慰藉了庄子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知识分子。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往往得则兼济天下,失则退隐山林,前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同孔子积极用世的正面思维的影响有关,后者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庄子负面思维的影响有关。很多知识分子在仕途和政治上失意之后,非常痛苦,只是依靠了庄子的负面思维,才在精神上实现了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才延长了肉体生命。

四、三种思维方式的相互关系和主体根据

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负面思维在庄子哲学中相互区别,但又相互渗透,密切联系。

首先,换主体思维同换位思维密切联系。由于不同的主体往往处在不同的观察和思考位置与角度上,所以换主体思维往往伴随着主体观察和思考位置与角度的转换,最后引出同换位思维相同的判断和结论。例如在庄子哲学的相对理论中,有的判断和结论是换位思维的结果,而有的判断和结论则是换主体思维的结果,特别是庄子的无为理论,换主体思维与换位思维的相同功用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换位思维和换主体思维同负面思维密切联系。就庄子哲学的换位思维而言,不论是同一层次上的换位观察和思考,还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换位观察和思考,思维转换的结果,都是用负面性的范畴和判断引伸出反传统、反时俗的判断和结论。特别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换位观察和思考,最后都落入“以道观之”的认识和评价模式,而道的范畴本身就是一个负面范畴,它既与传统的《洪范》、《易经》所规定的实有本原相对立,又与传统的“天行健”和时兴的孔墨的有为主张相对立。这样,庄子哲学就往往从换位思维出发,到负面思维结束,负面思维包容在换位思维之中,但又作为换位思维的实质和核心而存在。就庄子哲学的换主体思维而言,不论是同一层次上的换主体思维,还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换主体思维,最后也都落入了负面范畴和判断之中,并从中引伸出了对传统和时俗的否定和批判。特别是由低层次主体到高层次主体的转换,最后都落入了真人或至人齐万物、齐生死、齐是非的模式,这样庄子哲学仍然是往往从换主体思维出发,到负面思维结束,负面思维包容在换主体思维之中,但又作为换主体思维的实质和核心而存在。

在庄子哲学中,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的成功运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庄子个人的素质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的论者认为,有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和社会现实状况,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这只有片面的真理性,事实上,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什么样的哲学家个体,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

在庄子的寓言中,炼气的理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养生主》中他又写道:“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在《人间世》中,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心斋”炼气法;在《大宗师》中,庄子生动地描述了“坐忘”的境界,描述了“外生”的修炼过程。如此等等,不仅充分表明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代炼气理论大师,而且也充分表明他是一位卓越的炼气实践家,在他的寓言中所体现的炼气内容,就是他本人高超炼气实践的生动写照,庄子炼气理论的空前性,反映了庄子炼气实践的空前性。

庄子在长期的炼气生活中,不仅炼出了高超的功夫,总结出了卓越的理论,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即换位思维、换主体思维和负面思维。

换位思维在任何一个正常发展的人那里都有一定的表现,因为每个人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都要在各种观察和思考位置与角度上经历,从而都要对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多向度的比较,最后丰富和深化自己的各种认识,否则人们就很难适应环境的要求,最后很难生活下去。但是常人的换位思维都难以达到高超的炼气士的广度和深度,因为炼气士的修炼最重要的还不是炼气,而是修德,而修德最重要的又是同大小环境相安共处,否则功德以至功力就难以提高。这就要求炼气士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绝不能只从一种位置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而必须从多种位置和角度出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多向度的比较来决定行动的意向,这是炼气士一项最基本的思维训练,也是炼气士最基本的思维素质。庄子哲学之所以把换位思维运用得如此自然,换位思维的层次如此高超,既是庄子哲学构建思维体系的要求,也是庄子思维素质的体现。

换主体思维也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观察和考虑其他主体的需要和利益、认识模式和价值取向,必将寸步难行。但是常人的换主体思维是小范围的,低层次的,远远达不到高超的炼气士换主体思维的广度和高度。高超的炼气士不仅要注意同低层次主体的和谐,而且要注意同高层次主体的和谐,掌握其独特的认识模式和价值取向,所以换主体思维是高级炼气士必备的思维素质。庄子哲学之所以把换主体思维运用得如此纯熟、老到,表现了庄子极高的思维素质。

负面思维在常人那里也有一定的表现,但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素质,因为人类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入世的,而负面思维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出世的。所以负面思维是庄子等炼气士最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们最深层、最根本的思维素质。庄子作为高超的炼气士,无疑具有超常的特异功能,从而使他的思维具有无比的深刻性。但是越是深刻的思维,越是悲观,越是消极。这样庄子就不仅由负面思维引发出了极端无为的价值取向,而且以负面思维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系,并用以观察和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现象,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本文1996年10月20日收到。

标签:;  ;  ;  

庄子哲学中的错位思维、转位思维与否定思维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