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论文_韦玉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421000

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0例患儿取1-2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患儿取400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两组患儿的治疗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不明显,证实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g/(kg·d)的丙种球蛋白以及400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进行治疗,疗效差异不明显,安全性差异不大。

关键词: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不同剂量;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多发于婴幼儿[1]。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以及肢端改变等,发生率逐年上升[2]。我院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有45例,女性患儿有35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到16岁,平均年龄为(7.0±0.2)岁。病程为37小时到9天,平均病程为(2.8±0.2)天。分成两组,40例患儿取1-2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患儿取400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患儿均无免疫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信息资料,显示基线资料平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取1-2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实施治疗,丙种球蛋白产自华兰生物工程古风有限公司,批号为0909024,取丙种球蛋白1-2g/(kg·d)静注,并取阿司匹林40mg/(kg·d)治疗,阿司匹林产自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H34021217,持续治疗2天。

实验组患儿取400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实施治疗,取丙种球蛋白400mg/(kg·d)静注,并取阿司匹林40mg/(kg·d)治疗,持续治疗5天。

1.3 观察指标

(1)治愈:患儿治疗1天到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有效: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

(3)无效:患儿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全程关注两组患儿的治疗进程,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并予以分析和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沉(ESR)指标进行检测,并予以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运行SPSS14.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表示为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川崎病在临床上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病程可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慢性期四种,多发于婴幼儿群体[3]。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瘤,导致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的抗风湿以及解热镇痛药物,药理作用广泛,包括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及抗血小板积极,药物发挥快,药效稳定,过敏反应少[4-5]。

丙种球蛋白为免疫血清球蛋白,包含了人体血清内的相关抗体,丙种球蛋白IgG在血清中占据80%,是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效果显著,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效果,然而药物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6]。研究指出,联合阿司匹林以及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血沉指标、C反应蛋白,对患儿症状改善有积极意义[7]。

我院研究得出,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不明显,证实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疗效中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联合阿司匹林以及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临床疗效不受丙种球蛋白的剂量高低影响,对患儿症状改善以及指标控制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曲香荣.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6):159-159.

[2]蔡青,邓金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2):79-81.

[3]吴晓云.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J]. 健康之路,2016(11):222-223.

[4]普艳.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 健康之路,2016(2):121-122.

[5]陆荣耀,涂林修,何修宇,等.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J]. 健康研究,2014(3):339-340.

[6]张根,李新萍,常丽.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 临床荟萃,2015(5):572-574.

[7]曾莉.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14):68-69.

论文作者:韦玉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论文_韦玉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