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深圳产业发展战略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与深圳产业发展战略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与深圳产业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发展战略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风暴对深圳的挑战与机遇

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深圳产业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周边国家的出口成本降低,将对我国特别是深圳的出口构成重大冲击,按目前东南亚货币贬值30%~50%的幅度和零部件在出口中的比重约50%~60%的比例测算,其对深圳出口的价格竞争力要上升20%左右。换言之,深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要因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而下降20%左右。东南亚购买力的下降,对我国出口订单上也是有影响的,深圳对东南亚的出口将会明显下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深圳的影响不限于出口,而且还将反映到旅游上,其外汇成本的下降,将使香港的吸引力减弱,也连带地影响深圳的旅游外汇收入,并且还将吸引相当部分的国人前往马泰旅游,从而造成不可小视的外汇流失。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稳定,特别是香港金融危机之后,资本吸资纳金能力明显减弱,中国大陆在港的红筹股股价下跌厉害,直接影响了深圳从港股上市融资的能力。同时,东南亚、东亚的金融危机直接使受灾国所在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计划搁浅,将连带影响深圳吸纳外资的数量。

因此,从总体上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对深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因为深圳内部的投资环境改善成效不彰,投资成本高企不下,出口生产成本难以大幅度下降,投资收益难以上升,这将对出口生产与投资予以双重打击。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虽有成效,但不尽人意,有竞争弹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工业产品结构并未完全取得市场主导权,这是近几年出口比重持续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对这次危机应付不力,将直接导致出口下降、出口生产萎缩、外贸滑坡、工业下降、服务业萧条、市场疲软,引发经济危机。

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金融风暴将东南亚、东亚经济的元气大大地杀伤,一时难以恢复。在这空白阶段,应是深圳大举攻占市场挤占份额的绝好时机,虽然出口成本上升,但是进口成本的下降也会部分抵销这一上升部分,如果深圳以此为契机,清理三乱,调低地价,加大补贴,减免税收,一定有潜力将因价格弹性减弱而有可能丧失的订单保住,并有可能挤占别人的市场。不仅如此,深圳还需要加大产业的海外输出、劳力输出,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加大到韩国等受灾国引资引设备的力度,借价钱下跌之机,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产品的竞争弹性。同时,深圳必须加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将重点转向国外,开拓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弥补资本跟进口不足的问题。

二、深圳产业调整的动力

深圳面临这次金融风暴,不能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还要主动积极地去面对,采取相应的战略去应付。东南亚、东亚给深圳的机会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如果措施不力、运作不到位,就会眼巴巴地丧失这一时机。而能否抓住时机,在于是否具备战略动力。深圳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力来自于内外两个层次。

从内在动力看,深圳自身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一种改变旧有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转移的愿望、信心和行动。早在90年代初期,深圳就产业战略调整问题进行探讨,1995年制定的“九五”计划,提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战略,并为此在“八五”计划的末期出现了操之过急的症状,并留下了下药过猛的后遗症。后遗症的另一原因是企业对政策变化敏感,地方政府对政策变化反映激烈,而职能部门执行政策时偏急,如特区内限制“三来一补”企业,特区外对“三来一补”实行强制转型。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基层乃至企业还没有战略调整与转移的动力。因此,新上任的一位市长看到了这一问题,强调继续实施原有战略,稳定和发展“三来一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稳定与发展,即1995~1997年这三年阶段,应该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增大,许多企业寻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动力增大,这为战略动员提供了条件,系统的整体动力已达到推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

而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外在环境压力下,深圳的产业由于与东南亚产业同属于加工类型,产品结构具有相当的类似特点,这种情况下,成本的上升无疑会诱导企业内部作出调整;或者外迁,或者内迁,对产业的技术构成进行不失时机的调整,如果深圳产业政策导向得当,就会诱发一场真正的产业升级换代浪潮。

三、深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特征

第一、实行强信号刺激。政府明确地加以引导,政府通过实施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暂行规定,降低发展高新技术的成本,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收益,刺激投资者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企业自觉地进行调整,避免风险。企业不象前次是受动于外在人为压力,这次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不调整就不能消泯上升的成本,就无法化解危机,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企业自己会审时度势,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高新技术投资总量,加快内部消化吸收与开发转化。

第三、这次产业调整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已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发生的。已建起来的高技新术企业,如华为、中兴、希捷、长城、开发科技等将有新的策略;老企业的示范效应,将诱导企业家效仿而加盟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行列,因此产业调整走向上将会出现分散型产业、成熟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兼而有之景况,因为产业策略将是多元的。

第四、这次产业调整是在既有挑战压力又有机遇的全球性产业竞争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换代的浪潮已经过去,深圳抓住了浪尾,获得了巨大发展,建立了以电子计算机整机与零部件、通讯、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与医药等主柱产业。这次又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刚刚涌出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浪潮。如果深圳政府与企业齐心协力,又分别各司其职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加大技术消化吸收与引进,就会成为这次的弄潮儿。

第五、这次调整是在已有相当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圳不仅已有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也有较为配套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与人才市场都比较发达,生活、工作与生产的环境朝着硅谷的方向发展,因此客观条件将促进产业向技术深度进行调整。

四、深圳产业调整的导向

经过18年的建设,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以传统工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传统产业都是轻型加工业,深圳没有选择基础类的重型工业作为产业支柱。因此,深圳目前缺乏现代大工业的气势。在当前外部环境的驱压之下,深圳产业调整何去何从呢?

从短期分析,深圳绝不能放弃现有的传统工业,衰退中的产业也有一系列的应对战略,不能一哄而起,内迁外迁的步伐不能太快,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大力吸引传统工业项目,但是,政府应对传统产业进行分门别类,没有市场的、规模化不够的、竞争力弱的产业,因势加以引导,转化为其内在的内迁外迁的需要,实现自动的空间转移,转移空间距离由厂商自己决策。同时,对有前景的、已经有规模的厂商还要帮助其扩大规模,实现集约化、集团化,成为传统工业企业中的龙头、拳头。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宜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实行战略分组,调整战略构成,重视对已经规模化的企业的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在电子信息化产业上已经形成了产业气候,今后重点发展计算机报卡、硬盘、软盘、硬盘磁头、打印机、显示器、计算机电源、IC卡磁卡、微型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寻呼机、无绳电话、多功能电话、传真机、多功能传真机、多功能高性能手机等通讯产品;CD、LD、VCD放送机、CD-ROM驱动器、激光读写部件、光盘刻录、光纤、光缆、接收站、发射台等。这些产品有的要力争成为全国性的基地,有的变成为亚洲的生产基地,有些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要做关联化的路子,向横向纵向方向序列化发展,如计算机,横的方向可发展相关的网络产品,如光纤可向上发展预制棒及抽丝项目。要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工业予以扶持,使之形成规模,TN、STN、液晶显示器、导电玻璃、厚膜电路、片状电阻电容、细旦、超细旦、高强度纤维、碳素纤维及制品、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及制品都已有相当的产品产量,目前就是要帮助其扩大规模、挤占市场,成为象浮法玻璃一样的项目,能够不断进行扩建,上规模,成为全国的生产基地,有些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深圳要抓住现有的医疗器械所形成的产业环境,进一步扩大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彩色多谱勒B超、各种医用监护仪器、伽玛刀、激光治疗仪器、医用碎石机等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医疗仪器生产基地,同时创造条件加快乙肝疫苗、干扰素、细胞生长素等生物工程产品,加快引进国际上已经成熟的并失去专利保护的医药产品进行生产,努力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生产基地。

从远期上分析,深圳在新能源、微电子、机电仪一体化及世界六项尖端技术上,要以大项目为龙头进行突破,形成产业化环境,再整体推进。

面对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深圳除了以积极态度迎接之外,还必须做好产业的策略选择,不能什么都想上,什么都想发展,胡子眉毛一起抓。要从现有产业出发,从边沿产业入手,实行纵向战略,向产业纵深发展,推进到核心产业;从现有项目入手实行横向战略,包括前向、后向战略,向产业广度发展,形成产业配套,逐步形成高科技的产业群、企业群、产品群。

总之,危机会加大紧缩度,危机会导致调整,危机就是生存的挑战;同时机遇又是空前的,机遇就是前景,就是希望,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对深圳空前的挑战。深圳在此之际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还要有正确的战术,这就给深圳第二次创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标签:;  ;  

金融危机与深圳产业发展战略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