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学科问题--对党的十五大民主集中制完善与发展的思考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学科问题--对党的十五大民主集中制完善与发展的思考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纪律问题——对十五大关于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五大论文,纪律论文,严肃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对于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党委领导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笔者就新形势下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贯彻执行上级指示既要讲原则性,又要有创造性

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也是全党统一的纪律原则。其中,全党服从中央又是重要的一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首要的一条,必须严格执行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策。这不单纯是个组织纪律问题,同时还是个政治纪律问题。1975年,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情况尖锐指出:“现在不只是组织纪律差,政治纪律也差。比如,中央说要落实政策,他就是不干。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政治纪律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页。)1980年,邓小平同志又一次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严肃指出党内放弃原则、纪律松弛的性质及影响。他说:“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行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1页。)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矛盾日益增多和突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委在处理上下级关系、地方与中央关系上,没有摆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问题中央和上级三令五申,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我行我素;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加以保护。这些行为,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坚决制止。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各级组织、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一切行动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这一点在现在特别重要。谁要违反这一点,谁就要受到党的纪律的处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6页。)他还特别强调,在执行中央决策和指示上,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原则性和权威性,凡是党中央决定了的事,就要坚决执行,保证政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损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发生,切实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强调不折不扣地、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坚决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并不是提倡可以不动脑子,照抄照套。恰恰相反,为了保证中央和上级的决策、指示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还主张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曾多次批评党内存在的机械执行上级指示的现象。早在1956年,他就指出:“在目前党的上下级关系中的缺点,从总的方面说来,主要地还是对于发扬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注意不足。”(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7页。)同年,他在批评党的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时又指出:“他们在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的时候,往往不采取同下级同志和群众商量的办法,不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只是机械地搬运。”(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1页。)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委尤其是一些基层党委贯彻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不是从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转,死搬硬套,这种采取“上下一般粗”贯彻上级指示的做法,是不可能落实好上级指示的,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应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情况、条件千差万别,而中央的决策、上级的指示,都是从全局出发制定的,带有方向性和原则性,不可能把每个单位的具体施政措施、方法步骤都详细规定出来。这就需要各地区、各单位党委从实际出发,对上级的指示精神创造性理解、消化,找准“上情”与“下情”的最佳的“结合点”,提出具体贯彻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把上级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又能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实施党的领导既要确保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又要提高决策实施的有效性

一级党委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其贯彻民主集中制正确与否,既要看能否实施正确的决策,又要看能否一以贯之地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

首先,要确保决策的正确。一个正确的决策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最直接、最深刻,对改造客观世界最有发言权。因此,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党委要科学决策,正确集中,加强领导,必须依靠群众。他说:“我们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9页。)他主张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宝贵的意见。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班子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在强调依靠群众决策的同时,邓小平同志还重视加强智囊机构建设,依靠专家的智慧实施决策。他在讲到实践中的缺点时指出,有少数党组织的负责人,仍然有个人包办的行为。这些负责人,或者很少召集必要的正式会议,或者虽然也召集党组织的会议,但是,这些会议只是形式主义。他们既没有会议的参加者对于所有决定的问题,在会议以前具有思想上的准备,在会议上,又没有造成便于讨论的气氛,实际上形成强迫通过。“这种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办法,必须坚决加以反对。”(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1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决策主体分散,利益矛盾突出,市场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因素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对党委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单凭领导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领导集体的智慧,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从一些党委实践情况看,在发展民主生活、依靠集体决策方面,确确实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把领导、专家和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和降低了党委决策的水平。因此,各级党委实施决策,必须做到民主化、科学化。这就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和采纳群众的意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

党委作出了正确决策,这只是完成了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将决策付诸实施,做好下篇文章。任何一项决策,如果在制定之后不执行,就会使决策本身失去存在的价值,党委也不可能实施正确、有力的领导。针对党内存在的少数人不积极贯彻落实党委决策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2页。)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讲话中对党内出现的指示、决策不落实的现象,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都不管。”(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怎样才能保证党委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他认为:“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0页。)“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1页。)“现在打屁股只能打计委、党委,这不解决问题,还必须打到具体人的身上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1页。)当前,一些党委重决策制定轻决策落实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党委成员借口集体领导,推诿个人分管的工作;有的以集体负责为名,推御个人应负的责任;有的党委成员落实党委决策随意性比较大,自行其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党委要抓好决策的落实,就是要严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根据决策目标、任务性质,具体分解到每个人,界定职责范围,授予相应权力,履行相关义务,明确奖罚规定,并且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在落实决策时,还必须搞好跟踪监督和信息反馈,依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及时修正偏差或跟踪决策,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趋于完善,有效得到实施。

三、实行党内监督既要提高党委民主生活会的思想性,又要增强党委民主生活会的战斗性

正确而有效地实行党内监督,既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又是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保证措施。对于各级党委来讲,加强监督,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的本身。”(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9页。)因为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制度、执行纪律的自觉性,是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委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对大多数党员来说,是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页。)回顾我们党建设的历史,在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不少教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忽视思想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很重视党委民主生活会的思想性,很注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他说:“对这些同志,应该着重实事求是地分析错误的实质和根源,应该着重使这些同志提高思想上的觉悟,并且也使其他同志以至全党都得到必要的教训。”(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40页。)

党委召开民主生活会,重视说理,提高思想性固然重要,可是,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原则性与战斗性,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保持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为了及时地帮助同志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必须大大发展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40页。)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集体对民主生活会不够重视,不能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从形式上看,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召开了,但参加会议的人没有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而是和和气气,“不提意见提希望,提了希望供参考”,有的甚至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情况汇报会、工作研究会、评功摆好会,没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指出缺点、克服不足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对组织、对同志、对自己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首先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批评。要坚决克服自己怕丢官、丢面子的错误观点,深刻地自我批评,诚恳地接受批评。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让不让别人批评,听了正确的批评能不能接受和照办。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9页。)“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页。)“每一个党员有义务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工作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努力加以克服和纠正。”(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44页。)

实践证明,要想保证民主集中制在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领导班子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仅仅靠思想教育和寄希望于领导者个人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上到下逐级加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除了应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规定,以便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1页。)党的制度是党的整个意志的集中表现,具有严肃的法规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对每一个党员、每一级组织都具有强制力,不能我行我素,不能任意改变,不能因人废制。要把执行制度提到执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违反了制度就违反了纪律。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一员,都要无条件地遵守和服从,不允许有超越制度约束的特殊党员。“对违反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义,打击邪气。”(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7页。)坚决纠正一些党组织存在的“上宽下严”、“失之于软”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对于严重违背以至践踏民主集中制造成恶劣后果的领导干部,除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外,有的要调整出领导班子。对因个人滥用职权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使国家、集体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构成渎职罪的,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  ;  ;  ;  ;  ;  ;  

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学科问题--对党的十五大民主集中制完善与发展的思考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