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企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风险研究—以中储股份为例论文

基于物流企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风险研究—以中储股份为例

盛 鑫1,2,蔡 芒2,吴志华2

(1.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83)

[摘 要] 在对中储股份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事件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从信用风险、质押物风险、人员风险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与信息风险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风险产生的原因。随后,从融资企业选择风险控制、质押物风险控制、人员风险管理、完善内部管理与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运营风险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论对物流企业防范与控制类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运营风险;物流企业

1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背景下,信贷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日趋严峻,融资成本不断提高[1]。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2]。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促进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成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3]。为了有效克服传统信贷模式中存在的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类问题,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过程中,开始引入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到业务过程中[4]。由于物流企业在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承担了增信的作用,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由于融资企业相较于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掌握了更多的私有信息,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引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5]。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方面[6-7],较少关注业务运营风险[8]。本文选取典型企业—中储股份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案例研究,分析由此产生的业务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为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2 中储股份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2.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储股份(上证代码600787)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以仓储业务为核心逐步发展起来的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中储股份是我国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之一。公司凭借国企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在钢铁等大宗原材料物流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公司旗下多个仓库成为期货交易市场指定的交割仓库,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储股份自1999 年涉足质押监管业务以来,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质押融资达到500多亿元。从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来看,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一度对质押监管业务进行限制,暂停了新客户开发。2010 年公司又恢复了质押业务,当年实现业务收入增长35%。

2.3 公司风险管理机制

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储股份高度重视业务风险管理。中储股份2010年年度报告关于质押监管业务的内部控制披露了公司的多项管制制度。中储股份高度重视监管业务的过程管理,加强控制业务风险。2010 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更加强调制度的执行,采取日常巡查、基础管理、综合考评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

与≥18岁~30岁者比较,p<0.05;与31岁~40岁者比较,p<0.05;与>41岁~50岁者比较,p<0.05;与>50岁者比较,p<0.05;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较,p<0.05;与无献血史者比较,p<0.05;3讨论

2.4 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情况与原因分析

(2)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2009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滑。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的核心是质押物,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是质押物的价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作为主要质押品种的大宗商品的货值不断下降,质押监管的业务风险初现。

1)充分了解牧区基本情况。如主要用途,水文(水质)条件,草场以及畜群结构,井深、涌水量、水泵扬程、出水量和动力匹配等问题,避免设备水土不服而造成的投资浪费。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推广提水设备,应该以小型为主,户用为主,生产生活兼顾。机型、组件或互补系统应符合牧民的使用管理水平,做到一般用户买得起、用得上、有效益。

表1 2008-2012年中储股份供应链金融业务诉讼一览

(1)公司近年来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诉讼。中储股份自2008 年以来不断面临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质押融资和代理采购业务)的诉讼问题,部分已经审理完成的诉讼中,公司基本上都要承担连带责任。公司2008-2012 年涉及供应链金融的诉讼及相关情况统计见表1。

(2)企业受到行政监管。如企业有因违法违规被查现象;企业经常有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前来检查;企业有被工商或有关法律部门上门查封的现象等。

2.5 案例小结

中储股份借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了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在质押监管业务发展过程中,注意到了潜在的业务风险,并且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但受制于执行问题和业务的超常规扩张,部分分支机构在利益的诱惑下,忽视了业务风险,最终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储股份被迫于2013年将涉及多起诉讼的子公司北京中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给母公司,同时将涉及诉讼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出去,以维护上市公司形象。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由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转移中,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对物流企业而言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各院校应该结合当地汽车营销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丰富校企合作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可以通过构建实训中心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模拟市场销售的平台。在进行汽车展厅、结算中心、维修接待中心等布置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同企业负责人一起参与其中,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并趁机给企业做宣传。还可以定期进行模拟竞聘大赛,推荐获胜的同学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不仅可以给企业提供相对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

3 供应链金融运营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

基于中储股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分析可见,在实际业务模式中,金融机构多通过与物流企业签订担保合同和监管协议,将业务过程风险完全转嫁给物流企业,主要运营风险点包括:

3.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运营风险的起点。中储股份案例可见,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业务风险的起点都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对象,即融资企业的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融资企业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欺诈”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从而造成业务风险,同时将作为业务担保的物流企业拖入漫长的诉讼程序中,并承担潜在的财产和声誉损失。

3.2 质押物风险

现有的研究多将质押物作为信用风险判断评价指标之一,而实际上质押物的选择与潜在风险更多的是运营层面的风险。质押物的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选择、质押物的价值评估、质押物的货权风险和质押物的监管风险等。

3.3 人员风险

供应链业务运营过程需要各类人员的参与,以中储股份主要开展的质押融资业务为例,主要业务相关人员包括业务开发人员、监管人员、业务风险管理人员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有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和由于员工工作能力不足引发的风险。

3.4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与信息风险

由于物流企业缺乏专业的制度建设和业务管理能力,造成了潜在的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物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设计、业务制度设计、业务管理控制水平,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普遍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和落后可能影响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营安全。

4 供应链金融中的运营风险管理对策

4.1 融资企业选择运营风险控制

物流企业在考虑是否满足融资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时,首先要考虑目标企业是否满足信用风险的要求。然而,单纯的指标体系评价,并不能完全规避所有的风险,融资企业现场调研作为企业选择信用评价的有益补充,在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风险管理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融资企业的现场调研不是一次性的,如有必要可能是两次或者多次。现在调研既应该在业务接洽阶段开展,在业务开展过程更有必要进行。除此之外,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业务人员应时刻留意企业动态,如进出货物是否正常、日常生产是否正常等情况,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融资企业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融资企业常见的风险预警信号有以下几种:

中储股份也由于质押监管业务发展迅速,监管质量高,监管风险低,成为众多物流企业学习的标杆,也有部分学者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刘姗姗(2009)和漆世雄(2012)。

(1)企业经营过程异常。如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企业有变卖资产的行为;企业工资发放存在问题,长期拖欠员工工资;企业内出现异常公告;企业内出现其他企业名称在经营运作、管理现象;有其他银行或监管公司人员到仓库监管、检查等。

在质押监管业务操作过程中,金融机构为了控制自身风险,设置了多道防火墙:质押融资比例一般不超过70%;与物流公司签订连带担保责任,由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的价值和质量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另一方面,由于质押融资业务对企业本身的要求较低,在业务选择过程中只看重质押物,一些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重复质押、虚设仓单抵押融资等多种方式“欺诈”,以获取流动资金。而本来承担着审核、监管质押物责任的物流公司,由于企业内部监管问题和员工个人“道德问题”,造成潜在风险。一旦问题爆发,在无法实现直接追索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往往会选择起诉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08年以来中储股份基本上每年年报都有重大诉讼披露。

(3)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如仓库发生失火、被盗或其他事故;发生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遇到自然灾害,对质押物造成损害等。

全球油气财税调整具有周期性,并具有一定滞后性。调整多为矿税制合同模式,多适用于现行项目,2014-2017年发生162项财税调整,其中矿税制110项,适用于103项现有项目。

(1)质押物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商品货物都适合用来质押以进行仓储融资的,在进行仓储融资时,必须要选择适宜的质押物,适合仓储融资的质押物的一般特性是:易保存、不易变质、无形损耗少、变现能力好、周转流通快、市场容量大、市场价格稳定。

(5)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行业政策出现变化对企业经营形成重大影响;企业生产不正常或出现经营亏损;企业有大型投资项目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场分析已经逐渐成为分析科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造价低廉、测定快速、便携的现场分析仪器则一直是仪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实验室分析仪器不同,一个理想的现场分析仪应具有以下特点: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在线分析;不需要或仅需要简单的样品前处理;体积小巧,便携;能量供应简单。

(3)风选后销售收入约为2.7亿元,而不风选的商品煤销售收入2.47亿,通过风选2017年销售收入提高2316万元。

(6)业务合作过程中突然出现异常行为。如未办理正常的出货手续;企业不配合落实监管措施;企业不按规定提供相应的货权证明;企业不按规定对货物进行抽检或达不到抽检频率;企业故意刁难、孤立监管人员;企业收买监管人员等。

4.2 质押物风险控制

(4)企业核心领导层出现问题。如企业人员大规模变动,员工离职或裁员增多,领导层发生重大变化,股权发生变更;企业主要管理者逃匿或有赌博嗜好等。

(2)质押物价值评估。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是库存融资业务的核心,在动态质押融资业务中更为重要。融资企业为了提高融资额度,可能会虚报质押物价值,物流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押物评估体系,以规避由于价值评估偏差造成的运营风险。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应用。标准化的评估体系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可以规避个人行为的偏差。为了提高评估体系的精确性,如有必要物流企业应与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合作,以提升评估的准确性,降低运营风险。

(3)质押物货权。防范质押物货权风险,必须要确认该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证明货物的合法来源之后,还必须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证明和文件来证明企业对质押物具有所有权。特别要注意的是,如质押货物需存放在公共仓,货权转让手续必须完备,应要求受信企业与公共仓签发《货物占有权转让书》。

(4)质押物监管风险控制。在监管过程中,要防范各种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原因发生的货物短少、灭失、毁损等情况带来的风险。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不安因素,如果货物的风险隐患太大,则必须要求企业针对质押物办理相应的保险事宜,通过保险转移风险。结合目前企业实践,需要办理保险的质押物包括:油品、化工类产品、木材、汽车、轮胎、纺织类、皮革、铝箔、粮食等。

4.3 人员风险管理

对于由物流企业员工引发的运营风险,其管理办法主要是提高员工的道德和专业素质。一方面要从监管员的道德观念着手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增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来提高监管员的专业水平。

4.4 完善内部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

对于大部分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业务都属于创新性业务,业务流程和管控模式都与传统的物流业务不同。为此,物流企业应有针对性的调整组织内部结构,搭建内部沟通机制,提升组织灵活性,应更好的满足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要求。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加强信息化投入,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协同运作。因此,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需要能够与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以确保物流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提升业务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降低运营风险。

笔者所翻阅馆藏的文献资源,往往都盖有馆藏书章,其中有很多民国时期原版英文图书,装帧精良,印刷精美且基本都是精装本。从图书显示出民国时期西方活铅字印刷和石印技术已输入中国,给近代中国书籍设计带来一系列改变,也对中国现代出版印刷业的发展乃至知识传递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西方图书馆管理章程及馆藏章的制定和使用,其中就包括:钢印藏书章。民国时期的藏书章大气、独特、秀美,同时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面就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河南大学为例,简单叙述一下。

[参考文献]

[1]陈畴镛,邰少佳.第三方物流主导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302(9):155-160.

[2]胡愈,柳思维.物流金融及其运作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V(2):75-79.

[3]李慧敏.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综述[J].甘肃金融,2017,(5):36-39.

[4]彭路.农业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放大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8,454(4):92-107.

[5]庞明,郝咪.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7,(32):47-49,131.

[6]盛鑫,陈功玉.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策略选择研究—基于物流企业集群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14-18.

[7]盛鑫,钟祖昌.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56-61.

[8]徐鹏杰,吴盛汉.基于“互联网+”背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212(5):135-140.

Research on Operational Risks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Business from Logistics Enterprise Perspective:Taking CMST as Example

Sheng Xin1,2,Cai Mang2,Wu Zhihua2
(1.Business School,Jiangsu Open University,Nanjing 210036;2.Management School,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483,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with China Material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CMST)as the research object,we studied several cases of risk exposures of its supply chain financing business, then 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the operational risks from the aspects of credit,collateral,personnel,and internal control,and information,and at the end,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al risks from the angles of borrowing enterprise screening,collateral selection,personnel control,and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zation improvemen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ing;operational risk;logistics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 F274;F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152X(2019)10-0079-04

doi: 10.3969/j.issn.1005-152X.2019.10.016

[收稿日期] 2019-08-02

[基金项目]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羊城青年学人”资助研究项目(17QNXR1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研究项目(2018GZGJ194);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金项目(2016SK007)

[作者简介] 盛鑫(1982-),男,安徽亳州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蔡芒(1981-),男,广东澄海人,硕士,电子商务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吴志华(1984-),男,广东佛山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

标签:;  ;  ;  ;  ;  

基于物流企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风险研究—以中储股份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