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论文_黄萍

(冕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冕宁 615602)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指征的10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输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的产妇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0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of intrauterine injection of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risk factors in pregnant women in cesarean secti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2017 year in June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cesarean section of 104 cases of finger syndrom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jection of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2h, 24h amount of bleeding, bleeding tim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blood transfus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s To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c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intrauterine injection of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isk factors; Cesarean section

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分娩后1d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产后严重并发症,也是引起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产妇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但是治疗效果不好,术后患者血流增多,只能进一步进行手术治疗来挽救产妇的生命,但是有时会得不到家属的同意,提高了产妇的死亡几率。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4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进行治疗,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指征的10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50例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2±5.4)岁,平均孕周(37.3±4.5)周,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检查结果显示巨大儿14例,瘢痕子宫10例,前置胎盘16例,双胎妊娠8例,妊高症6例;观察组54例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3±5.3)岁,平均孕周(37.5±4.2)周,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15例,检查结果显示巨大儿13例,瘢痕子宫11例,前置胎盘12例,双胎妊娠7例,妊高症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常规治疗,胎儿娩出后在子宫肌内注射缩宫素、葡萄糖酸钙、米索前列醇以及垂体后叶素,若患者有出血现象且注射缩宫素后止血效果不明显,可继续加大缩宫素的注射剂量,但要注意每次注射缩宫素的剂量在60U以下。

观察组54例患者术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胎儿娩出后在子宫肌内注射20U缩宫素和250μg(250μg/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若患者有出血现象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止血效果不明显,可继续加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注射剂量,每次间隔15min给药,但要注意的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一次注射剂量在2mg以下,治疗期间追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体征变化,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输血率并做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以上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如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等采用百分数(%)来表示,计量资料如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或者t进行检验,若组间有差异性(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h、24h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11.1%(6/54),输血率为5.6%(3/54),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2.0%(16/50),输血率为22.0%(11/50),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产后不常见的一种严重症状,难以控制,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长时间分娩产妇体力的消耗以及子宫过于松弛造成子宫收缩不紧,创伤过大可引发流血现象。子宫扩张过大的原因较多,如胎儿个体大、多胞胎、产妇身体素质较差、羊水过多等[1]。同时胎盘畸形也会抑制子宫对称性收缩。目前,临床上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产妇出血量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产后1d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患者,容易造成患者继发性休克以及感染,这也是产妇死亡的最直接原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妇自身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产道撕裂伤等,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状况。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约占产后出血的70%,子宫收缩存在有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等多个方面,在全身因素方面,主要是指产妇过于紧张,镇静剂等药物使用量过,产妇存在有全身慢性疾病等,在产科因素方面,产程过长会很大程度上消耗产妇体力,同时胎盘早剥等并发症也会增大产后出血可能,在子宫因素方面,产妇如果存在有多胎妊娠等情况,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也会容易有产后出血情况出现。在胎盘因素方面,包含有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凝血功能障碍包含有妊娠合并组以及产科因素两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前检查大范围普及使得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得到明显减少,提高产妇产后的身体素质。但是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原因仍是子宫收缩乏力。而患者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子宫肌壁损伤、子宫病变、过量使用子宫收缩抑制剂以及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目前,临床上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采用缩宫素进行防治,缩宫素的作用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行间接性刺激[2],可模拟正常分娩子宫的收缩作用,改善产后子宫出血的情况,但是缩宫素半衰期较短,时间为3~4min,使用剂量为60U,当缩宫素首体点达到饱和后,反复性增加使用剂量也很难达到止血的目的,大剂量使用可以引起低血压、水中毒等不良反应进而增加患者的压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对子宫平滑肌进行长时间的刺激,从而有效止血[3]。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症状。本文中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h、24h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11.1%,输血率为5.6%,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2.0%,输血率为22.0%,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进行肌内注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减少患者输血率,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4]。但要注意肌内注射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剂量,严格遵医嘱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给予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的产妇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有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建议在妇产科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友凤.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3(3):122.

[2]李洪书,覃春艳,余卢妹,等.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15):2540-2541.

[3]徐霞.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205-206.

[4]陈晓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海峡药学,2017,27(11):77-79.

论文作者:黄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论文_黄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