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永福

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永福

摘要:根据2010~2020年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及实践性需求,探讨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改进方案以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推进,教育重心也由以往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未来迫切需要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各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涉及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电子技术等领域多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以顺应相关学科的发展及新时期工程素质人才的需求。但该课程理论性强,覆盖面广,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课时又相对较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了学习质量、能力培养及后续课程的开展,因此加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涌现,原有的教材内容存在内容落后、知识面窄、信息量少等问题。为了满足新时代下工程实际的要求,在保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电工电子课程中引入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做到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同时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阅读《电子报》、《电子世界》等等,在加强理论的基础上接触简单的实际电路,逐步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及设计能力。

2.把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和仿真技术应用到课堂上,提高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播知识为主,注重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应用,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一般。把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运用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能够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动态的文字、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元器件和电路图等, 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如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对于定子及转子线圈空间360度均匀放置,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动画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明白结构关系,另一方面关于相序的先后顺序也能清清楚楚。利用EDA、MultiSim等仿真软件模拟课堂所分析电路,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数字、模拟及模拟/数字混合电路的仿真能力,且元件库各元器 件选择范围广,参数修改方便,过程非常接近实际操作。对于较大规模的电路,可分级接线和调试。该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顺应了教育现代化、多样化的新思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展网络答疑版块和讨论版块,方便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技术难题,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3.分组互动模式结合传帮带,共同提高学生水平

分组互动既是学习模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或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平均划分合理组合,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在小组分配时,教师考虑个别调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利用小组成员低中高层次之间的合作结合传帮带,营造互助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出一个能力型的合作团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实验环节的转变,遵循“大电工基础”,体现“各专业特色”

首先实践内容应摒弃过去以验证原理为主的课堂模式, 遵循“大电工基础”+“各专业特色”,增加综合性及应用性课题。电工电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信息量很大,学时却越来越少,必须在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接近工程实际为目的,培养出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电路”、“电子线路” 课程结束之后,开放实验室,建立电类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选拔一批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进实验室, 增加高级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子电路CAD、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模块,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制作内容的要求。

郑州轻工业学院自2010年开始在“电子线路”课程结束后每年按比例抽取一批基础扎实、能力强、对电工电子感兴趣的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由几个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分组指导。在自主完成课本上规定的20个综合性稍强的实验并考核通过后,开始由老师指导设计综合性的题目。设计时从可行性分析、理论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取到实际系统的搭建均主要由学生完成,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电子竞赛。几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具有较强实践及设计能力的大学生,这些实验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实验考核的改变,注重实验过程,弱化追求结果

在以往的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固定实验内容,以实验结果为主。小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过程,理解了理论基础及电路现象,但大部分同学仅仅关注了实验结果,有的同学还存在袖手旁观的现象。这部分旁观的同学,既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更不能融会贯通,出现创新意识。为此可以面向实验过程,即老师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定律或原理,不给出具体的电路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搭建电路,然后自己选件,教师指导连线接通过程。学生测试出结果后,再和自己计算出的理论结果比较,找出错误根源。实验考核时可以选综合性稍强的题目让同学进行,老师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打分。面向实验过程的考核更能督促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可能提升所有同学的动手能力。当同学们完全熟悉了试验台和各种元器件之后,基础性实验迎刃而解,教师也就更有信心及兴趣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问题。

三、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校内的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实实验实训设备,按照实践计划的新要求强化条件建设和运行管理,力争建成真实或仿真职业范围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及学科性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其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

四、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及管理模式

以“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在省内外建设了一批稳定的条件好、实力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平台。自2010年6月以来,学校加大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商谈更加广泛的合作内容,拓展新的合作企业,分别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中控柜架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研究及生产设备实施工学结合,使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有了坚实的平台,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保证了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顺利对接。

参考文献:

[1]谢泽会, 曹卫峰 , 邓玮. 关于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45-146.

[2]王亚军 , 邱斌 , 陈宝远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3):136-138.

[3]高宁, 李沛, 郑军等. 改革电工电子实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7):139-142.

论文作者:黄永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论文_黄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