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与糖尿病古籍文献研究综述论文_张博1,包扬2,修洋1,刘淑莹1,孙秀丽1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长春 130021)

【摘 要】目的:现代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 “消渴”范畴, 从《黄帝内经》开始,有多部中医学古籍中都有关于消渴的记载, 挖掘和整理古籍文献中的消渴理论将对现代糖尿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我国研究古籍中消渴与糖尿病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对消渴与糖尿病古籍文献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从获得的30篇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对消渴与糖尿病的古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渴源流研究、用药规律研究、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结论:从文献角度考虑,关于糖尿病和消渴病的研究尚有一定的可研究空间。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古籍文献

Study of Xiao-ke and diabetes in ancient books: A review

ZHANG Bo1, BAO Yang2, XIU Yang1, LIU Shuying1, SUN Xiuli1

(1.Jilin Ginseng Academ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2. Department of Endocr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

Abstract: Objective: In modern medicine, diabete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irst"(i.e. Xiao-k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Huangdi Neijing, there are many records of thirst in the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dern diabetes by digging and sorting out the theory of thirst in ancient books.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collated and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sduding thirst and diabetes in ancient books in China,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rst and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30 papers obtained, we can see that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books on diabetes and diabete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origin and flow of thirst,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drug us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and Xiao-ke, and so on. Con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there is still spa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Xiao-ke and diabetes

Keywords: Xiao-ke; diabetes; ancient books

Fund assistiance: Supported by Jil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gram(No:201603003YY)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284-02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人体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大,且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

现代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 “消渴”范畴。我国中医学对消渴病有着系统而久远的认识,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消渴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仅人参治消渴,就有近150部古籍中有相关记载。鉴于中医古籍珍贵的文化与科学价值,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古医籍中有关消渴的记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各历史阶段众多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消渴诊断治疗的发展规律,以期指导近代糖尿病的治疗。

1文献概况

本研究主要从中国知网与超星数据库中以“消渴 古籍”与“糖尿病 古籍”为关键字进行文献检索,经过筛选与去重,共得到30篇研究古籍中消渴与糖尿病的文献,包括2篇会议论文,9篇学位论文和19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中有一篇是博士学位论文,说明这方面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

文献的时间跨度从1988年到2017年,且文章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这一方面的研究得到了长期、持续的关注。

发文量超过3篇的作者单位与发文量、研究内容与发文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有关消渴与糖尿病的古籍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渴源流研究、消渴用药规律研究、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研究以及消渴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

表1 作者单位/研究内容与发文量

图5 各时期代表医家消渴治疗思想

2.2消渴用药规律研究

刘媛[4]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明确记载治疗“消渴”的药物进行了统计:从药物性味角度来看,平性药>寒性药>温性药>凉性药>热性药,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咸味药>酸味药;从药物功效来看,养阴和清热药>利水药>行气药>补气药>化湿药。

李璐[1]主要研究了从汉代到清代的105本古籍涉及的消渴方剂中的食疗用药规律,分别按唐宋、金元、明代和清代四个时期对所选方剂中出现的日常食物、药食兼用和其他药物的频次和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常食物多为平性、归脾胃经,在四个时期都占一定比例;药食兼用的种类和频次均高于同时期的日常食物;保健药物中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频次最高,四性排名为寒〉温〉平,归肾经、脾经和胃经者最多。

其他研究结果还包括:陈广坤等[11]认为临床治疗消渴病以清热养阴药物为主,研究结果与刘媛[4]一致;张海文[13]分析药物频次依次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泻火药,与刘媛[4]的研究稍有出入;袁薪蕙[12]等将消渴未合并并发症期与下消期(并发症期)用药规律进行了对比,认为下消期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清热药和解表药的频率较低,补益药的频率二者相当;官杰[9]、张蕾[3]、王庆华[4]、张勇[10]、梁志坚[11]等还着重对下消阶段中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

2.3消渴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关于消渴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吕仁和等[9]认为中医学的消渴就等于现代的糖尿病,但是柯文金[10]认为二者不完全相同,存在交叉关系。

2.4其它研究

除了以上主要研究内容,消渴古籍研究还包括古籍数字化研究[12,13]。

3结论

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对古医籍信息的挖掘与整理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研究古籍文献中消渴与糖尿病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梳理研究进展及消渴与糖尿病的学术发展源流,以期对现代糖尿病的诊治起到溯本清源的作用。从文献的数量与期刊等级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璐.古代消渴文献中食疗思想及应用方法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1.

[2]马跃.《内经》消渴理论及长春地区部分临床病例调查与统计分析的研究[D]. 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

[3]张芳,闫镛.古代文献有关消渴病理论探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28(6):1124-1126.

[4]刘媛.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消渴”理论源流及内涵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5]封翠芸.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J]. 国医论坛, 2007, 22(2):22-23.

[6]张珍,王峻琪, 陈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的时代变迁[J]. 健康必读杂志, 2013,2(2):418-419.

[7]张蕾,刘旭生.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探索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2, 39(1):52-54.

[8]王庆华.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文献考辨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9]吕仁和, 高彦彬. 古训消渴病与近代研究[C].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糖尿病, 1996.

[10]柯文金.古代文献对消渴病的认识与研究[C].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2012.

[11]陈广坤, 杨阳, 李萌,等.基于中医古籍方剂治疗消渴病养阴清热药物组配研究[J].北京中医药, 2016,35(8):723-726.

[12]袁薪蕙,黄宇虹.基于古籍文献的“消渴肾病”用药探究[J]. 天津:天津中医药,2017, 34(3):159-162.

[13]官杰,白春英,赵慧,等.基于经方治疗消渴病并水肿重症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5):713-716.

[14]张勇.糖尿病肾病的古今用药思维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15]梁志坚.糖尿病肾病中医古籍文献方药规律挖掘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6]章红英,刘宁,彭莉,等.古籍中消渴专题的数字化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 2003.

[17]章红英,刘宁,彭莉,等.消渴古籍数字化研究势在必行[J]. 时珍国医国药,2005, 16(9):831-832.

[ 通讯作者:孙秀丽,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博硕路1035号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邮编:130117;电话:(0431)86763985;E-mail:sunxl@ccucm.edu.cn。] 基金资助: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603003YY)

论文作者:张博1,包扬2,修洋1,刘淑莹1,孙秀丽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消渴与糖尿病古籍文献研究综述论文_张博1,包扬2,修洋1,刘淑莹1,孙秀丽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