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浅析论文

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浅析论文

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浅析

暴卫东

(山西省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阳泉 045000)

摘 要 :阳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较小,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前瞻合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相关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七种发展模式,适合本地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滞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面貌落后、乡村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振兴乡村文化,选好带头人,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村;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势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阳泉市近些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情况,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合阳泉市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经验,现将可鉴之处介绍如下。

一、基础建设有续发展

1、阳泉市基本情况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脉西麓,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晋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4559 平方公里,现辖平定、盂县及城区、矿区、郊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32 个乡镇,960 个行政村。全市共有140.36 万人,城镇化率为66.68%。全市有贫困村130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2940 户29506 人。

2005 年以来,阳泉市围绕“五新一好”工作重点,以省级试点村、重点推进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3年底,全市共累计完成试点村建设31 个,重点推进村建设561 个。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泉市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向好。可以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阳泉市实施乡村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式中a,b均为待定系数.经过咨询专家,这里设a=0.4,b=0.6.为更好地判断城镇化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协调程度,引入协调度模型:

2、阳泉城镇化水平较高

2016 年,阳泉市140.36 万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93.58 万人,农村常住人口6.77 万人,城镇化率为66.68%,高于全省(56.21%)10.47 个百分点,在全省位居第二(全国城镇化率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2%)。阳泉户籍城镇化率54.5%,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差距较小。

3、阳泉城乡差距较小

2016 年,阳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28:1,小于全省(3.24:1)的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较高,2016 年三个产业比为1.1:47.1:51.8。全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等指标均排全省前列,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排全省第二。

4、阳泉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

率先在全省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和60 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以上。城乡低保人均月标准分别提高到452 元、268 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400 元,分散供养达到3400 元,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5、阳泉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前瞻合理

《阳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 年)》立足把全市打造为城乡统筹示范区目标,按照“三轴两心多特色乡镇”城镇化总体布局提升阳泉市中心城市地位,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和县城扩容提质。加快重点镇发展,积极培育梁家寨、娘子关、张庄、西烟、河底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阳泉特色、民俗风貌的美丽城镇。

6、阳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

阳五、阳盂、太阳、西环、阳左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城市饮用水水质改善、娘子关二期供水、污水处理二期三大水务工程竣工投用,为未来三十年发展奠定了基础。5 个省级重点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7.9 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完成投资33.2 亿元,建成8 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两个县城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以文明生态创建为载体,重点进行“三清五改一绿化”,建成文明生态村301 个。

7、阳泉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是急不来的。“经师们”往往追求当下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使教育显得浮躁。而人师则是时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争取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也源于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才能本能般的为学生着想,才能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8、阳泉相关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户口准入制度。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郊区、平定县6 个行政村交由开发区托管,城区整建制托管郊区义井镇及所辖14 个村,矿区托管郊区平坦镇的18 个村,优化了空间布局,为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村(组)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机构组建,充分发挥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乡村建设分类推进

阳泉市以省市县三级示范创建村为重点,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初步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七种发展模式。

1、综合发展模式

2)EC细网格模式对莆田—厦门一带登陆的“尼伯特”台风影响苍南地区期间的风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场、850 hPa垂直速度场演变与降水起始及强度实况吻合。

2、城郊互动模式

这类村主要依托城市建成区扩张,推动城市与周边农村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了农村向社区的过渡。如郊区义东沟村、盂县水泉村、平定东关村。

在本文中,通过式(13)的一致性算法协调过程,利用动态一致性观察法[15],估计各DG单元承担的虚拟阻抗和电流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3、资源置换模式

这类村的显著特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主要通过资源和土地置换推进新农村建设。如郊区李家庄村、平定鹊山村。

4、产业带动模式

主要是围绕1-2 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带动乡村发展。如平定县甘泉井村,盂县南社村。

5、生态旅游模式

主要是一些有旅游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如郊区咀子上村、大洼村、平定娘子关村、南庄村、盂县垴上村。

6、移民搬迁模式

主要是一些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借助移民搬迁政策,有组织、有规模地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实现自我发展。如郊区芦湖村、侯家山村、新庄窝村等。

7、历史文化模式

由于农民就业渠道不畅、农业比较收益降低等多种因素,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017 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为12963 元,同比增长6.5%,在全省11 个市位列第2 位。城乡收入差距从1984 年基本持平,2011 年扩大到2.64:1。随着三农工作的加强,2014 年缩小到2.31:1,2017 年再次缩小到2.28:1。尽管如此,全市2017 年农民收入水平仅与2008 年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当,收入水平相差9 年。

积极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形成了以畜牧、核桃、蔬菜为主导,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薯类、养蜂、休闲观光竞相发展的特色农业格局。近五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06 个、家庭农场162 家、“一村一品”专业村321 个。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差距,村庄面貌整体落后。全市仍有一半的村没有像样的规划,功能布局凌乱、随意性强,没有指导标准。一些偏远农村硬化路破损严重,饮用水仍以“集天雨”的方式解决。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文化站、村级卫生所等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水平使用状况欠佳,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标准不高,可复制可示范的先进典型乏善可陈。2017 年,全市仅初步建成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0 个,仅占全市农村0.3%。

2、现代农业发展滞后

从产业规模看,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偏小,2017 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GDP10.4 亿元,占全市GDP 的份额1.5%。从发展水平看,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全市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业生产品牌意识差,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全市仅有无公害农产品28 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几乎没有。全市农业生产标准率仅为31%,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0%,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4 家列入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经营体系上看,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层次偏低,管理水平落后,市场竞争力偏弱。

3、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主要是围绕当地的文化名人、历史古迹,建设文化名人石评梅生活故居、平定冠山书院、盂县藏山赵氏孤儿古迹遗址、抗日战争七亘大捷遗址等推动历史文化旅游。如平定县后沟村、七亘村,郊区小河村,盂县藏山村。

的一个西门子S7-200系列CPU;服务器级主要指的是通过OPC UA协议将采集到的机床信息存入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此过程中,数控系统作为OPC UA协议的服务器,而上位机作为客户机,通过配置数控系统的MiniWeb server,设定管理员账号、密码和IP地址,打开4840端口,激活OPC UA服务器,即可完成数控系统OPC UA服务器的配置;远程客户端级的主要用户有机床的生产厂家以及机床拥有企业的监控管理员,可以通过使用“IP+端口”的方式实时地访问指定的数据库表,获得机床的实时信息。

4、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农村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够。农村缺少一大批真正懂农业、熟悉农村、了解农业农村政策的乡村干部。村庄治理仍主要靠行政推动,村委会实际上成了基层政府职能的延伸。村民集体意识淡化弱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投工投劳、维护集体利益等活动积极性低,自我教育、管理、服务意识不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制度层面。

这类村具有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村内已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农民收入高,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发展好,村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如郊区桃林沟村,盂县南村。

酱油加工过程中经过蒸煮、发酵、灭菌等工艺,且产品均为高盐高渗透压,个别产品菌落总数污染水平较高,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提示相关企业加工过程的卫生学控制存在问题,尤其是可直接食用(凉拌)的餐桌酱油的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5、农村面貌依然落后

阳泉地处太行山干石山区,十年九旱,耕地多为坡地沟地,优质耕地少,土壤贫瘠,生态条件脆弱。耕地面积少,全市耕地总面积为114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8%,远低于全省30.6%的平均水平;全市人均耕地为0.84 亩,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48 亩的56.7%。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差,全市中等质量以上耕地仅占15.6%,低等地耕地占比高达85.4%,高产水浇地不足3 万亩。

6、乡村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粗放、单一,主要靠出租集体资源获取收益,自主发展产业主要靠大户推动,农民获益不高。由于村本级自我“造血”能力差、主动发展无米下锅,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导致农村留守人员低能化、集体经济空壳化、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化。

四、乡村振兴建设的建议

1、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上,认真部署、动员、实施,防止空喊、走过场、不落地。要把研究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城乡人口、收入变化的趋势,预测未来乡村发展方向,作为指导全市乡村振兴体系规划的基础。

2、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认真谋划,防止重城轻乡,防止急功近利,防止出现去农村化。要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有历史遗迹、文化名人、古籍建筑、山峰森林的以其为依托发展;没有依托的以农耕文化来发展;环境优美的可兴建老年养老院,或可短期休闲的生活院(一个月为限),即三五户家庭一起在其中生活一个月为限,吃农家饭,体验真正的农家欢乐情趣。

3、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重点攻坚,尽快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和年度行动方案,确立实施的若干重大项目、工程和事项,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工程上。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当地风俗、历史建筑传统等,加强对乡村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的引导。

4、推动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始终是地区发展最根本的基础,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大户等,重点解决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以产业发展为先导,辐射带动区域全面发展。

视星等,指观测者用肉眼所看到的星体亮度。用于区分星的目视明暗程度。视星等大小与星体的发光能力有关,也与距观测者的距离有关。视星等最亮的是太阳,约为-26.71。

viastore 始终致力于为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提供完备的内部物流设备——拣选系统、高架仓库、自动化小型部件仓库、配送和物流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咨询、规划并建造全新系统。作为viastore在中国的子公司,维世多物流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其中国地区业务,为客户提供全年无休的24 h专家热线,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快速的备件配送。

5、振兴乡村文化

如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乡村建筑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通过宣传,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构建传承发展。

6、选好带头人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夯实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长久不变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道德建设和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建立自制、法制和德制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暴卫东.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浅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7-8.

DOI: 10.16815/j.cnki.11-5436/s.2019.26.009

标签:;  ;  ;  ;  ;  ;  

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