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竞赛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论文_赵思成

专业技能竞赛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论文_赵思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GZC1317029.

摘要:基于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重点研究电子信息专业的具体内涵,具体内涵,培训模式及实践,构建基于专业定位和行业应用的背景。为培养电子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课程体系,我们探索并建立了基于专业指导和项目驱动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已决定率先把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成创新型产业,这客观上决定了未来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一些大学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些重点大学也实施了国家级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班等,以及对现有的电子信息专业创新人才应用研究,体现在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研究中。一般最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这一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即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而非科研人才。

二、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培训模式研究的价值分析

1、制定明确、实用、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电子信息课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行业电子信息类人才的专业背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加快电子信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目前,高校开设的这类专业的相关课程大多只作为该类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在这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还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虽然跟上了当前的技术潮流,但实际上,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学生就业后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学生的专业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不能达到实际应用效果。

三、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主要是用电子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信息科学和技术,一般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领域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技术转让,对人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电子信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

它包括围绕创新质量的四个子系统,即创新动力系统,创新认知系统,创新个性系统和创新行为系统。

2、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的定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人才的定位也决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经过大量的研究,我们认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培训对象应该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可以从事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应用设计、负责系统集成和管理的应用工程师。

3、专业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校电子信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专业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电子信息相关课程,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对学生的综合培训,使得学生在就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是本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项目驱动模型及其实现机制。

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如果有项目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项目的来源和实施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在专业课程设计、创新设计竞赛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研究电子信息的项目驱动模式和实施机制,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的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项目合作机制,是探索电子信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执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5、研究基于专业指导和项目驱动的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和“学习”综合管理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完成后,主要研究方向是根据专业方向,在班级和学术导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培训,并评估其效果。研究分析项目模式,有效结合专业课程设计,创新设计竞赛,毕业设计和讲师研究课题,探索和建立以此专业为特色研究对象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平台。

四、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培训模式实践

电子信息专业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的观念,在“教”、“学”的一般原则指导下,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1、构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贯穿其中。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保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条件。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教育的理念是重视知识与能力、超越与创新,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科技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项目探索和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理论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竞争合作精神的环节。它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能力,加强应用”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特色内涵的发展,掌握电子信息课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鼓励具有电子信息特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本文构建了一套新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研究、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大量的创新实践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对于电子信息的教学,教学应始终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掌握基础知识和掌握实用技能,掌握电子信息产业前沿的实时把握更为重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萍,刘锦高.构建新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2]朱晟,刘元涛,张福伦.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及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3]高凯,许云峰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论文作者:赵思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专业技能竞赛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论文_赵思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