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赵先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ICU 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7.6%,与同期对照组44.1%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85-02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现代诊疗设备应用以及护理专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通过将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给予其人力、物力、技术上的最大支持以挽救患者生命或延长其生存周期,已经成为卫生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而ICU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营养不良情形普遍存在,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将会直接影响其转归和预后。然而,肠内营养支持同样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据国外报道,腹泻、腹胀发生率高达46%,而误吸和反流发生率为11.5%,成为困扰临床工作开展的棘手问题[2]。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9例、女性57例;年龄45岁~68岁,平均年龄(56.5±1.5)岁;原发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55例、心脑血管疾病43例、神经系统疾病28例、其他10例。纳入标准:(1)符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发布的《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共识》内容,需要实施肠内营养者;(2)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肠内营养支持禁忌者;(2)住院时间<7天。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及机械通气,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体位管理、定时冲洗营养管并保持其畅通、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健康教育。试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内容如下:
(1)成立肠内营养小组。在护士长以及科主任带领下,任命一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护士作为作为肠内营养小组直接负责人,科内其余护士作为组员组建专业性的肠内营养小组,并对所有成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培训。
(2)系统的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神志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此确定肠内营养支持的制剂配方及剂量,建立个性化肠内营养治疗单。
(3)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患者集束化护理过程中严格控制好四度即适宜的浓度、速度、温度及抬高患者的床头30~40度。制定序贯性肠内营养输注流程,在入院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 初始输注速度20~30ml/h左右,而后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及速度直至达到喂养目标(30kcal)。同时输注期间应定时采用连接贝朗三通阀进行脉冲式冲洗管道,保持管道的清洁和畅通并预防污染[3]。同时,在喂养前营积极鼓励患者翻身并做好吸痰工作,将呼吸道之中存在的分泌物彻底清除,而喂养过程中及喂养后30min内尽量避免进行吸痰操作。
(4)口咽部清洁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依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冲洗液对口腔进行清理,并且每个患者必须采用牙刷刷牙,彻底去除牙菌斑。
(5)肠内营养泵使用评估。在使用肠内营养泵时需要与配套的泵管共同使用,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操作具体程序、报警原因及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每隔24h更换泵管。
(6)预防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者应严格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疾病急性期采用采用胰岛素泵入的方法促使其血糖能够维持或接近目标数值7.8~10.0mmol/L [4]。
(7)心理干预。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及时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类型、致病原因、处置措施告知患者,促其实能够对肠内营养并发症具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知,消除戒心并提高临床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开展。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误吸、糖代谢异常、腹胀。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7.6%,与同期对照组44.1%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所示。
3.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是疾病恢复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伴有严重营养不良的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更为重要。然而,在开展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因输注管理方法不当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患者肠内支持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高度关注。
集束化护理是指基于一系列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结局,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各个元素的实施来确保患者收获理想的护理效果,已经成为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重要途径[5]。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17.6%,而同期对照组患者高达4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实施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口咽部清洁护理、肠内营养泵使用评估、预防糖代谢异常、心理干预各项护理措施更加深入细致,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护理更加精细。对于ICU患者而言,由于其病情更为复发,必须予以精细化护理。而集束化护理采取的措施恰恰满足了此方面的工作需求,在细节上做到了尽善尽美,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2)操作更具针对性。无论是营养泵使用评估还是并发症的处理、心理干预,所有护理措施针对性及指向性更强,具有强有力的循证基础,能够辅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护理结局提供的帮助作用更加明显[6]。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Fernanda Gil-Almagro,Francisco Javier Carmona-Monge. Oesophageal bezoar as a com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wo case studies[J]. 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6,3(2):110-114.
[2] Gil-Almagro Fernanda,Carmona-Monge Francisco Javier. Oesophageal bezoar as a com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wo case studies.[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2016,3(2):29-32.
[3] Saez de la Fuente Ignacio,Saez de la Fuente Javier,Quintana Estelles Maria Delicias,et al.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 Prone Position.[J]. JPEN.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6,40(2):250-255.
[4]李苗,雷爱英,权亚玲等.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10(11):2404-2405.
[5]张永灵.探讨E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3):74-75.
[6]段婷.观察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0(03):454.
论文作者:唐莉,赵先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