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李世宏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李世宏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镇 132311

摘要: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更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元素。由于人们盲目侧重发展工业与经济,不注重保护和重视水资源,任由工业与生活废水直接向水源地和河流排放,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避免这种问题继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而质量控制室水质监测工作能够确保水质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准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避免因为水污染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开水资源则无法生存。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盲目发展经济,导致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加强水质监测是现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水污染进行治理的前提。本文对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不断提高水质监测质量。

1我国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采样环节不合理

采样环节是水质监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做好采样工作,才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从而了解检测区域的水污染情况。在水质监测过程中,采样技术的要求十分高,如果不加强管理就很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样品的保存、运输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不当,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采样时,采样点的布设不合理,选择的样品就不具备代表性,即使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准确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区域。比如,对含油的水域进行水质监测时,为了对水的溶解性进行准确测定,需要单独采集水样,而且在采样时要避开水面上的油膜,要尽量到水表面下300mm的位置进行采样,用于测定,这就给采样带来很大的挑战。

1.2监测的仪器设备先进性不够

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质环境问题也越发的严重,虽然近年来对水质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在水质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及相关工作开展上还是存在着不足的。这使得水质环境监测的设备无法跟上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水质环境监测的项目也无法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水质环境监测是无法离开高质量仪器设备支持的。

1.3监测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实际来看,水质环境监测的指标是非常多的,要全面了解水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微量元素等的情况,对于工业生产用水的监测指标更多,在当前水质环境监测中经常要用到的就有百余项。基于水质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国家也建立了系统的水质环境监测网络,但是,当前的监测手段还是存在着过于单一的现象,无法实现大面积全范围高质量的监测,很多内容监测上存在着空白现象。有的地方由于经费紧张,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无法及时配置,在监测人员队伍建设上存在着断层现象等,这些都使得当前的水质环境监测处于低水平的层次上。

2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的对策

2.1提高采样准确性

2.1.1合理布置水质监测点

对水质监测的采样点进行确定时,应该要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进行采样点的选取。以河流为例,通常在河流的监测断面采集水样,选择的采样点必须科学合理,按照垂直布点的方式进行布设,采集人员要对每一个采样点的样品进行等量选取,使得整个样品的质量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加强对采样设备的质量控制

采样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采样结果,在采样过程中所需的设备以及采样仪器较多,为了确保采集的样品和实际情况相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看设备是否出现老化,零件是否需要更换。如果设备不能再继续使用,要立即购置新设备,以提高设备的精准性和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2.1.3要加强对样品质量的控制

水质采样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防止样品被污染物污染而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试验分析之前,要加强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样品要做到均匀采集,使得采集的样品质量更能体现整体水平,同时要根据采集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保存,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防止样品变质。

2.2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的系统专业培训

当前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多样化发展,开始注重对先进监测设备的应用。先进设备的使用要求水质监测人员自身必须具备相关使用和维护技能。因此,需要对水质监测人员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工作。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为例,水样中含有的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悬浮物等都会对水质氨氮含量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通过相关专业培训,可以通过留在硫酸钠溶液去除水样中的余氯,并使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测量消除效果,然后通过酒石酸钾钠溶液消除水样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并使用预蒸馏法或连续沉淀法消除样本中颜色或浑浊物,然后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测量。由此可见水质监测人员只有具备先进、专业的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先进仪器和方法获得准确结果。

2.3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满足水样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分析时,要对水样的各种组分进行精准确定,同时要注意确认质量测试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规定。水样测试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只有取得项目合格证后,才能保证在此项工作展开时取得理想的效果,保证项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水质监测时,数据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监测人员应该取得COD项目的监测合格证书,要经过实践学习,才能正式上岗。在选择监测仪器时,应该有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合格报告,只有保证仪器质量检测合格,才能对其进行应用,在检测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仪器的有效期进行精准确定,从而保证仪器没有超过使用有效期。如果仪器超过使用有效期再对其进行应用,很可能会导致监测数据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此外,计量器具在日常实验的应用过程中较为频繁,因此一定要做好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并且要对高频率使用的仪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核查,核查期间应该精准把握细节。例如,对于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不仅要进行精准性确定,还要对其灵敏性和仪器误差进行确定,这些细节的核查准确性会在影响最终的水样试验分析质量。其次,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应该满足试验对环境的具体要求。常规条件下,想要保证水样监测的整体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质量控制程序。首先,可以采用平行样分析的方式,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即先抽取10%~20%的水样进行平行双样测定,然后对同一样品的两份子水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分析期间要对各个细节进行精准把握,这样可以反映出测试的精密度。通常,如果平行双样测定的合格率可以达到95%,则说明已经达到合格标准,反之,则视为不合格。第二种方式为标准物质对比分析,此种方式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标准物质分析工作在实际展开时主要是对平行双样进行二次分析,这种分析模式可以提升质量控制的整体效果,这不仅可以起到量值传递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对量值进行追根溯源的目的。在对水样展开分析时,应该注意对水样中的有准确测定值的物质展开统一分析,对水样进行有效检测。

3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临之际,水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充分认识了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之后,就应当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水质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镇.当前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J].水质环境,2016,05(11).

[2]张翠娟.水质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分析探讨[J].环境监测,2017,04(12).

论文作者:李世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李世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