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何霞霞

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何霞霞

身份证号码:32031119790706XXXX;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增加建筑施工方面的技术含量,优化后浇带的使用功能,则需要对其技术运用加以思考,进而增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效果,并为相应的作业计划高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基于此,文章将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进行系统阐述,以便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保持建筑施工中良好的技术优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

1导言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与质量隐患,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恰好能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施工质量。

2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十分重要的施工内容,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温度变化、收缩力度不均匀等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对此,可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预防裂缝的发生。后浇带可作为临时施工缝,其作用区域包括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墙体等。通常情况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对此,可组织施工人员临时设置缝隙,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为多个小部分,在各个部分状态稳定后,再进行缝隙浇筑施工,进而恢复原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功能。现如今,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一般可利用水泥浇筑,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加入一定的铝粉,以提升后浇带浇筑强度。

3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3.1可有效解决沉降差问题

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往往需要把建筑的基础部分与裙房部分有效连接起来,但由于在施工中还涉及后浇带浇筑环节,这就可能导致建筑工程的基础与裙房部分暂时隔离开来。当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基本上完工时,也就是建筑工程的沉降基本达到稳定时,施工人员应当以混凝土浇筑的形式把事先设计的分割部位连接起来。在设计后浇带的时候,设计者一般都考虑到了建筑施工各阶段的力学特征,并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强度进行了校核,同时还对标高差、时间差、压力差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这就有效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

3.2可避免温度收缩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当混凝土浇筑工序基本完工之后,混凝土结构在硬结固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这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体系发生热胀冷缩。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周边温度变化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是非常正常的,但若这种影响受到约束,则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当这一温度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建筑结构就会出现明显的裂缝,进而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大打折扣。而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后浇带技术,则混凝土结构就拥有足够的自由伸缩空间,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结构的收缩应力,进而避免温度变化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4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的探讨

4.1控制好设置过程中的宽度和间距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应选择适宜的后浇带宽度以及间距,通过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通常情况下,在设置后浇带间距时,应以超过30m、40m为最优,另外,在后浇带宽度设置方面,应控制在705~1005m之间。除此以外,通过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将基础裙房与主楼进行分离,使其处于不同区域,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率。

4.2注重时间及断面形式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中,对于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所有建筑工程混凝土断面设置相同的形式,从而减少受力密集所引发的建筑结构变形的问题,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中运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时,需要根据其高度,确定好后浇带技术运用中的时间。具体表现为:(1)对于22层以上的建筑,应考虑沉降工序完成后的时间段,进而在该时间段中使用后浇带技术,有效应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方面的问题;(2)对于22层以下的裙楼,在其施工过程中应先保证主体结构的正常施工,待其部分沉降后方可使用后浇带技术,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性能更加可靠,并提升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得其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应用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3重视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

为了达到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质量提高的目的,则需要重视其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具体表现为:(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实践中通过对材料质量检测、评估机制的建立与使用,选择好工程施工中所需的原材料,并需要确保其处于干净状态,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减少混凝土结构问题发生,从而为后浇带技术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2)在选择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性价比进行充分考虑,有针对性地开展原材料采购及进场方面的控制工作,避免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满足后浇带技术科学应用方面的要求。同时,应在建筑工程实践中重视无收缩类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促使建筑物结构质量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4.4做好浇筑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正式浇筑之前,应当进行模板的预设,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指示进行。预设模板通常采用的是钢丝网模板,这就要求钢丝网的排列必须具备一定的均匀性,且钢丝材料的尺寸、规格必须相同。由于模板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强度较高,且具备较强稳定性的模板,同时还要对模板的预设高度进行合理设计。

4.5模板的有效预设及混凝土浇筑

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之前,需要通过对模板的有效预设及混凝土浇筑的考虑,丰富前期准备工作内容,从而为后浇带技术应用效果的增强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在预设模板的过程中,应对其稳定程度、刚度情况以及强度大小等进行充分考虑,优化钢支撑的使用功能,促使其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可实现对荷载问题的有效处理,进而为后浇带技术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支持下,控制好其浇筑过程,实施好后浇带垂直浇筑工序,并对影响其浇筑效果的因素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高后浇带垂直浇筑质量,满足混凝土结构应用中稳定性水平提升方面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价值。

4.6加强后浇带保护

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后浇带技术应用有效性,则需要强化其保护意识,将有效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具体表现为:(1)在后浇带缝的两侧设置挡水设施,用木板或铁皮予以应对,避免水或其他杂质影响后浇带应用效果,实现对这方面的保护处理;(2)加强性能可靠的砂浆使用,在后浇带周围设置好防水带,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对其性能方面的影响,确保后浇带保护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满足其技术科学应用方面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建筑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均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究,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在具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后浇带施工工序,并加强养护管理,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付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2):12-13.

[2]王化茫.浅析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5):42-43.

[3]林仲华.民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7(34):19-20.

[4]张文文.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的相关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7(05):97-98.

论文作者:何霞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何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