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友会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影响论文_唐玲芳

唐玲芳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效果,通过糖尿病病友会家庭健康卡落实,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方法 将我院接受住院治疗后出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跟踪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行常规健康指导出院,而观察组患者则出院后加入糖尿病病友会,落实家庭健康卡。具体分析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糖尿病护理质量。结果 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及治疗行为的落实是导致血糖控制的最主要因素,落实家庭健康卡后FBG和PBG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只有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落实治疗行为,稳定血糖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病友会;糖尿病;家庭健康卡;护理对策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即为高毒素,长期持久的高血糖可引起人体多个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或衰竭[1]。随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技术的发展,血糖的过度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虽然有临床对照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仅与平均血糖水平即HbA1c有关而与血糖波动无关,但是从研究现状看,不论从临床还是基础研究多支持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要考虑到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也要考虑到质:血糖波动。只有两方面都兼顾才能更好地纠正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尽可能使慢性并发症不发生或减缓发生[2]。因而如何提高糖尿病家庭护理,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对糖尿病家庭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的80例Ⅱ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年龄为49—76岁、平均年龄(67.3±2.8)岁;高中以及高中以上学历病人28例,高中以下学历病人52例,所有病人住院时间均在10 天以上,血糖控制稳定后予以出院。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糖尿病出院患者建立糖尿病病友会微信群,并发放家庭健康卡。家庭健康卡包括五驾五车(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的内容,并每天的治疗行为落实情况在家庭健康卡里进行统计,拍照上传至病友会微信群,有问题及时在微信群里讨论,家人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的落实积极性,糖尿病病友会以微信形式给予督促并对落实好的患者予以积分,并适当予以奖励。

1.3评价标准

遵医嘱按时进行血糖各项指标检测,比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并对血糖的波动进行分析。病人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能正确的对待当前的健康状态,已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发生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后遵医嘱按要求进行血糖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出院时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糖尿病病友会家庭健康卡落实后各项检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血糖波动的原因

是未经控制的餐后高血糖和治疗不当引起的低血糖。Glen等对长期正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退伍军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血糖波动与个人的行为和临床治疗两个因素有关,并提出患者减少糖的摄入以及提高对医嘱的依从性可以减轻这种波动。但这仅是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缺乏因果联系[1]。

3.2用药不规范

用药不规范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又一主要因素,在本组中占60%。主要表现在拒绝胰岛素使用、药物适应证掌握欠缺、用药剂量和方法错误、药物疗效知识缺乏等。

3.3饮食控制欠佳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措施,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负担,有利于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血糖、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有的患者自控能力较差而随便进食;有的患者还错误地认为控制饮食就是“饥饿疗法” [1]。这些不合理的膳食,往往导致血糖波动。

3.4活动过少

体力活动过少是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患者形成了饭后睡觉的习惯,导致体重超标,消耗糖分减少,血糖升高。

3.5家庭护理对策

3.5.1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糖尿病教育是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要告知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后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告知患者主动参加糖尿病教育学习班,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获得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糖尿病的防治方案的有效性,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误区和消极因素,促进心理平衡,使机体内外环境处于稳定状态[1]。办好糖尿病病友会,每周两次在门诊和病房进行健康讲座,每月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增加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扩大受教育人群,对于家庭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很重要。建立出院随访制度,由糖尿病教育小组的成员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记录咨询者的一般情况和咨询指导内容,在随访工作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帮助与被帮助关系,以便于持续开展工作。

3.5.2合理的控制饮食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体重状态、工作及活动量以及有无并发症来制定患者的饮食方案。膳食以多糖及食物纤维为主,高素纤维食品可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2]。同时,戒烟、戒酒,以降低心血管、微血管病变。这要求患者家属密切配合。让他们对内起着协助和督促患者的作用,对外起着糖尿病义务宣传教育作用,是教育效果扩大。

3.5.3适度的体育锻炼

运动治疗可使糖尿病患者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利用增加而改善血糖控制。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如慢跑、步行、游泳、骑车、跳舞、登山、球类、健身操等各种体育锻炼,让患者自觉接受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逐步做到持之以恒。

3.5.4适当的药物治疗

合理要求的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运用,餐时调节剂如那格列奈,及a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血糖的波动。近年来二肽酶抑制剂、胰高血糖样肽-1)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如Exendin-4、血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多肽受体激动剂)、胰淀粉样多肽合成类似物等的运用也为血糖稳态提供了很好的前景。另外一些抗氧化剂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血糖波动对机体的损伤[3]。

4 结论

如今控制血糖,不仅要求即时血糖达标,还要求血糖面上达标,也就是说血糖曲线更符合生理要求,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更有效的监测手段,更合理的饮食与锻炼,更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的药物;糖尿病教育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家庭成员的监督和参与,家庭护理及糖尿病病友会及社会的共同参与,控制血糖以延缓甚至阻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春,丁启强,周燕萍等,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J].中国药业,2012,12(17):88-89

[2]易秋晖,中医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78-179

[3]刘玉荣,田莉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98+597

[4]易荣华.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281-282

论文作者:唐玲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糖尿病病友会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影响论文_唐玲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