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调查与思考_留守老人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调查与思考_留守老人论文

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品质论文,状况论文,农村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谋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一批打工族长年累月地进城做工,他们的后代又不可能随之进城,只好留在家里,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这部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和监督,往往在行为上出现许多偏差,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惹是生非,走上违法之路。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最近对农村“留守孩子”的道德品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获得下列数据:

三组数据

农村“留守孩子”在少年儿童中占的比例是:某所村小四、五、六三个班级,共有学生108名,有73人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占总人数的67.6%。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22%。

“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心理疾患。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69%的孩子抱无所谓的态度,有“反正父母读书不多,同样天南地北闯荡挣钱”的想法,90%的孩子准备将来经商或打工。班上厌学、逃学的往往就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

“留守孩子”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是:某镇对848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留守孩子”有346人,占总数的40.8%,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的28人中,有23人是“留守孩子”,占82.14%。具体表现是:

1.花钱不知节省

95%的孩子每月零花钱超过40元。放着学校供应的糕点不吃,扔掉,却去超市购买五花八门的膨化食品。寄宿生宁可将饭菜倒入泔锅,自己却去“下馆子”,“优化”生活。

2.道德情感的缺失

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依赖性强,早晨没有家长喊不知起床,晚上,没有家长陪同不做作业,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像吃饭、穿衣、梳头、洗脸、铺床、整理衣服和用品,打扫房间、缝扣子、系鞋带、洗鞋袜等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在幼儿大班阶段就应该掌握。然而在已上到二、三年级的孩子中,也只有半数儿童能做到其中几点,即便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中还有好些方面没能做到。在他们看来,这些习惯是长辈应该做的,从没有考虑到自己也应尽到责任。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何在?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三个原因

1.家长的溺爱放纵。

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产生负疚感,因而,在物质方面尽量给予满足。离家前,或是在中途回家一两趟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想要干啥就干啥,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导致孩子不要担心没钱花,无需算着花,反正不够家长给,源源不断有得来。在家长的“上不了学,今后就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思想引导下,学校的什么“规矩”、“决定”,与家长的溺爱放纵发生强烈的碰撞,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难题。

2.缺乏隔代管教的艺术。

“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在孩子们心目中总是天真地认为,我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饭是父母给吃的,对爷爷奶奶很难认同,83%的孩子与现在的监护人关系紧张。爷爷奶奶们也有想法:子女把孩子托付过来,只要确保“吃饱穿暖不出事”,至于教育孩子的事,自有学校包揽,一代管一代,隔代可以少管或不管。在监护工作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极端溺爱与极端粗暴。加上老人们已年老力衰,子女外出丢下的家务要干,家禽、家畜要饲养,身心本已疲惫,哪有精力再去过问孙辈,致使“留守孩子”不受约束地干出一些不该干的事。有人说,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间最美的是关爱。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自然成了“寂寞的花朵”,与其他孩子也就不可能合群,欢乐的情感体验也就与他们失之交臂了。

3.“留守孩子”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农村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影响,均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共同打造,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良好氛围下健康成长。

为了避免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牵肠挂肚,为了对这些孩子全面负责,使之成人成才。我以为必须给“留守孩子”多一份爱心,多担一点责任,多做一些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三点建议

1.学校多一份爱心

“留守孩子”远离父母,祖辈年老力衰,精力有限,对孙辈的照看必然要打折扣。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孩子”多一点爱心、多施温暖,可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处知心朋友等方式,帮助“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心理品质。家长会除吸收“留守孩子”在家的父母参加外,还应把祖辈老人邀请进来,共同探讨“隔代教育”的艺术,让他们在教育理念上换换脑,在教育方法上变变脸,改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

2.亲子之间常沟通

由学校出面,向在外打工的家长发出一封信,希望他们在跟家人联系时,不忘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可能面对面接触固然好,不可能的话,也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联络,在联系过程中渗透教育因素。事实上,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动社会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乡镇村组关工组织的作用。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转业军人等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心人、有心人。我们应利用这支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青少年中的作用,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法制教育的宣传员、网吧监督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强网吧等游戏场所的监督,严防黄赌毒对孩子的毒害,并开展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基地实践活动,激发孩子爱家乡、爱他人、爱祖国的热情,从小立下报国之志,为民服务之心。农村现有的家庭文化室、法制教育阅览室、体育场、影剧院、文化站、健身点等阵地都是孩子游玩的好去处,假日带他们到这些场所走走、看看,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孩子假日的空间。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调查与思考_留守老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