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邓翠华

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300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妊娠女性,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妊高症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及转归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D-二聚体;凝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onitoring D-dimer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46 healthy pregnant women and 46 healthy non-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and defined as study group 1,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D-dimer, fibrinogen,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were measur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and coagulation methods,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study group 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in study group 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in study group 1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in study group 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D-dimer, fibrinogen,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in study group 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at in study group 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ealthy pregnant women and healthy non-pregnant women. Clinically,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and outcome.

[Key words] Pregnancy; Hypertension; D-dimer; Coagulation

妊娠期高血压,近年来在我国临床产科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公认的危害性较大的妊娠期并发症。正常生理状态下,妊娠女性的血液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下,从而导致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两项指标的水平就会明显的缩短;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则升高,显著增强了血小板的生理学特性,红细胞大量的聚集,从而能够为产后对产妇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提供积极的条件[1]。但该生理性变化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由于该变化的出现,会达到增加妊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与正常的健康妊娠女性相比较而言,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状的孕妇,发生出血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性会更大,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导致胎儿窘迫、反复流产、早产、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对母婴身心、生命安全,家属心理状态,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2]。本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照组中年龄19-41岁,平均28.4±3.7岁;研究2组年龄19-39岁,平均28.2±3.6岁;未产29例,经产17例;孕周21-35周,平均29.6±1.8周;孕次1-7次,平均1.3±0.5次;研究1组年龄21-38岁,平均28.4±3.7岁;未产31例,经产15例;孕周21-38周,平均29.4±1.7周;孕次1-7次,平均1.4±0.7次;高血压发病时间1-9周,平均3.2±0.6周。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研究对象在入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的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均于当日或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mL,采用柠檬酸钠实施抗凝处理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持续10min左右的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浆作为待检测的标本,置于-70℃的环境当中待检测,整个检测操作需要在标本制作完成够的2小时内完成。选择我院现有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按照说明书的具体要求,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

1.3 检测结果阳性判定标准

当D-二聚体水平超过1.50mg/L时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凝血酶原时间低于10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4.00g/L时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凝血酶时间低于14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12s认定为检测结果阳性[3]。

1.4 观察指标

(1)三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2)三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阳性率。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阳性率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机体所发生的病理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全身性小动脉发生痉挛,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广泛性损伤,使外源性或内源性内凝血机制开启,出凝血因子数量缺乏或发生变异,导致的高凝血状态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病症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的出现,患者导致患者的机体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围生期阶段孕妇,机体会处于高凝状态,会有血栓形成的倾向。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使导致妊娠高血压发病的关键。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妊娠高血压病症程度明显加重,导致胎盘处于缺血状态,导致广泛性梗死,对凝血可以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高凝状态,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可能性较大[4]。

目前,临床上对出血性疾病进行鉴别的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四项,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进行反映的敏感性较为理想,主要包括血浆凝血因子 Ⅷ、Ⅺ、Ⅻ等三项的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进行反映,且敏感性较为理想,主要包括凝血因子 Ⅰ、Ⅱ、Ⅴ、Ⅶ、Ⅹ等几项的水平。纤维蛋白原属于糖蛋白类物质的一种,在人体的血浆当中的实际含量水平也会相对较高,且与凝血酶生物活性的高低之间有练习,主要在血栓病变的形成和止血的过程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凝血酶时间则主要反映的是,凝血酶的生物活性强度,纤维蛋白原进一步转化成为纤维蛋白的速率水平,孕妇机体的实际凝血功能,根据凝血酶时间的长短水平,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纤溶系统功能。D-二聚体属于由纤维蛋白通过降解之后产生的特异性产物,在反映纤溶系统功能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体现机体凝血功能的优劣。检测血浆 D-二聚体,可判断纤维蛋白的实际生成情况[5]。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妊娠女性,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妊高症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及转归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叶桂云,池细俤,朱家瑞,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关系[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5):565-568.

[2] 王旭东,夏曙光,苗碧川,等.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1):1177-1179.

[3] 木克代斯·米尔地洋,卡米拉·合亚斯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 二聚体与FDP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17-418.

[4] 叶智良,邝绍钧,杨晓明,等.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6,22(11) : 2215-2217.

[5] 史际华,崔建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特异性、敏感性及其意义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427-429.

论文作者:邓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邓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