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一)_幼儿心理论文

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一)_幼儿心理论文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与萌发幼儿的良好情感(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感论文,极性论文,情绪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工作规程》给我们提出了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及感受美等一系列情感教育任务。随着《规程》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萌发幼儿的良好情感”已成为每位幼教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情绪情感与人的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有其特点与自身发展的规律。了解并应用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使情感教育达到理想的目标。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两极性”指情绪情感在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度存在着的对立状态。认识情绪情感的这一特点,能使我们对幼儿情绪情感的理解更客观、更深入;利用这一特点,能使我们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更科学、更有效。

1.动力性

在动力性方面,情绪情感有增力或减力的不同作用。这种作用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讲,肯定的情绪情感是积极的,可以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否定的情绪情感是消极的,会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肯定或否定的情绪情感来源于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晶晶把家里漂亮的金鱼带到幼儿园。张老师双手接过装鱼的小瓶,高兴地赞叹着,还请小朋友们都来观看。晶晶十分开心,他又主动帮助老师搬桌子,帮助小朋友收玩具,做了许多好事。

宁宁把星期日和爸爸一起捞的小蝌蚪带到幼儿园。李老师正忙着准备上课用的图片,她头也没抬,淡淡地说:“搁那儿吧!”宁宁失望地坐在小椅子上,整个上午都没了精神。

张老师的热情使晶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立即成为他继续为集体做好事的动力。李老师的冷淡在宁宁身上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难怪有人说,儿童情绪是教师行为的“寒暑表”。

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对幼儿行为的增力或减力作用非常明显,对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更具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理解、支持的环境,使“积极向上”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情绪。

2.强度

情绪情感有“强”与“弱”的不同状态。如:愉快与狂喜,微愠与狂怒,好感与酷爱等等。最强与最弱的情绪情感之间又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如从好感→爱慕→热爱→酷爱;从微愠→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等。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育要求与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强度的目标。

比如在“感受美”的教育中,对小班幼儿仅仅希望他们对优美的歌曲、乐曲或美术作品产生好感、愿意欣赏,中班发展成“喜欢”,大班再达到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随时观察儿童情绪的强度变化。特别是幼儿与成人出现意见分歧时,一定要避免儿童从微愠到愤怒,甚至暴怒、狂怒,造成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

3.紧张度

情绪有紧张与轻松两极。“紧张”往往发生在人的活动最关键的时刻,这一时刻过后,人们才逐渐感到轻松。

大一班的智力游戏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老师。他们仔细听、快快想,生怕错过了“抢答”的机会。直到游戏结束,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紧张”与“轻松”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是需要的。整天“放羊”,松松垮垮,无疑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整天参加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而且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幼儿的情绪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同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不仅要考虑他们身体活动中“动”与“静”的交替,更应该考虑他们情绪方面“紧张”与“轻松”的交替。

4.激动度

情绪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平静,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

儿童的良好情感既有激动的表现,也有平静的表现。孩子们可以为班上得了卫生红旗激动得欢呼雀跃,也可以在活动区默默地整理玩具……我们不仅要把一些活动搞得热热闹闹,使儿童在“激动”中获得更深的体验,更要关注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幼儿的表现和可能接受的教育。

(未完持续)

标签:;  ;  ;  

情绪与情感的极性与萌芽儿童的良好情感(一)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