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论文

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论文

编者按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郭 根

劳模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各行各业的劳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学校是弘扬正能量的大舞台,学校必须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是新时代学校的一项重要探索。

局部情况:伤口敷料渗出,呈淡红色血渍印,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后短时间内仍出现上述症状。有些患者伤口敷料虽清洁干燥,但伤口周围皮肤出现隆起,触及有波动感,提示皮下有脑脊液渗出。脊柱手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增多,有时多至1 000 ml以上,颜色呈淡红色或清亮液体(正常<300 ml,呈血清样混浊液)。

一、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劳模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劳模精神需要传承。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劳模以及劳模精神的社会效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氛围,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防灾减灾工作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农业气象工作者服务准确度的要求就会越高。因此,应结合我国实际来完善我国的气象预报系统,而且基层气象部门要对农业气象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文化价值 新时代劳模精神体现了我国当前新的劳动文化,这种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劳模的拼搏创新、诚信敬业、真诚奉献精神是这种文化的重要内涵。

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可以考虑从以下路径来进行。

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是讲求诚信的经济,诚信也是市场经济下十分重要的交易原则。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诚实无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少一分矛盾。劳模以其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美德为全社会树立了诚信的形象。

伦理价值 劳模身上有着巨大的伦理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力量,他们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和表率。劳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推动着社会全面进步,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先进事迹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旗帜。

经济价值 劳模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态度,创造了比一般员工更多的经济价值。劳模以其担当,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人。除此以外,劳模以他们自身的形象、奉献的精神为所在单位带来巨大的隐形经济价值,形成品牌效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用来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对于主体而言,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有价值的。

和妹子相处,要义就是: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和男人相处,要义就是: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若他阅人无数,你就在灶边炉台。

政治价值 劳模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注重和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参与民主管理,并且能够团结和调动周围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的路径

劳模精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模精神的价值体现在:

政策五:6月11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2018-2025年)》,提出在2018-2025年,以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每年要创建100个左右现代化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共创建1000个。示范场要达到以下要求: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

一是弘扬榜样力量,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据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要求,从更高的层面上,深化内容,形成制度,完善机制,建立体制,以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目标。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要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劳模精神,进一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树立敬业精神,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进一步确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进一步确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其一,诉诸工会组织平台,强化灵魂塑造和师德师风教育。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勤于学习,严格要求,通过自身的学习、修养和自我锻造,实现师德水平的提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工会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教师灵魂塑造的全过程:调动教师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教师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筑牢教师的理想信仰,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育;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平台和抓手,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用知识开启心扉,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其二,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师德师风建设应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各组织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师德师风建设还应取得社会的支持。新闻媒体要积极报道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德的社会舆论,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形成扬善惩恶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和道德修养。

二是宣传劳模事迹,塑造廉洁自律党员队伍。“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为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夺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锤炼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砥砺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对学校反腐败斗争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学校反腐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党员干部教育是反腐败工作的主要内容,倡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刻不容缓。每一个劳模都是各行各业工作的佼佼者,更是各行各业反腐倡廉的楷模和中坚力量。我们可借助劳模资源,进行反腐。其一,设立反腐警示中心,建设劳模廉政建设实践体验基地。挖掘劳模资源,创设模拟感悟与开放体验相结合的劳模精神与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情景展示和模拟实践平台。借助文字资料、图片、影视、实物等形式,运用互联网和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现代展映技术手段,全方位展示劳模的成长历程与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通过展演小品、模拟法庭、问题探讨、主题辩论、劳模精神宣讲等,打造内涵丰富的劳模精神与廉政教育情境。其二,建设校园劳模文化地标,与相关部门共建劳模廉政警示博物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电子屏、校园广播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劳模事迹。同时,将学校劳模文化地标建设纳入学校远景规划,建造校友劳模浮雕群,全方位展示劳模校友风采。建立劳模实物展示厅,征集劳模实物,为劳模廉政警示博物馆的建设奠定基础。

你可以随意调整球的位置和摆放方式。试着把它放在石头、沙地、泥土上,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修图过程中,我们把水晶球上下翻转了180度,这样球中的场景就不会是颠倒的了。

三是学习劳模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劳模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楷模,广大学生也应该学习劳模精神。第一,可以在省市模范集体、“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中遴选一批产业特色明显、技术优势显著,适合开展现场教学,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团队或工作室设立实践育人基地,并以劳模名字命名。支持学校与基地结对,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体验劳模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劳模的热情。第二,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劳模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比如,组织学生采访劳模,整理编纂劳模口述史,讲述劳模的成长故事,甚至邀请劳模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用真情、真事、真话,感染、感动、感化广大学子,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崇尚劳动、乐于实践、勇于创造的信念和斗志。第三,鼓励支持学生志愿团队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倾听劳模、关爱劳模的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要关心劳模的退休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近劳模、学习劳模精神。第四,搭建劳模育人平台,加大劳模对课程的介入。要整合校内外师资,将劳模请进来,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实施开放式教学,将劳模精神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本文系上海市2017年度“阳光计划”项目“新时代劳模文化育人与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研究”(17YG08)及上海市2019年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整体性考察与标准化评估研究”(ZX2019-YJ23)研究成果。

【郭根,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 烨

标签:;  ;  ;  ;  

以劳模精神引领学校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