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自然观察与实验课程的有效途径

参加自然观察与实验课程的有效途径

上好自然观察、实验课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好论文,有效途径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童认识世界以感性认识为主,是从直接认识具体事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抽象认识的。所以直接地、能动地认识那些具体的自然事物就成为儿童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自然科“观察和实验课型”的一般教学规律,就成为改革自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观察是人们探索大自然规律所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和能力之一,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自然科,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基础、智力结构的门户,没有观察就不可能发展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实验则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控制或模拟所要研究的对象,以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实验可以加深儿童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展儿童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因此,上好自然观察和实验课的有效途径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观察和实验的条件。

教师不能把书本知识做为第一性的材料,而应以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作为第一性材料,组织儿童去直接认识。如《认识物体—土壤》一课,只有教师将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带到预先选择好的环境中才能使儿童对土壤的颜色、层次、温度、动植物情况、松软情况有初步的认识。再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不把学生带到自然水域环境中去,就无法使儿童了解水域污染的情况,污染源有哪些,更无法有的放矢地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当然更无法完成对儿童进行自然考查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只局限在课堂上是不可能使学生学好教材内容的,教师更不可能将自然状态下那些活生生的东西都搬到课堂上来。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有目的、有准备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教师还应为学生精心设计和提供所要观察或实验的实际事物和实验用品。教师提供的观察和实验材料必须是有结构和有层次的。所谓有结构、有层次的材料,或认为就是按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探究的顺序,为学生提供全部的、由浅入深、有梯度的材料。如“物体的运动”一课,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能验证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都必须受力作用的教具和学具。为了使学生能感知物体的基本运动方式,还必须准备能反映物体做滑动、转动、滚动、摆动的教具和学具。再如,“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能反映水对容器的外压、内压及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教具和学具,还要提供多种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为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从中发现物体沉浮规律创造条件。

2.要明确观察和实验的目的。

观察并不是单纯的感知,而是感知和分析的综合;实验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演示某一过程或验证某一结论,它应给儿童创造仔细观察的机会,以使儿童进行归纳和推理。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应重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儿童通过自己的感知活动懂得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如果观察和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就会把实验变成随便看看,儿童也就不可能在诸多的观察物中抓住本质的和主要的东西,实验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热闹上,也就变成了简单的演示和验证。

为了克服观察和实验的盲目性,教师在观察和实验前或观察和实验中,应有的放矢地提出观察或实验的要求、方法及思考的问题,引导儿童追求完整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这是上好观察和实验课的基础(明确目的也是儿童把非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的条件之一)。

3.创设观察和实验的情境。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某一种事物、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精心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达到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之目的。要培养儿童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必须有良好的、科学的、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良好的导课可以使儿童的兴奋迅速由课下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根据儿童易被新异事物(包括抽象的、有思维价值的发问)刺激吸引的特点,教者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小实验、小故事、猜迷语、电视画面及谈话提出问题等方法。但不管用哪种导课方法,都要伴随有思维价值的内含或提问,使儿童产生要了解其中原因的欲望。

在新授课部分,教者必须努力为儿童创设自行探索知识的条件,包括物质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准确的、有梯度、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有思维价值的问题,适时地把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抓住本质内容,从而暴露矛盾,开展争论。

在组织学生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儿童科学的认识程序和寻求知识的规律,一般采取:①通过观察或实验活动发现问题,鼓励激发多数学生大量地提出问题;②对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根据本节课教学的需要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来的几个问题做出尽可能多的假设答案(在讨论中作出的假设);③组织实验或观察验证假设的答案;④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最后得出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探索的结果,更主要的是注意学生得出结果的思维过程。

4.要教给学生观察或实验的方法。

大纲中指出:“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是培养儿童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教给儿童观察和实验方法(观察的顺序、实验的方法、注意的事项、仪器的组装、仪器的名称、如何排除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非本质内容、抓住相关的现象……),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开辟道路,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沿着比较科学的程序进行。使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和实验,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独立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参加自然观察与实验课程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