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院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对策论文_李郁梅

浅析医院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对策论文_李郁梅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730913

【摘要】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失范、制度失缺、诚信失约、利益失衡等现象,导致医疗纠纷日趋增多,不仅对医患权益和社会和谐构成危害,而且也对医院的生态环境和医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妥善解决医疗纠纷,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医患冲突,降低医患双方损害,缓和医患矛盾,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医院;医疗纠纷;处置;对策

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上升,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医疗纠纷不仅会影响患者就诊体验、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还会使医患关系更为紧张。

一、国内医疗纠纷的现状

(一)纠纷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更加复杂化

不论是外科、内科还是其他临床科室,甚至医技、后勤科室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医疗纠纷。既有因医疗技术水平、医疗伦理方面引发的,也有非医疗行为如医疗广告、费用欺诈等引起的,还有患者、媒体和职业医闹等引发的纠纷。

(二)索赔金额不断增加,利益主体群体化

每个患者家庭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大家族,甚至是一个同村、同乡群体,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容易引起情绪共鸣,特别容易受蛊惑、引诱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继而引发有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三)处理难度不断增大,涉及各方对抗化

当前医患纠纷各方趋于对抗化,患方多受经济利益驱使,行为较为激烈,情绪容易失控。医疗纠纷的死因不明、责任不清,再加上其他社会因素的参与或干扰,处理难度增大。例如:一个2岁多患有心脏病的儿童,家属在私人诊所多方诊治无效后,来到我院,由于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该患儿在住院后几个小时就死亡了,家属在医院大门口设灵堂、摆放花圈,僵持了一个多月,严重影响了我院的工作环境和声誉,最后通过有关部门介入,将家属进行了拘留处理。

(四)处理成本不断增高,处理进程持久化

医疗纠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严谨性、复杂性,存在责任认定难、现场处置难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解决医疗纠纷的平均时间约为4个月,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大概需要6个月-2年。漫长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不仅牵涉了医疗机构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管理运行,同时也增加了患方的心理负担、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等。

二、医院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对策

(一)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1.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推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大力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各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医院质控体系,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督促医务人员加强自律,依法规范执业;积极推进分级医疗制,合理调剂和安排医务人员工作量;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教育和督促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改善服务态度。

3.进一步强化各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将《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及《实施细则》、《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2013年版)》的重要内容纳入《入院告知书》或《入院宣教》,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的权利义务,凡是发生医疗纠纷,必须走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第一道程序,否则无效。

4.加强沟通交流,增强诊疗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通门诊、住院费用实时查询系统,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责任事故医院、医务人员的责任追究和严肃处理,严防和杜绝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入口,分类处置

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纠纷调处的初始通道,即把多个并行的解决途径归结为一个初始通道,凡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必须进入初始通道解决;凡未经初始通道解决的,医患任何一方可不予认可。经初始通道调解未果的,可走行政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其他渠道。

当前,可把第三方调解机制(设在司法局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作为初始通道。要畅通初始通道,建立“医疗纠纷调解110”,提供24小时调解服务,做到随叫随到。凡进入初始通道的,“医调委”要立即组织调解;调解过程中不能分清责任的,应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按责任大小进行调处。

(三)加强部门协调,共创和谐医疗秩序

1.大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病人愿意就近去看病;人社医保部门要调整政策,解决住院单次费用和总费用“双定额”规定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病人的问题,并逐步扩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的报销比例和范围,引导病人合理分流。

2.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014〕5号)精神,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力度。

3.加强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和司法鉴定中心的建设,建立全市性的鉴定专家库,严格鉴定专家的准入资质,加强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有严重不良记录的鉴定中心和鉴定人员,应坚决予以取缔。

4.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对经初始通道调解无果、分歧较大的医疗纠纷,要积极引导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审判机关应在立案、庭审、判决等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时间、简化程序,解决群众“拖不起”“打不起”官司的问题;同时,还应客观公正地采信相关鉴定单位所提供的鉴定证据,不断提高裁决的公信力。

5.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除全部公立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外,还应积极组织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参与医疗责任保险,积极引导患者购买重大疾病险及手术意外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第一线的医务科人员,在创建医患沟通的互动平台,提高化解医疗纠纷的效率,降低危机事件的风险,维护医患权益等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淼.医患纠纷的现状及处置对策[J].人民法治,2016,(12):98-99.

[2]李乐乐,张丹.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5,(06):11-13.

论文作者:李郁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浅析医院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对策论文_李郁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