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胡慧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胡慧敏

(大英县天保镇小学校 大英 629300)

【内容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丰富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所阐述的“理”有所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而学生对文本能有所感、有所悟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上,没有语言文字为依托的“感”和“悟”必然是空洞而苍白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来体会文中所包蕴的“情”和“理”。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思想,即知识在训练中获得,体验在训练中得到,理念在训练中形成。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实践活动:女主人到底吩咐保姆干什么?默读课文,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说一说。学生要能讲清女主人吩咐的话,就必须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有关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独立阅读抓住相关内容说了一段话后,我又引导:想想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哪些内容是必须要对保姆说的?从而使学生关注当时“情况紧急”不容女主人说一大堆话,同时根据“吩咐”一词的意思——命令他人去做某事,因此女主人不必向保姆解释为什么要拿牛奶。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既认真地去读文思考,又练习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吩咐”一词的理解,领悟到说话必须符合当时的情况,从而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抓住迁移点,引导学生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迁移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绕有兴趣地去读文思考,寻找“证词”要点,练习“串说”要点。教学时,我欣喜地看到课堂上,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先是一遍遍读文,仔细圈画自己感觉重要的词句,接着小组内热烈交流彼此的“证词”,最后全班一起交流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自主地阅读探究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迁移运用课文语言,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为了引导学生体悟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之为“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感受的人与树、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妙。在教学第11节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请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一下画眉鸟此时仿佛在干什么?然后出示:一只画眉鸟飞出来了,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仿佛在 。有的学生说它仿佛在跟我们打招呼。有的学生说它仿佛在说:“你好,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思维的积极性被激活,纷纷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见解。这时,教师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我想请大家注意‘一只画眉鸟飞出来了,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这句话中的‘一吓’这个词,想想受到惊吓的画眉鸟此时会说‘你好,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吗?我们的想象能不能合理些呢?”学生思考片刻后争先恐后地交流道:画眉鸟仿佛在说“走开,别来烦我。”“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快来人,帮我把这些人赶走啊!”……学生的思维逐渐亢奋起来,课堂里气氛热烈。此时,我又说:“你们能联系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个方法好!”说着又指着“一只画眉鸟飞出来了,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中的“兴奋”一词问:“可是,为什么此时画眉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并没有惊慌、害怕感觉,反而是有些兴奋呢?你们能不能再联系这个词想想呢?”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但却不敢举手发言,于是我轻声诵读道——“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仿佛灵光一现,学生们猛然醒悟,兴奋地举起手叫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来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这个说画眉鸟仿佛在说“我不怕你们,你们别想抓到我!”,那个说画眉鸟仿佛在说:“你们来呀,来呀,嘻嘻嘻……”,还有的说画眉鸟仿佛在说:“我有大榕树保护我,我才不怕你们呢!,只要我飞进树丛里,你们就再也找不到我啦!”……此时教师总结:“这样看来,大榕树真是鸟儿们躲避危险的好场所啊!它给小鸟带来了安全,大榕树真是——”学生齐声说到:“鸟的天堂!”

小学生喜欢想象,但往往不能关注课文的关键词句,想象不够合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既培养创造性思维,又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同时引导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词,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的阅读方法。开始时,学生脱离课文情景想象,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然后再引导他们联系“一吓”“兴奋”等词语细细体味,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产生新的阅读理解,最终悟出文章中蕴含的“情”和“理”。由于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阅读对话,不断引发思维的碰撞,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

论文作者:胡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胡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