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庄平贵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庄平贵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362000

摘 要:采取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直观地看出事物的形象特点,还能轻松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高中地理教学对于思维导图运用极多,因为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把学习到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贯穿人文、区域、自然地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老师采用思维导图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顺序,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围绕一个中心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这样让学生更能理解到理知识。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还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有着很强的学科性,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地理的知识结构还比较复杂,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为学生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采用分解再整合的模式,贯穿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直观图形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建立起与之相关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自主地补充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根据高中地理知识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引用到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再增添一些颜色进行分类,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运用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实用的综合学习方式。

2.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高中地理老师在复习的时候往往是依赖教材,在教材中划分重难点。这样的方式使得知识点都是零零散散的,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是用思维导图复习就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方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在地理原理以及相关案例方面。不仅如此,在复习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倾向于老师讲解,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老师勾出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很难消化理解课本中的重难点。但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地理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文科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涉及一些理科知识。而理科性知识对于文科生来说,理解就较为困难,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理科性知识用文科生能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发散性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重点。

2.思维导图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知识的能力是教育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人文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就需要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以要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思路。比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中,教材上很难集中找到分散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思维导图将每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也可以同时参与小组归纳总结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记忆区域地理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记忆知识不完全、混乱所记知识的现象。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体系框架,帮助学生系统性地记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东北地区”这一课时,里面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比如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如果教师将经济、政治等模块分开教授,就会让学生记忆不深刻,不能构建出一个框架,以至于边学边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东北农业”作为中心词,引申出“经济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这两个分支,然后再细化每个相关的知识点。这样,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构建思维导图的步骤,帮助学生在课下的自我学习。学生也能跟着教师活动脑袋,头脑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区域地理这一模块的知识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在一定的记忆力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理解每个知识点。所以这相对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就比较难,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付出多但是收获少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这个误区,形成的知识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并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思维导图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形的图形工具,对于学生理清思路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更好地突出知识的重点,帮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记忆。而且,提前构建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对照思维导图并添加标记,更好地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节约了学生上课看书的时间。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可视化,整合教材中的重难点,融入思维导图之中。除此之外,学生在思维导图中还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联想记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备课的过程,依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

2.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

思维导图的层次关系特别明确,所以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能够把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整合,从各类知识点中发现他们的相关之处以及层次关系,抓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更能显出知识点的特色。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生的思维逻辑都是有一定不同的,所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信息加工也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面对思维导图进行信息加工,最后达成整合知识点的目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理清学习的重点,学会将知识横向、纵向联系起来的学习模式。

3.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备课,制定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案。而且,针对于特别的学生还可以因材施教,关怀学生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进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提出个人的看法,然后进行总结整理,将别人对这个知识点的不同看法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归属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

4.思维导图有利于归纳、总结、分析以及计划。

在完成单元教学之后,学生要牢牢抓住学习的中心,然后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分支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由此来测试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整合,将学习这个知识点的目标、后果以及可行性罗列出来,最后形成清晰的计划图。思维导图可以使计划更加明确,还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一定的体系。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也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以及复习方向。

高中地理在高中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地理知识不仅仅是文科需要掌握的,还涉及到一些理科性的知识。教学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散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还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的教学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和老师都有所启发,整合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在教学之前,学生也可以比较自身的思维导图和教师思维导图的不同之处,进行修补,进而充分掌握知识的重难点,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思维导图迎合了目前的教育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动手、主动学习。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的研究调查发现,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成为教育中的结晶之一。

参考文献

[1]胡继中 借鉴思维导图异课同构,促进单元模块高效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1)。

[2]王飞雁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贺巧莲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25。

论文作者:庄平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庄平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