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论文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论文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

□罗春花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苏区军民进行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材,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要搞好各种建设和培养人才,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教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央苏区是以瑞金为中心,主要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赣南、闽西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土地革命战争以前,“国民党统治下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地主资产阶级手里的。他们的教育政策,是一方面实行反动的武断宣传,以消灭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思想;一方面施行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排除于教育之外。反动国民党把教育经费拿了作为进攻革命的经费,学校大部分停办,学生大部分失学。因此在国民党统治之下,造成了人民的愚昧无知,全国文盲数目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1] p328。加之因经济落后,使文化更加落后,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更少,文盲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更多,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甚至只有10%左右。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党和苏维埃政府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

答复中指出,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近年来一直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容量、调整就业结构、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牵头以烟台市政府名义出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1] p331苏维埃文化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呢?毛泽东说:“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1] p331

二、中央苏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央苏区教育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为创办的最初形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为实践基础,以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为前提。

(1) 水洗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两种橡胶粉改性方式及橡胶粉粒径对PVA-ECC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橡胶粉掺量是控制因素之一。

中央苏区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创建和发展两个阶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一带,到6月相继开辟了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1年10月,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在这个阶段的前期,由于革命根据地处在初创时期,红军力量较弱,没有固定的作战区域,游击性和流动性很大,根据地多为游击区,很不稳定。这段时期中央苏区教育的开办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有类似之处,是井冈山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直到1930年3月和10月,先后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才有了固定区域,中央苏区各项事业才逐步创建起来。因此,这个阶段的根据地教育也带有很大的游击性和流动性,办学处于一种随营进行和短期训练的状况,教育工作因红军和根据地的流动而随时随地变换,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其规模也小,教育始终与红军和革命战争紧密结合在一起。

群众性方面。苏区时期经济紧张,师资、校舍缺乏。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和苏维埃政府就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办学。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还规定,省、县、区、市各级教育委员会,都必须有青年团、少先队、儿童团及各种文化团体的代表参加,便于协调解决兴学办教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级群众团体都必须支持教育,特别要积极参加和支持苏区扫盲运动的开展。实行国家办学与群众办学相结合,以国家办学为主,鼓励和支持民办乃至私办;国家的教育经费不足,就动员群众集资办校;师资缺乏,就动员识字的苏维埃工作人员和工农群众充当教师,“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伙夫教马夫,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以民教民”,“互教互学”。校舍缺乏,师生自己动手建,利用祠堂庙宇作校舍,用香案做课桌,学生自带板凳上课。依靠群众办学的结果带来了中央苏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三、中央苏区教育的特点

第九条 经过奖励的学校,区教育部须发动群众团体以名誉上的奖励。[2] p1433-143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教育事业走过了艰难历程,但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灵活性方面。中央苏区时期战争十分频繁,粉碎敌人“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成为党和苏维埃的工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稳定的教育环境。因此,苏区群众就在战争环境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一套非常灵活、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主要有夜校、半日学校、日学、业余补习班和识字班、识字组、俱乐部、列宁室、识字牌等,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各个街巷、村组、屋场的教育网络,整个苏区出现了人人读书识字、处处书声朗朗的生动场面。

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一直到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转移为止,是中央苏区教育的发展阶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为中央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央苏区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由于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特别是1933年3月中央苏区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发展迅速,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这个阶段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1931年11月的“一苏大会”明确了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性质,提出了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正确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成立了中央苏区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此后,中央苏区的各项教育工作都积极开展起来了,各项教育事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蓬勃发展,中央苏区教育由原来主要是红军教育迅速扩大到整个社会的教育。二是1934年1月“二苏大会”总结了过去中央苏区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确立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提出了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二苏大会”的召开是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央苏区教育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77%的学生反映其课堂模式为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在此过程中,教师难以获知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障碍。大部分教师未转变观念,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事实上,学生更希望主导学习,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课堂。

战斗性方面。党和苏维埃政府主要通过让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新思想的方式,提高大家的革命觉悟,鼓舞战斗热情。

根据表2所示的微纳测头的结构参数,建立微纳测头约束支撑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支撑梁末端施加固定约束。对测球表面的Z向与Y向分别施加大小为1 mN的力,得到位移云图,如图8与图9所示。

四、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经验启示

阶级性方面。从教育的总方针可以看出,中央苏区的教育必须以“共产主义的精神”即无产阶级的思想为指导,而不能是别的思想作指导,这就确保了苏区教育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它明确指出了苏区文化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这个中心任务。因为争取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胜利,争取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苏区斗争的中心任务,离开了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胜利,苏区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中央苏区教育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站在广大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服务的。

(一)党和政府及领导的重视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

党和苏维埃政府从土地革命战争初始,就十分重视对工农群众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着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1927年9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颁布的《行动政纲》提出“实行普及教育,提高革命文化:1.实行免费的强迫的,普遍的和工艺的教育,以培植全体男女儿童。2.建立一般未达入学年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利增进社会教育和为解放妇女的目的。3.极力增进工人农民及一般平民的知识和娱乐,开办校外的教育机关(如图书馆、平民学校、阅报室、科学讲话、电影、新剧等)”[1] p3

建筑电气工程是指以电缆、电气设备安置、控制装置安装、变压器安装、成套配电柜及其控制装置安装、线路架设、开关插座、接地装置等安装为主要施工内容的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性是电气工程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建筑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使得智能化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是指控制系统的操作定位的精准度优势,充分把握精密传感技术原理,通过自我控制和识别系统对相关技术操作进行处理。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工程失误概率,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精确度的提升,进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苏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阶级战争许可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的引导他们参加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2] p1121932年5月,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也明确指出:“今后的文化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应协同群众团体,以十二万分的努力,发展群众的和儿童的文化教育,扫除文盲,使文化教育与目前革命斗争联系起来,使文化教育与工农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劳动与知识联系起来,简单说来,就是要使文化教育社会化政治化实际化劳动化。”[1] p584

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更是强调指出:“执行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展苏维埃领土上的文化革命,用共产主义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增加革命战争中动员民众的力量,同样是苏维埃的重要任务。”[1] p34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

(二)尊师重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保障

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清楚,要发展教育事业离不开知识分子,离不开教师队伍。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发展苏区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各方面工作中的作用,苏维埃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尊重知识分子和教师、优待知识分子和教师的措施和条例。例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招揽人才,1933年曾专门发布《征求专门技术人才启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现以苏区缺乏技术人员,特以现金聘请。凡白色区域的医师,无线电人才,军事技术人员同情于苏维埃革命而愿意来者,请向各地共产党组织及革命群众团体接洽,并填写履历,转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会,即可答复并谈判条件,于订立合同后,护送入苏区。”[3] p211在1933年10月召开的苏区教育大会上,少共中央局书记凯丰代表苏维埃政府宣布:“苏维埃政府是工人和农民的政府,他吸引一切愿意为苏维埃服务的‘人才’,旧的教员,专门家,旧的知识分子以及各种的自由职业家工作,只有苏维埃政府,才是真正的爱护人才的政府。”[2] p1123-1124

1934年2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专门颁布了关于“小学教员优待条例”的第九号命令。条例共九条:

第一条 小学教员的生活费,依照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费。

第二条 乡苏维埃应发动群众帮助小学教员耕田,与苏维埃工作人员同等待遇。

第三条 小学教员在任课期内,与苏维埃工作人员同样减纳土地税,但任期要在半年以上。

……

王志荣:“建好一个家”,体现的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叫做“基层组织建设,从建家开始”。家乃康乐温馨之场所。建家,即建设老干部之家,它承载着老干部的安乐、欢畅、豁达和梦想。

苏区时期,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对根据地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央苏区教育逐渐形成了阶级性、群众性、灵活性、战斗性的特点。

对于在中等和高等专业学校工作的教员,苏维埃政府同样给予优厚待遇,对其中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者,同样给予奖励。苏维埃政府通过这些尊师重教的举措,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全民受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

1931年11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2] p461933年10月召开的苏区文化教育大会通过的《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决议案》规定:“苏维埃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为着实现对一切男女儿童免费的义务教育到17岁止,但是估计着我们在战争的情况下,特别是实际的环境对于我们的需要,大会同意把义务教育缩短为五年。”[4]

为了使全民受教育,中央苏区主要开展了儿童义务教育、扫盲识字运动、干部教育、红军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创办列宁小学,来实行儿童免费义务教育;通过创办夜校、半日学校、业余补习班学校、识字班、识字组、俱乐部、列宁室等来开展扫除文盲运动,提高青壮年文化水平;通过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苏维埃大学、中央教育干部学校等,对干部进行正规教育;通过创办红军大学、红军特科学校、红军通信学校、红军卫生学校等,培养有关专门人才。在中央苏区,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不管是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通过接受教育提高了广大苏区军民的知识水平和政治觉悟,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了一片“自由光明的新天地”。

(四)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纵观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建设,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依然不畏艰难,团结和领导苏区人民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开创了教育建设的先河。苏区人民从愚昧中走出,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依然保证对教育的投入,使得教育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胸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48.3±3.9)岁,临床表现:伴重症肌无力者19例、伴上腔静脉综合征者8例、伴胸前不适者17例、伴气急、咳血者15例、无上述症状者9例,病理类型:21例侵袭性胸腺瘤(侵袭组)和31例非侵袭性胸腺瘤(非侵袭组)。

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事业,对于当今时代的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党带领下的每一个发展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不同的,在党的事业当中已经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百年大计。正如2013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所说: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们的能力。苏区时期,独具一格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等等,为现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如今,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5]新时代要求我们通过对中央苏区教育建设的研究,认真总结其经验和不足,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前进。

1.2.2 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方法 应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型号:MTI-X7 PRO-2013-B(疼痛型)]进行红外热像检查,检查时要求保持密闭空间,没有明显的空气流动,温度控制在(24℃±1℃),无其他热辐射源,湿度相对恒定(40%~60%);患者提前10~15 min进入检查空间,充分显露所被检查病患部位,充分散热,保证检查部位清洁,避免碰触检查部位,减少检查时产生干扰热图影响研究结果;将患者距离红外摄像头2~3 m处,以便拍摄患者至少半身热图,拍摄时分别由前、后、双侧四个角度进行,经设备输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受检区域的热图颜色变化。

总之,中央苏区教育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天地,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要从中央苏区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汲取经验、得到启示,让教育建设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创造一个富裕、文明、稳定、和谐的社会,让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2]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4] 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N] .红色中华,1933-11-17,第126期第4版.

[5] 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N] .人民日报,2016-09-11.

[作者简介] 罗春花,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彭月才

标签:;  ;  ;  ;  ;  ;  ;  ;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