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特色课程体系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论文_施学斌

创设特色课程体系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论文_施学斌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 浙江 嘉兴 314000

课程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为了能够用多元的角度了解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以“四力”课程为中心,以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为要素,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在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挖掘深厚底蕴,构建特色体系

学校以申报省特色示范学校为契机,整合学校特色资源和特色课程,并注重其和新课程方向相结合、和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相结合、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以“培育弥漫着生命力的人”为目标,明确了“以生为本,全面融合,分层设计,自主选择”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人格魅力课程群”“学习张力课程群”、“青春活力课程群”、“未来潜力课程群”四大课程群。

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地成长”的办学宗旨为导向,以学校课程建设为龙头,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五大环节入手,构建了“茅盾文化课程”的特色文化群、“地理学科课程”的特色学科群、“多元文化课程”的特色课程群、“艺体特色课程”的特色活动项目,以培育学生的自强、自主、自信、自立等“四自”素养和能力,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目标多元、层次多样、必修选修互补融合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独具“茅盾校园特色”的课程文化雏形,并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

二、创设多元课程,弘扬茅盾精神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进一步打造“一人二源三层四力”课程体系,“一人”指培育弥漫着生命力的人;“二源”指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三层”指开发基础类、拓展类、探究类三个层次的课程;“四力”指着力完善“人格魅力”“学习张力”“青春活力”“未来潜力”四力课程的内涵,打造具有“茅盾校园特色”课程体系。

人格魅力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自我上进心、荣誉感和拼搏意识,借助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使其学会尊重、宽容,与他人平等相处。通过社团活动、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宇宙,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最终实现健全的、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习张力课程。构建“两课三类”的课程系统,开足必修课,开齐选修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修课以国家教材为蓝本,适当迁延至大学预科内容;选修课以校内教师自编教材为主体,适当引进校外教材与教师。将必修课程中的探究类和基础类的部分课程纳入选修系列,将高校职业类的课程充实到选修系列,将茅盾文化课程列入校本必修,逐步实现了必修与选修的融合、学考与高考的分类、全面与特色的共设,为学生提供了足以选择的个性化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支撑,关注学生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科思路、认知水平,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和终身学习。

青春活力课程。茅盾先生“大节贵不亏,小德许出入”的教育经验,与今天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兼顾的教育改革真谛一脉相承!我们借此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已形成了“精神长春”、“文化长青”、“活动常新”三大青春系列教育,旨在让青春激发固有的活力,个性得以蓬勃地生长。

未来潜力课程。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先导,以职业技能类课程为主体,挖掘校内资源和利用校外资源相结合,开设面向各行各业的选修课程。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引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将来提升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

三、拓展校本课程,助力特色发展

茅盾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研究茅盾先生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学习茅盾文化课程群,让茅盾文化走进校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起对母校更加深厚的感情,寻找到能发展自我又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学样式,进而真正激发起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责任感。

地理课程促学科特色成效显著。我校地理学科课程体系将以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师本化研修为基础,构建“五系列、四目标、三层次”的“5+4+3”选修课程体系。为了适应新课改,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我校着手建设现代化互动教学平台,并于2015年1月投入使用。平台由“地球、地质地貌模拟室”、“水文、气象、土壤实验室”和“人文地理活动室”三部分组成。该创新实验室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地理素材、更生动的地理学习情境。2017年7月,我校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被评为全省中小学优秀创新实验室。

多元文化课程助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在掌握浙江省和加拿大BC省两地高中必修课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中方开设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的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科学等必修课。加方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英语戏剧欣赏和表演、交流、微积分等。结合加拿大课程的小班化、走班制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任务型教学模式,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学习人生规划、毕业计划,培养学生的多方兴趣,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又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建设没有完成时,也没有将来时,我们会永远走在特色课程建设的路上,不断完善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而砥砺前行!

论文作者:施学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创设特色课程体系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论文_施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