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论文

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论文

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

龚 妍 孙晓欢 王 婷

摘要: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其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道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中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情志养生、四时养生等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联。

关键词: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道家思想

素有“医学圣经”之称的《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巨著,其内容涵盖了医学、哲学、天文、气象、历法、算术、伦理等各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1]其蕴含的养生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尤其大量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元素。笔者将从《黄帝内经》中主要养生思想的几方面探索其与道家思想的渊源,以揭示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

一、《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概述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一部以医学理论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医学巨著。其内容涉及古代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等方面,尤其在养生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最基本原则,提出了饮食养生、四时养生、房室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各方面的理论,为后世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家与儒家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道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末期,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合称“老庄”。《道德经》为道家代表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道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衍生万物,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的一切行为活动要符合道。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独特的自然观“道法自然”、人生观“无为而至”有着永恒的价值,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中医养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

二、《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相关

1.恬淡虚无与守静笃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指思想要安定清静,排除杂念妄想,体内才能真气和顺。如果精与神都能固守于内,怎会有疾病?这一静心养神的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不谋而合。《道德经》有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道家思想认为,世间万物,复杂多变,使人们常处于躁动不安。各种刺激躁动必然扰乱脏腑,耗伤气血,伤身害命。唯有致虚极,守静笃,即让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清静无为,不过于劳累,不过伤精神,才可以长命百岁。庄子在《刻意》中也提到要保持恬淡的心境,性情温和宁静,不热衷于名利,就不会有患难的烦恼,也不会受到不正之气的侵蚀。

2.顺应四时与道法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是谓得道。”意指人体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息息相关,因此要顺应四季更替而保养生命,即春夏两季要注意保养阳气,秋冬季节注意保养人体的阴气。在内经的《灵枢》部分也有这类经文提到这一点,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还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些经文皆强调保养生命要顺应自然,根据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来养生。而道家思想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意指一切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不顾道、不顾自然规律恣意妄为。因此主张无为而治,若违背自然规律,就会“莫能终其天年”。人的活动要顺应自然,才能“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虽然作物根部施肥优势如此明显,但普遍推广却存在实际困难。因为如果选择大型根部施肥机,由于这些设备多数适用于大面积的农作物施肥,对于那些小面积或种植于丘陵地带的农作物,这些施肥机就难于作业。加之大型机械化施肥机造价高、投入大,多数农户无法承受相对较高的使用费用。如果选择人工进行根部施肥,在没有专项工具的情况下,相比于抛撒方式劳动强度过大,性价比不高。

3.志闲而少欲与少私寡欲

黄帝问为什么古之圣人大都能活到百岁而且不显衰老,而现在的人年至半百就衰老了。岐伯答说:“古之圣人懂得养生之道,他们取法天地阴阳,应自然之变化、调和养生方法,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素问·上古天真论》)而现代人不知节制,放纵欲望,为了一时之嗜好,违背养生之道,滥饮无度,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散,所以未老先衰了。强调节制欲望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老子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意思是如果过分追求物质欲望,就会造成“五色令人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二十九章)的后果。所以他提倡“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八十章)如此才能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考虑到油藏裂缝中节点定位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信号磁感应强度的两步式节点定位方法。文中两个锚节点部署在井筒,传感器节点随机分布在裂缝内,节点间均采用三方向线圈天线通信,节点距离依据接收磁感应强度进行估计。然后将定位转换为半定规划问题,采用可变方向增强拉格朗日方法ADM(Alternating Direction Augmented Lagrangian Method)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节点小邻域内精细搜索获得最优定位,最后通过仿真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语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顺应四时”“志闲而少欲”与道家思想中的“守静笃”“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有着共通之处,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医养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中医养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花斌,辛宝,张祺,陈宇飞.浅析道家老子养生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8):250-251.

[2]赵成志,李雪倩.道家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27(04):507-508.

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2017项目:《黄帝内经》中养生术语英译对比研究(编号YY17215)阶段性成果

(龚妍,1979年生,女,汉族,江西永修,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翻译和传播。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南昌,邮编:330004。)

标签:;  ;  ;  ;  

浅谈《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道家渊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