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蛙跳”南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美论文,蛙跳论文,工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3年开启国际化以来,工行将第11次海外收购落子阿根廷,也是其海外触角延伸到的第33个国家。
阿根廷时间8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98.SH,01398.HK,下称“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非标准银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股份买卖协议,工行将向标准银行伦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标银伦敦”)以及Werthein和Sielecki家族的控股公司支付约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及其两家关联公司(一家基金管理公司Standard Investments S.A.和一家商务服务公司Inversora Diagonal S.A.)各80%股权。
目前该协议还需得到两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批准,估计将在2011年12月完成交割。
借此收购,工行成为第一家进驻阿根廷的中资银行。此外,工行也在申请设立巴西分行和秘鲁分行。
蛙跳式收购
阿根廷是南美市场的第二大经济体,对南美市场有较强的辐射力。阿根廷标准银行是南非标准银行在阿根廷的控股子银行,也是一家全牌照银行,可经营零售银行、企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业务。南非标准银行通过标银伦敦持有其75%的股权,阿根廷当地的Werthein和Sielecki家族通过控股公司持有另外25%的股权。与工行的交易完成后,标银伦敦继续持有剩余的20%股权。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的股权,将使工行获得阿根廷商业银行牌照,成为第一家进入当地市场的中资金融机构,战略意义突出。”
工行的收购获得了阿根廷政府的支持。在协议签署当日,阿根廷总统在会见姜建清时提及,阿政府欢迎中国金融机构到阿进行投资,对此项交易乐见其成。同时,阿根廷的经济部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计划部长和央行行长也出席了会见。
结束阿根廷之行后,工行团队顺道访问巴西。4个月前,工行刚在巴西的圣保罗开设分行。
“包括五矿、中冶、国家电网等在阿根廷、巴西都有投资,他们在当地也需要进行贸易融资、建设基础设施。现在中资企业在那边投资和贷款很多,确实需要在当地的银行提供服务。”建银国际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其表示,上述这些国内企业如果去找花旗等外资银行,连商业信用都没有。而工行将来为中国企业在南美提供信贷、贸易融资、承兑等业务,前景很广阔。
姜建清也曾表示,如能成功完成收购,不仅将壮大工行在拉美地区的机构和业务网络,提升工行在美洲地区的经营实力,也将更好地服务于中阿两国快速增长的双边经贸往来。
资料显示,按照资产规模排名,阿根廷标准银行是阿第十二大银行,截至2011年3月末,阿根廷标准银行在阿国内17个省份拥有103家分支机构。
事实上,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是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二度合作的结果。早在2008年,工行就斥资56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这也是迄今为止,工行在海外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并购。
借助已有的合作伙伴寻求新收购机遇,是工行国际化中的一大特色,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工行与东亚银行之间。双方的合作始于2009年中,工行向东亚银行收购其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而这次合作,也衍生出双方的第二次交易。
双路径并行
南美市场之外,工行在北美和南亚市场皆有斩获。
2011年1月,工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以1.4亿美元对价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同时,东亚银行还拥有卖出期权,在本次交易完成后,按双方协议约定的条款和日期,将其剩余股份转让给工行。
中国银监会已于3月10日批准该笔交易,目前正在等待香港金管局和美联储等境内外监管机构的批准。总部位于香港的东亚银行在美国有13家分支机构,工行借此成为首家收购美国零售银行分支机构的中国国有银行。
无独有偶,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工行获准在印度开设分行。同期,温家宝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之时,工行又获得在巴基斯坦设立分行的资格。
仅2010年一年,工行就完成了12家境外机构的申设和并购整合,海外网点已经跨越亚、非、欧、美、大洋洲等。其近年来“跑出去”的速度之快,连国内银行国际化先行者的中国银行也不得不以“aggressive(有进取精神的)”来形容。
工行2010年年报显示,其在2010年底的境外机构总数达203家(2009年为162家),并成功参与运作巴西石油、友邦保险等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融资及IPO项目,实现了海外投行业务的新突破。
姜建清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工行已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这一数字和中国银行持平。如果算上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后与现有海外设立的机构不重合的20多个国家,目前工行海外分支机构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成为中资银行机构分布最广的跨国银行。
市场人士称,工行恰恰是吸取了中行国际化的经验教训,采用“兼并收购”与“申设分行”并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使得工行一举超过中行。
工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强调,在未来3年内,工行将在同中国有着密切投资贸易关系的新兴市场国家新设或兼并机构来推进国际化,使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地区达到40个,海外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达到10%。
战略布局期
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工行在海外的快速扩张会摊薄其国内的股东权益。
对于此次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工行在新闻通告中并未披露收购的估值水平。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判断收购价格是否合理,主要看其所收购的银行的PB(市净率)与工行目前的PB之比,如果前者高于后者,肯定是摊薄了工行的股东权益;相反,则是增加了股东价值。
资料显示,阿根廷标准银行的PB约为2,而目前工行的PB为1.76。
一位外资银行分析师也指出,工行海外业务产生的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低于国内业务产生的ROE。而工行一直未披露相关数据。
对此,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恐怕是中资银行金融国际化的一个必经过程。“目前工行的海外收购还都属于战略性的布局,一般前3年都产生不了太高回报,包括建立当地的客户关系、达到一定规模,本身也需要2年~3年时间。”
在他看来,此次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要指望马上产生一个很高的股东回报率,也不现实。所以这笔收购应该就是试水,是一次战略布局。
而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宏观环境下,典型的跨国银行,如汇丰、巴克莱和花旗,都开始收缩全球战线。工行大刀阔斧的国际化难免引起外界质疑。
姜建清在5月20日的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期间发表演讲,解释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性。他指出,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新一轮高潮的来临,大量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将被催生,中国银行业将跟随客户,主动适应客户跨市场、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他认为,新兴市场将会成为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的首选地区和重要的盈利来源地。
根据工行的年报,2010年末工行境外机构的资产只占总资产的3%,盈利利润只占3.6%。姜建清也曾公平表示过“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一个好的信号是,工行所有海外分行目前都实现盈利,而且超过所在地同业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力。
中行压力
对于工行国际化的突飞猛进,中国银行一位人士表示:“工行非常积极进取,(海外扩张)力度如此之大,对我们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开拓当地业务,那对当地的中资银行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做与中国企业、外贸相关的业务,竞争还是很大的,毕竟市场有限。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每个国家的跨国银行都不会有太多家,例如美国就是花旗银行,英国就是汇丰银行。
对此,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5到10年,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就是中国,中国境内的业务成为中资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中行因为历史原因,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其在境内反而网点、布局、规模、资产都远远落后于工行、建行和农行。同时,中行在香港与汇丰、渣打都面对面竞争,香港的市场比较饱和、息差比较低。
“因此,在中行从改制重组成为上市银行后,其战略就是要弥补国内业务的不足。”胡祖六说,从长远来看,中行的目的是达到国内和国际业务的更加平衡,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的业务基础、网络、客户、资产规模的大型金融
而工行作为国内网点最多、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最突出的银行,恰恰在这一时期,利用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有利优势将国际化提速。
胡祖六表示,国际化并不意味着重心就转向海外。工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利润、网点、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这个根本格局不可改变。要做的就是做些延伸,有选择性地在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发达市场和一些高成长的新兴市场布置一个网络,特别在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这确实也是工行海外国际化的最重要的核心。但最终要转换成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还需要时间。
上述建银国际的人士认为,中行和工行的国际化各有优势,中行在投行业务方面国际化做得比较多,而工行则体现在公司银行业务上。“但他们都是全能银行,最后谁的国际化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能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时间来考验。”这同样也是在考验两种不同模式的国际化路径之优劣。
同时,前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提到,国外的公司银行业务远没有国内的好做,国内有3个百分点的净息差保护;而在国外,难以指望靠1.5个百分点的净息差能赚到什么钱,中间业务、信用卡、贸易融资等是国外银行的主要增长点,这些无疑为走出去的中资银行提出挑战。从这种意义上说,国际化是督促中资银行业务转型,从低端的存贷业务,转向更高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