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道工程中防渗漏的施工技术论文_闫路平

地下隧道工程中防渗漏的施工技术论文_闫路平

闫路平

(中土集团南方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摘 要】在现代建设工程中,隧道工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隧道工程还存在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隧道渗漏,所以,防渗漏施工技术是隧道工程发展的核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下隧道工程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下隧道;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下,地下隧道工程项目也随直线上升,却依然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设计等,从而致使运营期间面临着渗透质量的困惑,能做到零渗漏者极少。这种渗漏在外表有一突出的表现,那就是“鱼鳞状”渗漏斑迹,在寒冬中路面经常会出现“冰湖”现象,从而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对于交通正常运营受到巨大阻碍。另外,渗漏将还会导致结构本体的使用寿命缩短,从而很难保障拥有安全的结构。因此,在地下隧道工程施工中,要注重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莞惠城际轨道交通GZH-13标里程范围为DK96+723~DK97+734段和DK101+ 122~DK103+956段,正线长度3845m(含明挖段)。本标段暗挖隧道工程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起止里程为DK96+723~DK97+450段和DK101+122~DK103+956段,全长3561双线延米。暗挖隧道穿越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4el)、下第三系(E)含砾砂岩,局部有燕山期(γ)花岗闪长岩侵入。目前我标段区间暗挖隧道支护类型分为时速160KmⅤ级围岩浅/深埋复合式衬砌断面、时速160KmⅥ级围岩浅埋复合式衬砌断面和时速200KmⅥ级围岩浅埋复合式衬砌断面。

2.地下隧道工程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防排水系统不完善

隧道工程防渗漏还不够完善,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排水管道的设置问题、排水宽度和深度问题、被泥浆沙堵塞问题;混凝土施工中会出现,没有衔接好框架结构导致存在裂缝的现象,腐蚀致使混凝土出现渗透问题,没有对于防渗漏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细致检查等问题;在比较复杂地段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面对寒冷冬天混凝土出现裂纹漏水,这是由于寒冷导致衬砌发生结冰;寒冷还会使排水沟结冰导致其不能工作,这些问题都表现出隧道工程完善度不够,没有做到全局的考虑问题,使得施工中面临许多问题的挑战。

2.2 自然因素

因为地下水的随意流动性,当开始凿隧道时,地下水临空从而产生低水压,导致地下水的流向改变,而且地下水会向着隧道汇聚,因此会使得隧道工程渗漏水的隐患,另外隧道周边的泉眼、湖泊、溶洞和面临下雨天也是导致渗漏的主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混凝土因素

首先,混凝土作为非均性材料,在细微的观察是多孔体结构,因为它是由很多大小不一的微细孔隙组成,这些孔隙因环境改变会有不同种类,例如施工孔隙(是因为振捣不均引起),构造孔隙(主要因素是配比不均)。防水混凝土主要是通过阻止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产生,孔隙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形状及大小),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密实性,采取了阻塞渗水通道,就是所谓的抗渗标号已具有防水特性。其次,当混凝土自身经过水化热时,热胀冷缩会造成混凝土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约束效应裂缝和温差效应裂缝,但是其中约束效应裂缝即前浇筑混凝土已经基本完成收缩,在受到约束后的浇筑混凝土收缩会产生收缩变形的裂缝。在经过混凝土水化热时会释放许多热量,导致混凝土里层温度高而其表层温度低,导致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层产生拉应力,当表层拉应力超标时,会出现裂缝,这些就是产生温差效应裂缝的主要原因。

3.地下隧道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

3.1 隧道排水管施工技术

当凿完下穿隧道后,万一出现漏水现象,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设计。如果是隧道的拱部或者是边墙等部位出现了渗漏水,应该在砼浇筑之前,将一些排水管埋设在岩面中相应的出水口,埋设完成后要用钢钉进行钉紧加固,然后把它和砼喷射在一块后再牵引到隧道的拱角中,同时还可以利用临时的排水沟进行排水,等到排水系统完工之后,然后把水引到完成的系统中实现永久排水;万一遇到的是隧道底部渗水,则要在开挖仰拱之后,在它的下面开凿一条横纵都向着盲沟,而且在盲沟里面放一些用布块包裹的小石头,从而有利于盲沟的水顺利排到洞外面。在支护措施之后下穿隧道完成初期和防渗漏板铺设之前,首先用刚性较好的切削工具将支护表面的锚杆头及钢筋头等切的光整,仔细的排查砼的表面是否光滑,万一遇到有凹凸的地方,就要将其打磨光整,保持表面的平整防水板才不会被划破。在设计排水管时要遵循规则要求,科学的布置排水沟的数目,及排水沟之间的距离和长度等等。在排水管的衔接时要依据当地的环境情况而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在丁字交叉口的连接可用三通,在密集地方的连接可用套接。注意连接应该牢固,并确保整体排水效果。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配方比例。在隧道工程施工阶段,为防止渗漏问题,对混凝土的配比应合理,要减少水泥量应用,应使用标号为C30的防水混凝土,坍落度在14-16cm,抗渗为W8的标号,同时添加一级粉煤灰和减水剂,水泥量应控制在300kg内,其配合比为:石子:水泥:水:砂:外加剂:粉煤灰为34.2:10:5.7:25.8:0.24:3.33。(2)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在隧道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时,底板应采用串筒浇筑,侧墙采用斜槽浇筑,地面的开口段底板和闭合段的顶板,应采取地泵浇筑的方式;结构混凝土主要利用机械振捣的方法,首先把出料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是它能够自己流动,然后让工人遵循坡脚振捣,在振捣时要遵照操作章程进行;在表层的处理时,在水平的间隙撒上大小在1-3mm的碎石子,等到版面的上部和下部逐渐凝固时,用抹子不断的在表面搓压,使得表面呈现出粗糙感,而不是光滑的,这样可以减少发生裂缝的几率。

3.3 外防水施工技术

选择聚氨酯材料作为外部防水材料,水泥砂浆层找平可以用作底板防水的设计,而且利用砂浆保护层厚并用具有聚氨酯的防水涂料进行防水;聚苯乙烯泡沫 黏土的透水性比较低可以用作侧墙的分隔,依旧用聚氨酯涂料防水;把C30的钢筋混凝土用作顶板的设计,通过水泥砂浆找到平层厚,再涂上聚氨酯涂料防水。黏土一般用作基坑的回填,使得隧道框架和支护间生成防水层,最后利用机械压路机将其压实。

4.结束语

在地下隧道工程技术水准逐渐提升的情况下,防渗漏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依旧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地下隧道防渗漏工程包括施工技术、材料选择、管理等诸多项目,要严谨的遵循各个工序的规则实行,确保工程质量,将渗漏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而且要有专业学者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了不断的发掘出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得我国的地下隧道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防渗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6):44-46.

[2]肖宏宇,罗秀梅.对下穿隧道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5,(18): 197-199.

[3]祝和权,李海燕,杜存山,隧道渗漏水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J].中国铁路,2014,(04):42- 44.

论文作者:闫路平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地下隧道工程中防渗漏的施工技术论文_闫路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