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催化剂论文_, 陈玲

动手操作——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催化剂论文_, 陈玲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完全小学 陈玲

【摘要】: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还处于具体事物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亲身体验,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思维意识,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顺利转化。本文笔者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子,对动手操作如何发挥对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学生;动手操作;思维转化

一年级是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之路的推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此阶段的教学而言,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即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要借助表象来进行感知,它必须要具有直观与形象特点。实际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坚持循循渐进的教学原则,要经过“表象感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个过渡教学阶段,这样才能真正将动手操作对学生数学思维转化与升华的催化剂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运用能力及数学素养。

一、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发挥表象刺激作用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正处于表象感知阶段,那么老师不妨合理运用实物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事物的形成进行深层次的感知与体会。如当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剪、折、拼”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对目的事物进行全面性的观察,并建立起正确的表象,相信通过老师长期以往的坚持后,必然可以达成表象感知逐渐向形象思维逐渐过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相关内容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物体和图形,可以以学生的实际认知为切入点,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各小组动手操作来认识各实物,建立空间观念的同时,比较各实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正确性的辨认。此亲自动手制作过程中,学生不再简单停留于简单的拼接中,而是进行完整的制作,并会对各物体图形的形状、特点进行思考,逐渐由外在的感知转变为形象的整理,顺利实现向形象思维的过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合理运用数学建模与方法思想,发挥灵活转换作用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可以顺利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从而对新旧知识间的相同处进行比较,对新旧知识间的关联点进行转换,并对数字、符号等进行统计,此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灵活将之运用到分析与解决问题中,能将“动手操作”的实际教学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相关内容时,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时钟进行观察,利用具体性的事物来确定“时间”的模型,再让学生动笔画钟表,在问题的带动下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与观察。

动手操作:1.画出两个钟表。2.在两个钟表中各画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整时和半时)。3.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异同,有什么样的感受?4.确定钟表时间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通过对两个时间点的比较发现,钟表中的任何一个整点,都是由两个半时构成,并说明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得出了看时钟与写时间的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能引导学生逐渐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识过渡,由具体认知向半抽象及抽象认知过渡,领悟学习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及思想,达到了思维间灵活转换的最终目的。

三、合理运用图示来分析,发挥形象表达作用

通过引导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之后,可以逐渐在动手操作中唤醒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意识,逐渐提升学生的想象与思考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观察、思考、分析的习惯,从表象学习中不断获得价值性较高的数学信息,并及时做好分类、归纳及整理工作,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灵活与多角度的猜想,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进行表达,达成最终的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目的。

应用题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在阅读应用题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精准掌握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此时老师便可以巧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的方式来进行解答应用题,当建立了直观的图示之后,不仅数量关系瞬间清晰,还能提高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图示分析过程中学生不再仅停留于模仿做题中,而是会开始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将抽象问题进行形象展示,实现思维转换目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结】

一年级作为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此阶段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转化的引导与发展,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运用他们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动手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分析、猜想与验证,将动作操作对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创新的作用发挥出来。相信通过老师长期以往的引导之后,学生的学习必然会越来越灵活。

【参考文献】

[1]胡华春.在动手操作中实现“数学化”学习[J].生活教育. 2011(14).

[2]徐志容.动手操作——创新最佳课堂效果[J].新课程(中). 2011(03).

[3]钱雯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12).

论文作者:, 陈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动手操作——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催化剂论文_, 陈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