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中美建交前夕的对峙_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问题:中美建交前夕的对峙_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问题:中美建交前夕的交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台湾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使万斯企图力压中国达成协议,邓小平断然拒绝,粉碎美国强势战略

1977年1月20日,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由于苏联的扩张趋势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美国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借以抗衡苏联。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

8月24日,邓小平接见并宴请了万斯。万斯表示:中国必须以公开或默许的形式,作出在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解决的承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施“倒联络处”方案,即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尽管他尽力保持语气的轻缓,但其“美国式”的霸气和强硬仍然表露得相当刺耳。

邓小平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支香烟,徐徐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不急不躁地说:“我们历来都说,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国务卿先生提出的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方案,比我们签订上海公报后的探讨不是前进了,而是后退了。”他接着说:“美国政府人员继续留在台湾的建议,只不过是设立一个门前没有标志或国旗的大使馆。对此,我们完全不能同意!”听到这里,万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会让步的,邓小平的表态就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未等万斯答话,邓小平又放缓了语气说:“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控制台湾,使中国人民不能实现自己祖国的统一。我们多次说过,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在台湾问题上有三个条件,即废约、撤军、断交,按日本方式。老实说,按日本方式本身就是一个让步。现在是美国要下决心。”万斯迫不及待地插话说:“我们是准备与台湾废约、断交、撤军的。”邓小平并不理会万斯的表态,接着说:“你们这个方案,集中起来就是两个问题。第一,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实际上还是干涉中国的内政。第二,提出不挂牌子的‘大使馆’,实际上是‘倒联络处’的翻版。我们对这个方案是不能同意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我们准备按三个条件实现中美建交以后,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条件下,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用武力解决。”

26日,万斯沮丧地返回美国。万斯此行,虽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但对美国来说也并非空手而归,起码使卡特政府了解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对台政策。

布热津斯基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让步,邓小平审时度势同意中美开始建交谈判

1978年3月,卡特决定让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并授权他“看准了就可以见机行事”,但还是应提出美国关注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和美国将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向台出售武器。5月20日,布热津斯基踌躇满志地抵达北京。

21日,邓小平会见了布热津斯基,气氛十分友好融洽。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布热津斯基向会场四周扫视了一下,然后神秘兮兮地说:“关起门来,只限在座的诸位听。我可以告诉你们,卡特总统本人准备尽可能迅速而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无意人为地拖延下去。因此卡特总统准备在国内负政治责任地来解决我们双方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他承认这是我们的责任,不是你们的问题。在双方关系中,我们所依据的仍然是上海公报,仍然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问题如何解决,那是你们的事情。”邓小平对布热津斯基的发言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中美从1955年开始谈判接触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最大的让步与松口。

布热津斯基停顿了一下,接着面露难色地一摊双手说:“同时,还有些国内问题、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有待我们去克服。这些问题很复杂、很棘手,有些还牵动感情。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找到某种方式,使我们可以表示我们希望台湾问题能够获得和平解决。”说到这里,他又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邓小平,补充说:“当然我们承认这是你们的内政,我们是遵守上海公报精神的。”最后,他又强调说:“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美国是讲信用的,虽然我们现在正继续并加速从台湾撤军,但是美国还是要在远东待下去,以免造成人心浮动,而被我们共同的敌人所利用。在解决关系正常化问题时,以及在我们同台湾人民关系的历史性的过渡时期规定一系列关系时,都要考虑这一点。”

针对布热津斯基要求中国承诺只能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们说不行。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那是中国自己的事。”布热津斯基脸上已露出尴尬神色,有些坐立不安了。邓小平见状,微微笑了笑说:“当然,你们要表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这可以,你们可以说你们的话。但我们也要表示我们的立场,即中国人民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人自己的事。”邓小平的这一表态,使布热津斯基大喜过望,绷紧的面孔展开笑意。但还没有等他笑意完全展开,邓小平又坚定地说了一句:“但你们的希望作为条件不行!”布热津斯基赶忙插话道:“我奉命向你们确认,美国接受中国的三条,并再次肯定美国上届政府向你们所讲的五点。我愿意把我来北京后讲过几次的那句话再重复一遍:在这些问题上,美国已经下定决心了。”

邓小平的表态,在美国政府已经作出了巨大让步的情况下,既没有放弃中国的既定立场,也给了卡特政府一个台阶下,而且,美国仅仅一个希望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对中国又没有实质的影响——实际上,美国这样的声明也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的表态非常感激,也非常满意。他当场邀请邓小平适当时候访问美国,并说希望自己能够在美国的家里亲自设宴招待邓小平。邓小平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双方还商定,立即在具体层面上开启中美建交的相关谈判。

5月23日,布热津斯基飞回美国。卡特总统对此行的成果表示赞赏和满意。

伍德科克三天四次紧急拜访邓小平,邓小平指挥若定地领导和主持中美建交谈判

11月之后,中美建交谈判进入了关键时刻。12月13日,美方代表、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正式拜见了邓小平,详细地重申了美国方面的立场:美方确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公报发表后,美国立即终止同台湾的外交关系,4个月内撤出美国军队和军事设施,并立即通知台湾终止防御条约;美国和台湾之间维持非官方关系;美国和台湾人民维持商务和文化联系;美国将发表声明,期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希望中方不要反对,但中方可以同时声明统一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最后,伍德科克向邓小平提交了联合公报和有关声明的草案,希望能够得到当面肯定,并建议1979年3月1日双方互派大使和建立大使馆。伍德科克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因此,邓小平表示:基本上同意美方的建议,但要求在公报中应该重申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以加强公报的和平分量。伍德科克表示,自己不能就邓小平的要求表态,还要向白宫汇报。

伍德科克回到官邸向白宫汇报邓小平要求的同时,白宫也传来紧急命令,要求他立即约见邓小平,说明美国要求中美正式宣布建交之前对相关谈判信息严格保密——主要是美国害怕国内亲台势力的干扰。因此,伍德科克立即与中国外交部门联系,要求再次紧急约见邓小平。12月14日上午,邓小平再次会见了伍德科克。伍德科克郑重地提出:第一,为了减少泄密的机会,美方建议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9时同时宣布建交公报;第二,建议邓小平1979年1月29日或30日或31日开始访问美国。邓小平表示赞同伍德科克的建议。伍德科克刚刚返回官邸,白宫又发来电传,要求他再次紧急约见邓小平,表明美方同意在建交公报中写入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于是伍德科克又马不停蹄地联系拜见邓小平的事宜。直到这天晚上9点,伍德科克才拜见了邓小平,向他通报了美方的决定。邓小平对美方的决定表示满意。

12月15日,也就是离中美宣布建交公报还有不到一天的时候,白宫又一次给伍德科克发来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第四次拜见邓小平,要求确认美方能否在记者问到时说1979年后可向台湾出售有选择的武器。伍德科克一听就慌了神,时间紧迫,而邓小平因为要准备十一后三中全会,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但这个问题又事关全局,所以伍德科克要求第四次拜见邓小平,几经周折才在傍晚时分得以实现。当邓小平听完伍德科克的简单陈述后,未等他做解释,就简明扼要而又原则坚定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他说:“如果卡特政府对外说向台湾出售武器,我方不同意。如果卡特谈话涉及此问题,中方也会立即表明自己反对的态度。现在要避开不谈,以后我们双方再来讨论。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导致武力解决。”

伍德科克表示要立即赶回联络处把邓小平的立场报告给美国政府,以便再向中方通报有关决定。但事后,美方未再就此事提出异议,因此,双方最终达成了建交协议及有关安排。

邓小平第四次会见伍德科克的10多个小时后,也就是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美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同时中国政府声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府也同时声明,美国将继续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实现,消除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的国际障碍。

12月29日,台湾当局“中华民国”的旗子在美国降下,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灰溜溜返回台湾。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标签:;  ;  ;  ;  

台湾问题:中美建交前夕的对峙_台湾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