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全面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与设想_农业论文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全面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与设想_农业论文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全面发展——中国农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与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科技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全面发展论文,进展论文,中国农科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技体制改革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本着面向农村经济,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面向新技术革命,为发展农业科学服务;面向领导部门,为宏观决策服务;面向全国,为农业科研单位服务的方针,以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提高农业科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促进科研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调整科研方向任务,建立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使科研工作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

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发展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在改革总体方针的指导下,拓宽了研究领域,从过去的以单向技术研究为主转向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为主,加强了农业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研究,发展了农业产后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加强了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宏观研究。

在对科研课题管理上,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并积极选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加趋于合理,更加趋于科学。“九五”期间,共争取到各类课题(子专题)数达1167个。预计“九五”科研经费比“八五”年均增长25%左右。

经过全院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联合攻关,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1986—1996年的不完全统计)全院共取得各级奖励的科技成果753项, 其中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218项(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发明奖12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4项,星火奖1项)省部级奖366项, 中国农科院院级奖励193项,其它奖励63项。

(二)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工作,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开发的管理体制上,实行院、所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科技开发,在科技开发组织机制上,院部在原科研部科技开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院科技开发管理办公室,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组建了院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局,并相应在国产局中成立了开发处和产业处。各研究所、中心也都相应有科技开发管理机制。在管理上,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开发工作。1996年,全院参加科技开发的总人数为2127人,其中专职从事科技开发工作的人员1057人,占科技开发总人数的49%。累计向社会销售科技产品500多种, 转让科技成果240多项,其中1996年创收为5396万元, 相当于当年国家计划事业费基数的一半。

投入国家和地方的农业区域开发,为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服务。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每年组织20多个研究所的5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 北方旱地农业区、武陵山区和湘南地区, 涉及到全国13 个省(市)、 60 多个县的6500多万亩耕地,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作战,结合科技攻关开展成果推广和技术开发工作。在武陵山区的科技开发、 科技扶贫工作方面, 从1988年开始结合承担农业部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同当地政府、技术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承包。凡实施“丰收计划”的县,水稻的亩产量由实施前的250~300公斤,上升到450公斤,其实用技术和良种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已赶上我国东南部农业发达地区的水平。在解决当地农民温饱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立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开发经营活动,从而使全院的科技开发工作取得较大发展。到1996年底,全院已建立91个科技开发经营实体。

建立大面积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点),扩大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优良作物和畜禽新品种的覆盖面。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缩短了科研与生产的距离,有利于保证良种纯度,加快良种推广速度,创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全院通过良繁基地等向全国各地提供农作物良种3000多万公斤,各种果树苗木1.2亿株,种畜种禽上千万头(只)。 棉花所培育的优良棉种覆盖占全国棉花生产面积的50%;蔬菜所培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品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以上;甜菜所培育的多倍体甜菜新品种“甜研301”等系列良种, 其推广面积占全国甜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蚕业所培育的家蚕系列品种覆盖面占全国的50%。

(三)改革科技人员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性运行机制

实行了专业职务聘任制。1985年首先在作物所进行技术职务评聘试点,1986年在全院全面实行。评聘工作结合本院实际,设置了科研和管理专业技术岗位,规定了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坚持以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主要评聘依据。目前全院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已转入正常化管理。1995年底,全院在职高级科技人员1410人(其中研究员246人),中级2225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先后遴选出了35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培养手段上,聘请和组织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带头人进行定期理论指导和培训,使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建立在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之上。

对全院职工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每年对职工的业务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入个人档案,作为晋职、晋级的参考材料。

实行了课题主持人和参加人的双向选择。这种双向选择完全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一改过去单位领导指派主持人,分配参加人的课题组组合办法。

选派科技副县长。1988~1996年, 从各研究所选拔了86 名(现任42位)有专业知识,熟悉农业生产,热心农村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到黄滩海重点开发区任科技副县长,加强了科研与生产的相互联结,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四)农业科研经费管理运行机制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费管理形式、管理办法,以适应国家经费管理改革的要求。在科学事业费拨款上,国家增加了农科院的经费投资强度。取得这样的成果,不仅是农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积极进取的结果,而且是农科院经济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结果。

集中力量抓了农牧试验场的基础建设,如:多方筹集资金,扶持各所农牧试验场。以近三年为例,累计争取发展项目18个, 累计贷款174万元,经过认真落实项目,加强资金管理,取得了经济效益8万多元。

到目前为止,全院的试验场、中试车间、后勤服务等基本上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用经济手段明确了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管理,增加了效益。

(五)改革研究所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办法

在领导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加强了研究所民主管理。各研究所建立了所务会议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学术委员会,保证了研究所各项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正确性。

建立了院长基金、国际合作基金等制度。为了发展农业科学,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做出贡献,每年从院事业费中集中200万元,设立院长基金、 主要资助院属单位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应用研究和亟须加强的新兴技术领域、以及重大的宏观综合研究。另外,每年从院长基金中拿出20%用于择优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的研究课题。

实行了领导干部考核制。从1987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对所级领导干部实行全面考核评定,采取定量测评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办法。加强了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初步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

(六)调整研究所的设置

为了集中科研优势,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将原有的兰州畜牧所和兰州中兽医所合并,成立兰州动物与兽药研究中心;将农业宏观研究室、计算机中心合并到科技文献信息中心。部分研究所增挂地方的牌子,如郑州果树研究所增挂了河南省果树和瓜类研究所的牌子等等。经过调整,科研优势更加明确,研究工作出现良好开端。

二、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工作全面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期的发展目标是选拔100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推广100项科技成果,为使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从35%提高到50 %左右作贡献;建立10个国家级或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10个工程或研究中心,开展10项重大项目研究,以此带动学科及机构调整;再取得100 项重大国家级重大成果;开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收入要达到事业费的水平。为面向经济建设,加速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在现有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实施措施,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1.科技力量的配置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科技力量从事基础及重大应用研究;三分之一的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即三分之一的科技力量从事当前生产紧迫需要的应用研究。

2.坚持“提高层次、突出重点、增强实力”的学科结构与研究机构的调整原则,搞好学科布局和结构调整。

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科技活力。按现代的中国农科院的研究所的标准加快各所建设。主要标准为:有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树立过硬的作风、建立良好的机制;有一个在国内同行领先的优势学科;有一项或几项国家攻关课题;有一个或几项重大的国际合作课题;有一个国家或部级重点实验室;每个重要岗位都有年轻接班人;有一个种质资源中心;有一个冠以“农业部”名称的质量检测中心(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研究所而言);有一个基本稳定的支柱产业。

4.建立研究所(中心)评估制度。参照国家科委、农业部的科研院、所评估条例,制定我院研究所(中心)评估条件,每年对各所进行评估。

标签:;  ;  ;  ;  ;  ;  ;  ;  ;  ;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全面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与设想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