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在一起长大时应该如何相处_异性恐惧症论文

男孩和女孩在一起长大时应该如何相处_异性恐惧症论文

携手并肩共同成长——少男少女该如何交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携手并肩论文,该如何论文,少男少女论文,共同成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伴交往的作用

古人云:人不可无群。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从出生后几个月便开始有了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行动。一个很好适应社会的人,必然有其所归属的群体。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随着身心的发展,同伴交往受到人的认识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小越会受到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制约;随着年龄增长,人格因素,如同情、爱戴等内在因素,日益成为选择朋友的决定因素。

也就是说,在幼儿期,最为显著的倾向是选择具有“和自己一起游戏”的或“到家里玩”等“相互接近”的因素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上小学以后,以“风趣、温柔、热情”等作为条件,以“玩得有意思”为主。而到了上中学以后的青春期,人格因素急剧地上升到第一位,以“愉快、活泼、开朗、爽快”作为选择朋友理由的,多见于男性;女性则以“温柔、热情”为多。人格因素还包括“心眼好、大方、干脆,具有人格魅力”等方面。

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到完成高中学业,基本上是家庭、学校两个环境,其社会交往关系也基本上只是与父母、祖父母、教师等成人间的“纵”向交往和与同学、邻里间的同伴的“横”向交往。与成人交往一般是不平等的,是依赖与服从。而同伴关系则是相互对等的,不存在谁对谁的无条件服从或无原则谦让。在同伴交往中,人学会了克制、忍让,适当表现,相互交流,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少男少女,自我意识急剧增强,渴望着从依赖走向独立,此时的同伴关系便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与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过程相融合,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同伴关系可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这一点与人生的其他发展时期有所不同。

在同伴中,可以满足尊重和归属的需要,特别是知心、亲密的朋友,可以倾吐心中的秘密,有信赖和被信赖的感受,于是责任感也悄然而生。所以,对于少男少女来说,所谓“知心朋友”的重要超过父母、教师。而那些同伴关系不良者,较易对学校环境厌恶,以至逃学、退学,性格发展为孤僻、冷漠,有退缩行为等等,有的甚至走向犯罪。

异性同伴的交往

在青春期之前,尽管男女儿童在游戏中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儿童的性格意识尚未觉醒,他们还不十分理解性别的含义,因此在交往中还不会过多考虑同伴的性别因素。而当进入青春期,一般来说是在10—12岁以后,随着身体性发育的迅猛到来,少男少女们忽然感到了自己与他(她)的不同,先是羞涩,排斥、疏远异性,而后又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对异性生理与心理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是青春期的正常性心理的表现。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看作是人的第2次出生, 此时处于心理不安定期,人会体验到与以前不同的各种烦恼。不安、孤独、急躁等心理感受,伴随着青春期自我独立过程不断出现,尤如“急风暴雨”。随着烦恼的产生,少男少女与父母间的紧张和冲突也在增加;随着性的成熟还会产生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对同性伙伴有时也出现不信任和排斥感等。于是,寻找异性朋友倾诉,减轻内心压力可对其心理稳定起很大作用。

男女在心理、性格上具有差异,少男少女在生理特征显现后,许多人便自觉地按社会性别角度塑造自己。青春期是人的个性养成阶段,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使少年男女互相学习,互相体验,使性格的长处互补。比如,男孩可以从女孩那里感觉到娴静、温柔,而克制自己的粗野;女孩可以从男孩的坚毅、果敢中去除自己的娇气、做作。

如果从小有过青梅竹马的异性小伙伴,那么当青春期到来时,虽然也会产生“男女有别”的疏远期,但他们不至于对异性过分的好奇,在与异性交往中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异性伙伴也同时在成长,在走向成熟,一切显得很自然。在多子女的时代,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有助于异性的了解和适应。

相反,如今有些独生子女,从小与异性接触甚少或只与同性接近,在进入青春期后,就很可能出现对异性的特殊的敏感,在与异性交往中也容易遇到困难。还有些在成人的“包围”中长大的独生子女,虽然可能成为家庭的“中心”,但当他走向学校群体生活时,可能目中无人,成为孤芳自赏的“小皇帝”、“小公主”,而不善于与同性和异性相处;他还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因过分关注自己,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如他人之处,便自卑、嫉妒,自暴自弃,这同样妨碍他与异性交往,甚至可能因此而患“异性恐惧症”,或成为性心理变态的隐患。

心理学家赫尔洛克指出少男少女的交往有以下的作用:1、 给青少年以稳定感和归属感;2、给青少年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青少年获得社交的经验;4、使青少年提高宽容和理解的能力;5、给青少年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6、给青少年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青少年经历对异性的爱幕。

少男少女的交往

青春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与性心理稚嫩的冲突,使异性的交往中出现许多问题,令教育者头疼不已,也给许多少男少女造成终身遗憾。于是少男少女的交往被许多教育者挂起了“红灯”,尤其反对“一对一”的交往。这又必然引起少男少女的反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许多研究青春期教育的专家,主张少男少女的交往应该以集体和小组交往为主,但也不能完全禁止“一对一”的交往。其实这个时期男孩女孩的交往,或是猎奇,或是性格相投,或是同病相怜,寻求心理慰籍,多数并没有明确的恋爱意识,如果外界强化反而会使他们默认早恋关系,以致做出越轨行为。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他们以科学、客观的性观念教育,给他们异性交往的权力,但应让他们懂得把握自己,掌握交往的分寸。

欧美等曾经盛行“性自由、性解放”的国家,如今已经在青少年中开展“保持婚前贞洁”的运动,因为性自由给社会、个人带来的问题实在是难以遏制。

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还处在学习阶段,虽有性冲动但只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表现,并未到恋爱结婚的年龄。少男少女间的交往仍应是正常的同学同伴间的友谊,应当视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过程。要保持这种纯真的友谊关系,大大方方的交往。尽量以集体和小组形式交往,同学们在一起进行学习、娱乐各种活动。如在“一对一”的交往中,应保持自己的“一米线”距离,学会性的自我保护,不在过于封闭的环境中相处,应该使自己处在受保护的环境中。

青春期的性心理不成熟,还很难分清友情与爱情,因此在与异性交往中应保持友谊关系,不让对方发生误解,如发现有了变化应当解释清楚,停止交往,必要时可以求助于成人。

此外,男女少年交往时也要注意不断优化自己的形象,完善自己的社会化性别角色,遵从平等、互利、守信用、宽宏大量的原则,从异性同伴身上学习健康、积极的性格特征弥补自己的短处。

无数事实证明,少男少女虽然是处在情感易冲动的年龄阶段,但他们也是具备理智和意志品质的;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辅导,就可以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加以引导,使他们懂得友情、爱情的实质,正确认识恋爱、婚姻、家庭,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可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家庭和学校应该明确地支持少男少女的交往,并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健康交往,使他们有自由活动和健康交往的场所;家长和教师也应该与少男少女平等地讨论他们的交往原则和方式,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面临的问题。

标签:;  ;  

男孩和女孩在一起长大时应该如何相处_异性恐惧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