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

吴立衡,黄昕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新乡贤作为多元共治主体之一,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于转型期的乡村社会,新乡贤因制度、环境、自身等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健全参与制度,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乡贤;乡村治理;对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村民自治中强调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对传统乡贤治村的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探索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可有效解决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新乡贤是乡村治理重要的人力、社会、文化资源。新时代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既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必然需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1.1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自“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后,基层群众自治有了合法性依据。基层民主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新乡贤作为共治主体之一,参与治理本身就是民主的具体体现。新乡贤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赢得了话语权,提高了农民民主权。新乡贤还可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村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新乡贤用村民听得懂、喜欢听的形式,讲新思想、新战略等。满足农民精神追求,提高村民理论水平,让村民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成就感、认同感,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发展。

1.2 弘扬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治理

新乡贤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村民的生活中,净化乡村治理环境。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打破了乡村治理单一的被动模式,转向协同治理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弘扬新乡贤文化,可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良好格局,形成“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新乡贤文化蕴含的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不仅能教化村民、培育文明乡风,还可以促进新乡贤积极参与治理,促进乡村治理队伍的现代化。

1.3 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

我国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乡村衰败现状,仅靠德治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新乡贤的参与推进了“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方式的发展。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既实现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又提高了农民自治能力,真正实现了基层民主自治。在乡村治理中法治是根本,新时代新乡贤通过自身对依法治村和村规民约的遵守、践行,树立起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在村民中的权威。从法治的角度,新乡贤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规范乡村治理。德治是对自治、法治的有效补充,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治理环境。

乡村治理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处于转型期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日趋复杂。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文化事业投入,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投入和实际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一些农村公共产品浪费等问题。农民的文化需求没有与时俱进,尽管社区健身器材、图书室等基本配备齐全,但扑克麻将依然是农民的主要娱乐活动。农民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服务对象,农民缺乏主体意识,经常是被动、被迫参与。激发农民主体意识、革除农村陈规陋习,让农村文化更加接地气成为新乡贤面临的新挑战。

1.4 助力乡村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新乡贤是来自社会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他们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脉等优势支持乡村治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例如,新乡贤可以通过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和发动社会捐赠,加强乡村道路的建设和水电管网的建设,可以引入工商资本到乡村开办商店、药店、书店,还可以争取资金修建休闲娱乐与健身锻炼设施,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新乡贤之所以能助力乡村发展,是调动了个人关系资本的结果[4]

新时代新乡贤主体多元化,有德、文、官、富乡贤,他们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人的两面性及不稳定性,部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生了异化。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大批扶农资金、补贴都涌入农村,面对金钱、权力的诱惑,有些新乡贤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随意占有村民的经济、政治资源,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不仅没有促进治理有效,反而变成乡村振兴的威胁,从而背离了新乡贤的初心。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从政策、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2.1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双挂钩双暂停”制度,任务完成情况与新增计划指标安排挂钩、与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评选挂钩;对处置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暂停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按照“增存挂钩”要求,省厅将调整完善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管理办法,根据各地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施奖惩。

2.2 治理的文化环境复杂

(3)科学资金的出资方将预付一笔论文处理费给期刊社,确保论文永久开放,而不只是混合开放获取模式中的开放选择;作者不仅不需要付费,而且还拥有著作权益。

2.3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新乡贤自身发生异化

19世纪末,俄罗斯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是现在,当我们低头缅怀前面所提及的音乐家们时,在内心深处却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他们高大的身影。当人类历史进程走进20世纪的时候,一方面新古典主义宣称要避开现实世界的纷扰,回到巴赫甚至是比巴赫更远的年代,而另一方面,印象主义则跃跃欲试地另辟蹊径,大胆改革创新,意欲创造一个全新的音乐理念和风格,并使自己成为繁荣百年的浪漫主义音乐的终结者。然而,无论是鼓噪一时的新古典主义,还是风靡一时的印象主义,都无法抵消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是19世纪俄罗斯音乐在人类音乐文化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深远影响。

传统精英理论认为所有权力精英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都有可能转变为专制者,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为精英提供何种类型的制度。新乡贤参与治理,与村支部、村委会之间应该是“辅”和“主”的关系、“谋”与“断”的关系。而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健全,导致部分新乡贤滥用权力,由辅助者跃升为主导者,出现“人治大于法治”,阻碍了农民的参政渠道,影响了乡村自治的实现。再者,激发新乡贤参与的保障制度不完善。在传统的户籍制度下,新乡贤在农村没地没房,回乡后就业、就医、养老等都没有保障。这些都制约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3 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

处于转型期的农村社会,旧的秩序已经不适用,新的法治秩序还不建全。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问题的困扰。

3.1 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新乡贤回乡

费孝通先生说过“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深入中国人的骨子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回乡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新乡贤回乡。在物质方面,对回到家乡创业的给予资金支持;对需要农业技术支持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回乡办企投资的给予税费、工商登记优惠、用地扶持等,为新乡贤回乡提供快捷通道。在精神方面,给新乡贤颁发相应的奖章,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在村民大会或政府会议上对其进行表彰,在电视、媒体上宣传,提升新乡贤的荣誉感、价值感和自豪感。最后要健全保障制度,解决好新乡贤回乡后医疗、住房、交通等问题,让其无所顾忌地参与乡村治理。

3.2 建立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制度

完善的制度既可以解决人性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发扬人性的真善美。健全相关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新乡贤的合法地位。一是通过制度明确新乡贤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一套合法化的规章制度,规范新乡贤的治理行为,避免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将新乡贤参与治理的过程规范化、法律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三治的有机融合。二是要健全参与乡村治理新乡贤的监督制度,避免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对于体制内新乡贤主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级政府专门成立的监督小组等进行监督。健全对于体制外新乡贤的有效监督机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监督,完善民主监督渠道,开批评反思会议、制定惩罚措施,让他们不断反省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树立大局观念,不忘初心。

3.3 加强新乡贤自身建设,提高管理与协调能力

新乡贤参与治理是以乡绅历史传统为依据,以实现我国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农村层面的目标为目的。新乡贤自身素质直接关乎着治理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不断提升新乡贤自身综合素质。新乡贤要与时俱进的掌握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等,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新乡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村支两委协同治理的关系;调节好邻里、干群关系,成为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润滑剂。新乡贤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维护好村民的共同利益。

3.4 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在村民中树立新乡贤的威信

新乡贤文化是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先进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来弘扬、改革并创新乡贤文化,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软力量。新乡贤文化以“德”立威,凝聚各方治理力量。新乡贤文化蕴含着村民认同的精神力量,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效仿新乡贤的嘉言懿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法治、民主、参与意识,凝心聚力协同治理。新乡贤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能”立威。通过弘扬新乡贤化吸引新乡贤回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获得农民的认同,在村民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多中心点是商业中心点、市场、大公园、小游园、文化遗迹等多个有特色的中心点。中心点作为城市活力的象征、人流聚集地的存在,也是城市形象的重点打造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2).

[2]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J].学术月刊,2014,(10).

[3]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J].党建,2015(04):1.

[4]田原史起[日].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关系、团结、三农政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44.

[5]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195.

[6]丁宁宁.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7,8(07):52-53.

[7]王文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40(08):87-91.

基金项目: 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湖南乡风文明建设调查研究》(18WTB03)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D4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07.001

作者简介: 吴立衡,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黄昕,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

标签:;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