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余 薇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国家与地区之间相互竞争的焦点,为了促进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通过建立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模型,分析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宁波市的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科技人才;人才聚集;区域经济发展

宁波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要打造创新大平台,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加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加快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时任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加快建设一流人才强市 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宁波市的人才聚集问题已经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1-2]。科技人才聚集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导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各个省市之间互相竞争的焦点,因此科技人才的聚集和流动对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17年,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镇江市先后有两批共5个村入选省特色乡村建设试点,分别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还青洲、世业村永茂圩、先锋村一组、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东三棚、茅山风景区管委会李塔村陈庄。

1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现状特点

社会聚集指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科技人才数量与该区域人才总数的比值,反映的是该地区科技人才质量的高低程度;经济聚集指数是指某一地区科技人才数量与当地从业人才总数的比值,反映着该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大小[3]。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设Qa为宁波市的科技人才数量,Sa、Pa、Ea分别表示宁波市的土地面积、人口总数和从业人数,Ada、Pda、Eda分别代表宁波市的面积密度、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则计算公式为:

大金川叛军为了抵抗朝廷军队,在两军对阵的地区增垒设险,致使战火延续了两年,最终因众寡悬殊、大势已去而投降。《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索诺木鸩杀僧格桑,献尸请降,朝廷不准[6]168。《徇促浸》以“顺天者生逆天死,贼尸未僵魂已禠”指责大小金川土司发动叛乱实属逆天行为,并化用古诗《有所思》中的“当风扬其灰”“拉杂摧烧之”,表达了对大小金川发动叛乱的激愤之情。“到头倔强将何为”一句则是管世铭发出的质问与叹息:对叛乱者无端叛乱的质问,以及对叛乱者垂死挣扎的叹息。“尔果悔罪,何不早生致”表明如果叛乱者果真有悔改之意,就应该及早投降,而当朝廷大军逼近时再请降,则不可能得到宽恕。

得出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指数为:

本文的科技人才聚集指数采用复合指标模型如图1(即S-C-E结构模型),分别从空间聚集指数、社会聚集指数和经济聚集指数等三个指数来表达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现象。

宁波市的人才聚集系数(即区域科技人才数与总人才数的比值)增长非常迅速。21世纪初期,宁波市的科技人才聚集系数为5.68,到2010年直接上升到6.32,相比于2002年上涨了9.4%,全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广东。

通过相关性和方差的分析可知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线性关系较强,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图1 科技人才聚集指数S-C-E结构模型

2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科技人才的聚集会促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新常态”发展阶段,要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发展,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快推进经济的质量方面的改革,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加强人才聚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2.1 相关性和方差分析

通过表1数据可知,线性回归的可决系数为0.78,F统计量为78.46。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将极差进行正态检验,如果检验结果大于显著水平,说明接受极差服从正态分布的原假设。

2.2 回归分析

与成人重度窒息所致脑灰质弥漫性受损表现不同,HIBD对新生儿脑组织损伤位置具有很强选择性,且不同成熟度的新生儿脑损伤位置也呈不同的特点。这与新生儿脑组织各部位对能量需求强弱、缺氧缺血发生时间、性质及脑血管解剖生理等有很强相关性[6-7]。Logitharajah等[8]研究表明机体发生急性缺氧缺血性窒息时,脑内血流再分布代偿机制会失效,常易发生在代谢能量需求最旺盛基底节、丘脑等部位脑损伤。本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的病例MRI双侧苍白球区呈稍短T1WI异常信号,考虑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所致[9]。这也是本研究将轻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例的感兴趣区放置于双侧基底节的苍白球区原因。

表1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回归分析表

本文通过相关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选择科技人才聚集度和GDP两个变量,经过软件分析可知两者的方差为7.46,针对相关性而言,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4,说明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显著。

3 实例分析

3.1 数据来源

实验数据来自宁波市2018年统计年鉴,并以宁波市6个区的横截面的数据为单元。

表2 宁波市各区科技人才聚集指数值

从SAI、CAI和EAI三个聚集指数来看,聚集指数最大的是海曙区,海曙区是宁波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浙江省资源型区域转型试点区,拥有很多知名企业,三个聚集指数都是位居全市第一名。

3.2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度结果分析

鄞州区将近130万人居于首位,鄞州区作为宁波市科技发展的大区,为全市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总数已经超过宁波市其他区,因此全市的科技人才总数有很大差距,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宁波市区域经济发展。

氯霉素标准样品,甲醇(HPLC级色谱纯),乙腈、蒸馏水、乙酸乙酯、NaCl、MgSO4、NaOH、醋酸铵、磷酸氢二铵均为国产分析纯,蜂蜜(5种不同品牌)购自超市。

4 结语

科技人才的规模大小和质量好坏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科技人才是国家用人单位中最优秀的群体,人才的流动和聚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关于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通过设计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度模型,分析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不论是相关性和方差分析还是回归分析,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兵,曾建丽,梁林,等.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3):120-126.

[2]裴玲玲.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科学学研究,2018,36(5):813-824.

[3]杨晓宇,张勇,郭艳.川南经济区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5):107-110.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18-0190-02

基金项目: 宁波市哲社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738634。

作者简介: 余薇(197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人力资源。

标签:;  ;  ;  ;  

宁波市科技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