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很到的提升,开发速度加快,大中城市皆在建设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管不到位会影响运营安全甚至出现危险,原因是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的难度加大以及难以进行协调。了解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保护区出现事故的原因以及发生事故的地点,对于运营保护加强监管,进行技术审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本文从管理要点进行探讨,确保措施落实。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增多,并且位置都在地下,客流量大,一旦发生运营风险以及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很大,给市民出现带来极大不便,给人民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周围的设施以及交通,工程等对轨道交通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设置了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保护区,安全控制保护区包括车站与隧道周边,出入口、变电站等建筑物的外侧10米内都处于安全保护区中。因此,对于轨道交通保护区管理有以下要点。
一、控制保护区事故分析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管线、树木,排水设施以及违反交通规定的行为和破坏交通工具的现象都会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带来影响。影响控制保护区内的安全因素有很多,既有线路或管道的老化带来的漏水漏电等问题的影响,也有在控制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给轨道交通带来的威胁,控制保护区内的其他设备以及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树木常常有侵入轨道交通的界限,对轨道集团的安全造成不利因素。
勘查作业事故也时有发生,比如2013年的深圳地铁3号线有钻管掉落到正在运行的轨道上,致使列车车头玻璃严重受损,列车也受到了停运影响,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原因主要为勘察方没有完善的手续,也没有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并没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因此这是一种违法违规的勘探造成的事故。另一起事故为2014年的广州地铁1号线,施工单位对轨道进行钻孔作业时,将隧道钻穿,导致列车时速受到限制,部分列车晚点,对列车运营安全以及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次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勘探人员擅自做主将孔位向隧道内移动越300cm,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勘探方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对其上岗前的培训以及教育力度不足,现场负责人监管存在缺失,共同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一起事故。同时施工作业事故也有发生,比如大厦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该工程导致地铁一处机房开裂,开裂原因为人工挖孔桩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是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因地铁结构不均匀而产生的沉降。
二、控制保护区管理难点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管理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对于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将带来较大影响。那么以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安全管理的几个难点:
(一)部分业主单位对控制保护区不了解,不知道控制保护区的重要性,对于控制保护区在事前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也不知道应该去进行审查,对于地铁巡查人员的告知也不以为然,不去地铁相关部门进行方案设计的审查。
(二)控制保护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较多,出现部门责任不明确现象,职责不够细化,导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各部门有推诿扯皮的情况存在,最终找不到为之负责的部门,造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并且各部门对于交通安全的意识不够,对控制保护区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相应的技术比较落后,没有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性技术。各部门之间沟通较少,信息不畅通,对控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没有统一的意见与政策,这些问题使控制保护区管理难度加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管理水平、工程期限以及风险控制的水平有较大的不同,施工单位难以对其进行的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告知,因此是控制保护区管理变得繁复。因为工程可能会穿过商业区或山体等特殊地段,监督部门不易对施工的每一个施工地点进行掌控,对出现的违规行为无法做到立刻发现及时叫停,特别是对于勘察工作这样的短期项目更是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三、控制保护区管理要点
控制保护区安全问题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城市轨道交通近几年才大规模的兴起,建设的太快,导致人们对其安全意识存在不足,并且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步伐,相关技术也不够成熟,大多引进国外技术,但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现象。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因素复杂,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管理要点着手,解决控制保护区安全问题,提高控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一)完善立法管理
对处于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政府部门进行审批是应征求地铁管理部门以及地铁施工单位的意见并采取书面形式。在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项目工程在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实施前,应向地铁管理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开展施工建设。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情形进行前期预测与把控,完善技术规范,提高控制保护区内防洪和设计标准。
(二)严格方案审查
控制保护区的审查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与考核,提高审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设计方案的审查制定严格的规范。审查是否有大面积加载作业,项目工程的基本模式以及施工大致过程。设备以及与轨道交通的位置关系。施工方案在进行施工前要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同时经过专家进行讨论协商最后才能实施。对其施工的安全性要到相关评估单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达到标准才可按照流程进行施工。
(三)加强施工监管
施工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施工工程的监管,实施完善的监管体制,对控制保护区进行安全巡查,防患于未然。监管施工工程是否有未向施工管理部门进行报备的情况,手续是否健全,施工过程是否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如过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通知停止作业,并且向执法部门进行报告,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应完善应急协调工作,遇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救援工作,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轨道交通部门作为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应急培训,提高自身的处置水平,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做到部门间交流畅通,信息及时共享,涉及到控制保护区安全管理的事情提前通报各部门以及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保护区监督巡查机制,建立安全信息平台,查看施工工程按照合理方案施工,做到文明施工,如有临时更改施工过程的情况要向管理部门申报。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要做好勘查作业,方案审查,工程监管等相关工作。勘查作业应做好审核工作,对于钻孔坐标进行核实,提前对现场进行检查,做好预测。对现场孔位进行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方案的审查根据位置不同而审查方向不同,在地铁建筑两侧对于土层的不同,主要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地铁建筑物上方的土层,根据坚硬程度,考虑带来的不同影响。因此,只有加强对安全保护区管理才能使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S]. 北京,2005
[2]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 101 号. 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S]. 深圳,2001
[3]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 140 号. 深圳市地铁运营管理暂行办法[S]. 深圳,2004
[4]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地铁运营安全 保护区和建设规划控制区工程管理办法[S]. 深圳,2013
[5]梁青槐,周世惊.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 都市快轨交通,2012,25(5):48 - 52
论文作者:黄健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保护区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作业论文; 地铁论文; 工程论文; 事故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