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的探析论文_宋玮

宋玮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50033)

【摘要】目的:对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的探析。方法:通过回顾早期和目前眼科麻醉技术的和药物的应用,并且根据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局麻患者所存在着的问题。结果:眼科的麻醉已经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其麻醉的技术和药物监测依然是存在着不足,并且大部分的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结论:通过列举国内外文献资料方法探讨眼科麻醉发展的思路,指出应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并且也接近了非全麻患者对于安全和舒适方面的需要,进而使其形成了当地的眼科麻醉的规划法,同时也建立起了专科麻醉的分支。

【关键词】眼科麻醉;现状;发展思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82-01

由于眼科手术飞速发展,手术病人并存病种类繁多,全身麻醉术及麻醉监测管理的应用与日俱增[1]。在我国,眼科的麻醉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主要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才开始起步,因为眼科专科的需要和发展,进而使其形成了专科麻醉。麻醉发展至今主要解决不能配合手术的部分患者的困难,应用的是常规的全身麻醉方法、药物与监测手段;而大部分手术仍采用局麻[2]。

1 资料与方法

1.1回顾早期的全身麻醉是以硫喷妥钠、安定等辅助镇静。常用药硫喷妥钠容易发生喉痉挛,不利于呼吸管理,且这些药物作用时间长,麻醉深度和时间不易控制。也有以非那根、氯丙嗪及哌替啶作为手术强化镇静镇痛药,但这类药物对循环或呼吸影响较大。氯胺酮为主的基础麻醉主要对象为小儿,由于间断肌注或静脉给药,术中容易造成麻醉药积蓄与苏醒时间延长,给药后容易出现呼吸抑制,造成患者缺氧紫绀;甚至增加眼内压。监护指标较为简单,仅有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通常只能以手触及患儿胸腹部运动或肉眼观察胸廓起伏监测呼吸。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普及与新的静脉麻醉药物的出现,使眼科手术麻醉更安全、有效。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强,并有一定的抗吐作用;咪唑安定是遗忘性较强的短效安定类药,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进行非插管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的应用,解决了大部分患儿手术的困难,而且使眼压稳定,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安全性比以往的基础麻醉提高,术中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以咪唑安定及丙泊酚、阿片类止痛药芬太尼、中短效肌肉松弛药和异氟醚等挥发性气体麻醉药为主的静吸复合插管全麻,适合时间较长、刺激较大,且不合作的眼科手术。此法缩短了麻醉苏醒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术中与术后的麻醉并发症。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以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适合老年人需要的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丙泊酚与芬太尼持续泵注的清醒镇静麻醉等。近年眼科麻醉的发展在技术、药物或设备上,与早期相比较,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这与眼科麻醉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是眼科麻醉还未形成具专科特色的规范化方法,许多新药和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未能应用于临床。1.2 局麻患者的问卷调查2012-12/2013-06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300例玻璃体切割术、斜视矫治术、眼球摘除术、复合小梁切除术、角膜移植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局麻手术患者问卷调查(表1,2)。焦虑评分为4 分:1分,无焦虑、紧张及肌紧张及窒息感;2分,轻度焦虑、紧张;3分,中度焦虑、紧张,有肌紧张;4分,重度焦虑、紧张,并有肌紧张及窒息感。口述疼痛评分为4分:1分,完全无痛;2分,稍有疼痛,可忍受;3分,疼痛,但尚可忍受;4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均有轻至中度焦虑(2-3分),疼痛不适则以轻度为主(2 分),但有些术式可有中至重度疼痛。

2 眼科麻醉的现状

眼科手术常采用局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熟悉眶部的骨性解剖结构,是决定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3]。目前眼科麻醉仍以较为传统的药物和方法为主,未形成规范化专科麻醉方法;监测手段较为简单,以心电、血压、脉膊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木生命体征监测为主,缺乏更精确和全而的监测手段,如脑电双频指数(BIS),旁气流式呼气末一氧化碳、血浆药物浓度监测等,也因此影响了技术创新与眼科麻醉的发展。大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轻至中度、少数甚至有较严重的紧张焦虑;部分患者存在轻至中度的疼痛不适,在眼底手术、斜视矫治手术等最为明显;各种手术疼痛程度也有差异(表1,2)。

3 发展方向与展望

大多数眼科手术仍在局麻下进行。虽然近年新的更为理想的局麻药和表而麻醉药应用可基本消除较多手术的疼痛,但不能完全无痛,由于患者因紧张焦虑和不适出现躁动不安、呛咳屏气,不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可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眼内压升高及出血而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而不同手术患者对镇痛镇静需要各异。上述局麻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手术和患者的要求。心理生理研究显示,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加速及窒息感,肌紧张度上升,疼痛增加,难以配合手术,并发症增多。对未来的展望: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有待努力打破传统观念,将现代化麻醉理论与眼科手术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不断总结与探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方而建议与展望。第一是目前现有的传统全麻技术,以气管插管全麻及小儿静脉全麻、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为基础,探讨更安全和有效的药物剂量及配伍,以期进一步完善传统的麻醉方法。第二是在眼科麻醉领域内,展开不同麻醉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研究人员工观察了异丙酚清醒镇静用于眼科手术,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镇静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眼压降低,这对刺激较轻、疼痛不明显的手术患者有利。

参考文献

[1 ] 诸葛万银, 程兰. 眼科麻醉后恢复室3486 例监护体会[J]. 天津护理,2006,03:1 51 -1 52.

[2] 陈红斌,陈家祺,陈秉学,杨远霞.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J].国际眼科杂志,2005,05:67-70.

[3] 杨松青,王根本.眼科麻醉应用解剖观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 992,02:1 1 4-1 1 5+1 58.

论文作者:宋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的探析论文_宋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