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长对打造教育强市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牛振亭

一位校长对打造教育强市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牛振亭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 461000

教育乃千秋大业,基础教育是千秋大业的基石,是教育这棵常青树的根系所在。基石稳而大厦牢,根系深而大树茂。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基础教育直接关系着家庭、国家、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许昌市的基础教育应如何发展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关乎许昌市 “富民强市”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课题。

许昌市的基础教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许昌市的基础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凝心聚力,打造许昌教育强市。

下面我以一个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管理者的身份汇报一下我对许昌市基础教育的思考,同时汇报我校在这方面的相关做法,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当前许昌市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讳言,目前许昌市基础教育的短板可以用“不足”、“不均”、“不优”来概括,具体阐述如下:

1.不足。

首先是经费投入不足,这成为严重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经费不足导致教学设备陈旧落后,不仅仅是有些传统名校发展缺少资金支持而遭遇发展困境,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更是普遍。还有师资不足问题,资金投入不足、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师生比例失衡、编制短缺、临聘教师流动性强、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随之产生。各种不足现象必然导致基础教育质量的不稳定乃至下滑。

2.不均。

主要表现在名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和招生政策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倾斜,重点学校的权利更多的得到保障、教育资源配备上会更加优越。这种做法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拉大,客观上造就了一批薄弱学校,这导致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强者先天优越,弱者先天自卑,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此外还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较落后。城市的教学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艺术专业教师欠缺,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也出现不合理现象。当然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不优。

长期以来我市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问题:偏重于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文化课教育,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就导致重文化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的后果。另外从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来说,学生的强烈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等相应比较薄弱。长远来看,这和我们的培养目标、教育理想存在不少差距。这里有传统观念、惯性思维做法、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体系等等全方位的原因。

除了理念不优之外,不管是从中高考成绩、还是教育品牌,许昌市都缺乏与周边城市乃至我省、全国的竞争优势,这也成为目前令许昌教育人备感焦虑的问题。

二、打造教育强市的具体措施

我个人对“教育强市”的理解:我心中的教育强市,首先应该是优秀教育人才的聚集地,大批优秀人才的输出地,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场;我心中的教育强市,应该是领导重视教育,全民支持教育,从而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我心中的教育强市,不仅能输出大批优秀人才,而且能吸纳大批优秀人才走进这个城市,从事教育事业,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心中的教育强市,应该是城市因教育而富足,城市因教育而美丽,城市因教育而幸福,城市因教育更文明。

第一个问题: 打造教育强市,政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1)打造教育强市,领导重视、营造氛围是关键,领导重视是打造教育强市最根本、最前提最重要的因素。“领导一重视,万难能排除”。政府重视,还应坚持不懈,全力营造全民支持教育、全民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上下若同心,其利能断金。

(2)打造教育强市,顶层设计、搞好规划是基础。政府要围绕教育强市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描绘规划图,搞好路线图。

(3)打造教育强市,明确责任、落实规划是根本。谁来牵头、谁来协调,如何推进,抓好目标落实是关键。2014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围绕教育快速发展形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就是推进教育强市最好的措施。打造教育强市,还要进一步完善好落实好联席会议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打造教育强市,政策倾斜、奖励人才是核心。政府除了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教育外,还要制定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性措施,同时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奖励性政策,筑巢引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从事教育。

(5)打造教育强市,创优环境、排除干扰是保障。政府应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个大问题:打造教育强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教育主管部门是教育强市大政方针的具体落实者。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突出“五抓”,即抓落实、抓管理、抓服务、抓引领、抓监督评价。具体来说,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1)教育主管部门要围绕教育强市目标,当好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参谋。

(2)应强力落实教育强市的各项目标任务。

(3)最根本的,要抓好对各个学校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抓好校长的管理。抓住了校长,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为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只有抓好校长的管理和培训,完善对校长的奖励和评价制度,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领各个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4)树立全面质量观,加强全面质量建设是教育强市的核心和生命。要引导各个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元的评价机制,促进各个学校在德、智、体、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全面提升,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搭平台创条件。

(5)教育主管部门要科学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采取有力措施,使优质学校做大做强,薄弱学校在优质学校带领下变得强壮,实现每个教育元素都优质,教育强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三个大问题:打造教育强市,学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打造教育强市,学校是落脚点。我们的体会是:

(1)用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是打造优质教育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近几年来我们遵循“共同成长,共享幸福,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认真贯彻“敬善诚敏”的核心价值观,以责任文化为核心,着力培养“有责任意识,有家国情怀,有科学素养,有人文精神”的现代中学生,不断引领学校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终身幸福负责,应当为社会进步助力,为民族富强蓄势。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责任教育的活动,让责任意识深入师生心田,责任教育已成为我校重要的文化特色。

(2)持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我们深入开展“修师德正师风练师能”活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引领教师师德提升、专业成长,同时学校不断改善教师发展环境,重视人际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建,切实提高教师从教的职业幸福感,真正打造“共同成长、共享幸福、和谐发展”的幸福校园。

(3)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打造优质学校的核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规矩”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在管理中我们努力实现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层次的转变,树立“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理念。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落实六字工作原则即“严、细、实、勤、恒、优”,实施全员量化考核,及时表彰优秀,督促后进,努力实现弘扬正气,激发活力的目的。

(4)质量是优质学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始终突出质量建设这一核心主题。采取一切措施,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深入开展“周周教研”、“全员听课”、“磨课赛课”等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逐步实现了校本教研特色化,形成了学校“导学、质疑、互动、达标”四环节的高效课堂模式,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5)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学校品牌、创建特色学校,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实验”特色:一是初高中有效衔接的特色;二是文理教育和体育艺术特长并重的多元育人特色;三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实验特色。这些特色,提升了学校品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三年荣获市长质量奖。

(6)以强带弱是优质学校在教育强市中的重要使命。作为优质学校,要在促进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强市中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学校,共同进步,为教育强市助力。

走进新时代,打造教育强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市教育人一道,同心同德,用心血和智慧,让教育与经济齐飞,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

论文作者:牛振亭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一位校长对打造教育强市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牛振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