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刊回忆录_小说月报论文

小说月刊回忆录_小说月报论文

《小说月报》忆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说月报论文,忆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顾晓悦 整理

整理者按:这篇文稿是我父亲顾冷观的遗作,系粉碎“四人帮”后所作。记叙他在上海孤岛和沦陷区时期,主编和发行《小说月报》的起因和经过、刊物主要内容及交往的作者,此外还记录了编辑刊物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

上海出版的以《小说月报》为刊名的期刊,大致有三种。最早的一种是1907年创刊的,二十四开本,主编是亚东破佛,由竞立小说月报社发行,但只出了两期就停刊了。另一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期由恽铁樵、王西神主编,鲁迅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发表于此。1921年12卷开始改由茅盾主编,成为培养新文艺作家的摇篮。第三种《小说月报》就是我父亲主编的。

“文革”结束以后,我父亲过去的文友秦瘦鸥等都有信来,邀约我父亲与他们共同整理有关“鸳鸯蝴蝶派”的史料。这篇《忆语》就与此有关。后来,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发表。现在摩挲着这些字迹苍劲有力的文稿,不由得悲从中来。所以略加整理和注释,希冀借贵刊一角,予以发表。

(一)

一九四零年十月,在雾满霜天的孤岛上海,《小说月报》创刊了,它由上海五洲书报社经销至本外埠各地区报摊和书店发行,出版者为联华广告公司。该公司出版的期刊不只是《小说月报》一种,约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曾出过不定期刊物《广告与推销》,上海孤岛时期出过定期月刊《上海生活》;嗣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又继续出版《文坛》与《茶话》等月刊。

一个经营商业广告业务的私营单位怎么前前后后会办这么些刊物的呢?

关于这一点,宜应先了解当时上海社会,商业经营方式与现时不同,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借广告宣传以推销其商品是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那时的出版商与广告商,犹如焦与孟①有分不开的关系。一张报纸,大型的如《新闻报》等,整版封面所占的广告地位或全版或半版,比比皆是。一个行销较广的杂志,封面与底封尽为广告所包占。如果,一张报纸或一个杂志没有广告,或很少刊广告便可推知其销路和收入。当然,有后台者例外。在物价腾空而涨的孤岛和沦陷区里,一般说来,报刊发行收入仅可对付油墨和纸张,要有盈利则全靠广告收入,似乎可以认为报刊杂志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了传播商业广告的工具。联华广告公司是一个经营比较得法的广告商,经手广告较多,与其把全部广告发给他人主办的报刊,不如自己办刊物刊登其手中的一部分广告,以增加营业收入为有利。道理还不仅如此,为传播商业广告而创办的杂志,反过来又发展了它本身业务。长袖善舞的广告商,可得“名利”双收,这是他们的目的。

至于办报部分也有相似之处,例如《新闻报》在当时日报中为行销广篇幅多的一家。由于广告多,日报挤不下,乃办《新闻夜报》,可以尽多地吸收广告,增加其收益。它曾一度与联华广告公司合作,以该公司出版的《上海生活》免费赠送给《夜报》订户,以示优待。其实,这是一种手段,它既发展了订户,又提高扩大了广告宣传的效果,营业蒸蒸日上,收益自然也增加了。然《上海生活》也因此而招徕了更多的广告客户,互相为用,好处自亦更多。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新闻夜报》被迫停刊,《上海生活》也同时停刊。《小说月报》的出版与上面这些介绍也许有一定的联系吧。

(二)

《小说月报》是三十二开本期刊。封面由擅长黑白画的广告画师张以恬设计,每期结合广告绘制成三色或四色雕刻锌版用重磅木造纸精印,期期更换,是具有广告特色的套色封面。正文内,广告地位约占文字的五分之一,文中多插图,铜锌版并存,每期道林纸精印,刊登宋、明、清字画者居多,由国画家申石伽供稿,并负责撰文说明。

该刊经常执笔者有谭正璧,杨荫深,吕伯攸,赵景深,陈伯吹,陈汝惠,予且,丁谛,胡山源,周楞伽,包天笑,张恨水,秦瘦鸥,徐卓呆,顾明道,程小青,郑逸梅,张恂之,范烟桥,周瘦鹃,毛羽,鲁思,林祝敔,钱今昔,谭惟翰,沈寂,朱慕松,陶冶等。

短篇小说中谭正璧的《梅花梦》为某剧团改编成话剧曾在“卡尔登”公演;张恂之的《兄弟为之》改编为沪剧在“新新”剧场上演。

此外关于话剧A、B制的争论以毛羽②、蒋旗③为一方,石挥④为另一方,分别在本刊与《万象》月刊上发表文章,引起了当时戏刊与小报的积极反应。

连载笔记的有:包天笑的《钏影楼笔记》,秦瘦鸥的《荷芬兰馨室随笔》,周瘦鹃的《苏州杂剳》,胡朴安的《南社诗话》以及吕子的《群经选解》等。《今人诗文录》是吕剑吾主辑的。执笔者都是当代江南名士,如冒鹤亭,金松岑,夏承焘,陈柱尊,钱名山,邓粪翁,白焦,申石伽,马公愚,郑质庵,沈禹钟,孔令俊,金问泗,梦焦,胡朴安等,唱和之作,每期多至数十首。

该刊创刊不久,即辟《学生文艺》栏,应征者都是大专学校的文艺爱好者。从廿六期起改名为《文艺新地》由丁英⑤主持,并举办文艺奖金,定期给奖。比较隆重的一次是借中法药房二楼召开的颁奖大会。除获奖者外,参加评奖的人如严独鹤、包天笑、沈禹钟等诸前辈也出席了大会。

连载长篇小说如下:

赵玉玲本纪………………………………张恨水

血仇………………………………………秦瘦鸥

换巢鸾凤…………………………………包天笑

梨园新记…………………………………郑过宜

鹦鹉声……………………………………程小青

剑气茄声…………………………………顾明道

风尘三侠…………………………………李薰风

此外有的长篇刊完后陆续增换的有:

浅水姑娘…………………………………予且

绿野仙踪…………………………………夏雷

赌窟奇案…………………………………程小青

小桃红……………………………………顾明道

花都蒙尘记………………………………危月燕

怪旅店……………………………………程小青

焦炭市……………………………………陈汝惠

燕归来……………………………………包天笑

《风尘三侠》作者李薰风,远居“北平”(北京),《赵玉玲本纪》作者张恨水内迁重庆南温泉,由于上海沦陷,邮寄阻隔,只刊登了十来期,都没有完篇就中断了。包天笑的《换巢鸾凤》从创刊起连载至四十二期结束,是本刊小说中最长的一篇,后由该刊出版单行本问世。其次是程小青的《鹦鹉声》刊至廿四期结束后,为世界书局编入《侦探丛书》组里出版。

(三)

办报难,办杂志也难,是当时的实情。人工、纸张、书报检查,要闯过这三关谈何容易?物价飞涨是尽人皆知的事。一本杂志出版了,交给经销的书报社不一定就可以拿到现款,须待下期出版时才结算上一期的书款,这是一难。白报纸一令与当时的一匹龙头细布等价,有了现款,还一时买不到现货,这是二难。排好版送检大样,是否通得过,这是三难。回忆当时所用的白报纸,大都是加拿大进口纸。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纸没有进口了,乃用一种灰色的再生纸。纸质不好,易脆易裂,上架开印时,报废纸多,又是一种损失。以后想法向《新闻报》购买它剩余的卷筒纸纸脚应付。可是好景不长,纸源不继,最后也只能用灰报纸了。承印该刊的一向是“科学印刷所”,所方为了保持币值不受物价上涨影响,要求与之签订定期合约,一次付清几期印刷费才能保证如期出版。那时另有一家英商办的“美灵登印刷所”(兼营外商广告业务,可谓与出版《小说月报》的联华广告公司是同行)承印条件比其他印刷厂灵活,签订了长期现款合同后,还可以供应纸张。该刊为了解决出版问题,就跟这家印刷厂签订了长期合同,不料情况在变化,该厂因上海沦陷而易主,所签的合同,没有满期,即为借故毁约。合约上明明写着供应白报纸而他们就是不信守履行。该刊物意识到,环境越形险恶,还是不与计较,免生麻烦,不得已乃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出至四十五期停刊了。

注释:

①焦赞和孟良是杨家将杨六郎的部下。

②毛羽是父亲顾冷观在金陵大学的同学,原系剧评家,四十年代是《时事新报》的编辑。

③蒋旗就是唐纳,江青的前夫;著名的戏剧家,编辑,作家。他与毛羽是同事。

④石挥当时是上海话剧界红极一时、光芒四射的明星,被称为“戏痴”。从1942年12月起话剧《秋海棠》在上海卡尔登剧场率先公演,石挥饰秋海棠,沈敏饰罗湘绮,张伐饰袁绍文,火爆程度前所未有。于是由夜场一场增演到日、夜各一场。这样石挥无力每天演二场,逐用A、B制交叉演出,而引起争论。后来文艺界“和派”出面调停,中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至1943年5月,话剧《秋海棠》连演200多场,场场满座,叹为奇观!

⑤丁英是解放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丁景唐的笔名,时任《小说月报》助理编辑。

标签:;  ;  ;  ;  ;  ;  ;  ;  

小说月刊回忆录_小说月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