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要提升沟通与协调的意识论文_储为权

教育管理要提升沟通与协调的意识论文_储为权

浙江省宁海县长街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315601

有研究表明,一个管理者的能力:15%是专业知识,85%是沟通与协调的能力。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没有沟通与协调就没有思想的交流,也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对上有教育局、镇政府,下有学校,处于“夹心层”的教育管理者尤其更加需要沟通与协调能力。在教办对学校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协调,要不断磨合外部资源得到有效黏合;二是内协调,有效提升从教办到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班子队伍、教师队伍都是和谐的,既有热情也有激情的状态。

那么怎么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呢?要增强沟通与协调的意识,善于交流合作,掌握沟通与协调的方法。

一、外部的沟通与协调

教育管理部门要思考如何和社会做好沟通与协调,学校不可能独立存在于某一地方,有效地和社会沟通,合理地利用学校以外的社会资源,如当地党委政府、中心村、派出所、电业、银行业、医院等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宣扬学校、支持学校、爱护学校、发展学校,如果教育部门没有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1.做好参谋,为学校发展铺垫。

一是主动接触领导,汇报全镇教育的现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打算以及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哪些是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哪些需要领导解决的。让领导对本镇教育全面了解,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抓住领导下基层调研的机会,在汇报成绩的同时,及时提出学校存在的困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校一些设施设备的更新,就是在开学工作检查中领导现场办公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树立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通过与外部的沟通,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其同心协力,齐思广义,就会扩大学校的影响,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会形成人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2.理顺关系,为教育发展服务。

一是腿要勤,安排合适的时间到各部门去走走,拉拉家常,说说当今教育体制的利弊,也可以描绘一下学校发展的远近期目标,听听他们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反复几次,拉近了距离。同时我们能够做到的、社会要求的、力求满足社会要求,尤其是对入学、升学等敏感问题实行阳光操作,不因贫富贵贱而区分对待,要在学校当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要继承和发扬良好的传统美德,用师生共同的道德标准去影响和净化社会,努力形成学校是文明的净土、服务的楷模的光辉形象。二是心要诚,做事先做人,人格魅力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大度、大气,另外对老百姓要求办的事情尽力办好并要有反馈,树立诚实形象。

熟悉了,心近了,渐渐地事情就好办了,也让社会形成一个意识,教育的事情我们都要大力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当中。

二、内部的沟通与协调

校(园)长是系统中的精英,校(园)长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办学的质量和档次。多年来,我与校长们的交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鼓励校(园)长走出去培训、进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次培训我们不追求全面提高,哪怕是一个专题或者说是一个专题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对我们的管理有所启发的话,那也是收获。二是鼓励校(园)长办学要有思路、有主见,做一个有个性的校长。三是相互探讨管理中的细节,校长应该做什么?如何放权?如何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在探讨中提高,在探讨中成熟。

而我们知道每个个体情感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能进行沟通协调则体现着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亲和力,若教育管理领导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是形成校长、学校班子凝聚力的基础,是学校获得较强群体凝聚力的源泉。所以我们鼓励校长要善于运用交流合作,促使学校内部形成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对教师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教师找到归属感、成就感,促进教育各项工作的和谐有序的发展。

1.营造经常性的交流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主动和校长就教学和管理等各方面坦诚地交换意见,取得校长的信认和支持,教办层面更要主动地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合理需求,坚持事后处理,不如事中控制,更要事前预防,要求校长要学会化解矛盾的方式和方法,要承认教师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师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表现存在是合理的,重要的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们,坚持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同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应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倾听教师的“心声”。只有倾听,才能一起营造人际团结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才能站到教师的立场上,理解教师的心理,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引领他们事业的发展;才能与师生一道分享教育或教育人生的幸福。

2.要学会与校长、领导班子内部的沟通。

因为班子内部的成员的思想是丰富的,年龄和经验是有差异的,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核心作用,放权而不干涉,监督而不控制,充分的信任、必要的关心是需要的,任何人到了一定阶段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使其得到尊重,其积极效果往往大于物质奖励。如果校长对教师不信任,会使教师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尊重教师,不居高临下,不分亲疏远近,靠威信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才能获得教师的信任,才能唤醒教师的工作热情。要经常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与肯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实践证明,被广泛认同的教师才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信任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对教师的信任其实就是培养教师对校长的感情。如果校长们对教师不信任,那么也同样得不到教师的信任,管理就无从谈起。校长们应该首先采取行动,以诚相待,主动对教师表示信任;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了解、分析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真正给与教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制定教师的发展规划,不断地挖掘教师的优点和特长。

3.教育管理者要学会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要注意沟通的环境的选择,与校长或班子成员谈心时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在要乘车的时候,也可以在散步的时候,但一定要选择在有利于其身心放松的环境和时刻。然后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一定不要居高临下,语气生硬,拿出批评的腔调,要知道柔和平静包含着无穷的力量。和老教师谈话不能直呼其名,要尊敬他们,要求校长在和老师谈话的时,不能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更不能一边谈话一边干其他事情,同时我们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呼声,多听听老师的想法,善于做一个倾听者。

4.除了工作以外,在生活方面,学校管理者也要做到随时关注关心。

学校管理者与学校是一个整体,只有每个校长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不可分割,才能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总希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氛围。主张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在管理中要以德服人,表现为宽松的人文主义管理方式,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参与意识、创造精神。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校长、班子也是人,难免家庭等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育管理部门不关心不支持的话,他们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是比较低落的。我们作为管理学校的机构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关心工作,使其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当然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尊重、信任、沟通,都应建立在对学校的尊重与贡献上,如果情感管理的指向不是为了学校事业的发展,那么,情感管理就会失度。失度的情感管理会使教师觉得学校管理不严,有空可钻,甚至会觉得无章可循;或使教师产生惰性,认为什么事都应当依赖学校加以解决,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所以沟通与协调要有很多技巧,说服教育是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说服教育使大家能够同心同德,步调一致,而命令只能使大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调动不起人的积极性;采用制度和批评、惩罚等手段,达到沟通与协调的目地,用以约束指挥人们的形为,最终形成合力;做到利益均衡,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民的合理需求,实现学校的既定目标,最终通过老师的内在的努力达到学校内部的发展目标。

总之,沟通无止境,和谐是必然,学校要发展就要学会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校要和谐才能有效地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最终实现管理出效益、沟通出力量的良好局面。

论文作者:储为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教育管理要提升沟通与协调的意识论文_储为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