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李永昌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李永昌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徽砀山 235300

摘要:当前,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使用较为广泛,其能够防止由于建筑自身沉降或是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问题,为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提供了更好保障。因此,探究并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施工技术

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施工作业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作业质量问题频频出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及作业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增强对质量管理的完善,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施工作业质量,并能够利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提升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施工作业成本。后浇带施工作业作为建筑施工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及施工进度是极为重要的。

1建筑工程当中的后浇带施工

1.1后浇带技术

后浇带就是在底板、墙壁、梁对应的位置设置临时形式的施工缝,其符合建筑工程的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能够避免沉降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现象。可以让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更加科学和高效,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技术一般有三种形式:平直、阶梯与企口缝,阶梯和企口的效果与质量都是非常良好的。

1.2后浇带施工的功能和作用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包括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以及温度后浇带,可以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沉降问题,大大降低裂缝和因为温度应力产生的结构变形问题。后浇带在施工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保证两端混凝土已浇筑了一段时间,完成了大部分的凝结、收缩工作,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裂缝的出现。后浇带施工的作用在于可降低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块较大而产生的体积收缩、长度被限制的问题,同时可降低水泥水化热反应中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可有效降低温度收缩应力,保证混凝土温度合力。在具体后浇带施工时一般采取分阶段、分块、分期进行,一方面可降低结构温度应力产生的结构裂缝和结构变形问题,另一方面采取分段流水施工也是为了能够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可避免对材料的浪费,实现对机械设备、材料的充分利用,最终可有效降低施工的难度、减少施工量,节约施工成本。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时间的选择

想要如期保质的完成后浇带施工,施工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混凝土构造施工中,由于其收缩性问题的发生时间在60d以内,因此后浇带施工时间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的发挥程度。针对施工工艺的差异性,相关人员应当使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后浇带施工时间的确定。例如,在裙楼或建筑的施工中,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间的确定时,需要在检查建筑的沉降情况后完成。要确保其施工在建筑沉降后展开。同时,为了保证后浇带能够在建筑施工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相关人员还需要完成后浇带施工期限的确定。此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建设状况等完成确定。通常情况下,这一时间应控制在2个月之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

后浇带施工常常是在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材料。在选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要避免使用压力收缩性的混凝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后浇带施工工艺。此外,混凝土在配置建筑材料的时候,要严格控制配比来满足后浇带施工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模块的侧向压力符合相关的要求。并且,要包含混凝土模板的钢丝网结构,实时的监控混凝土振搅的整个过程,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外溢问题,为后续的后浇带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合理设置后浇带

①施工图纸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要求明确后浇带间的距离,结合四季外界环境对后浇带施工的影响合理设置距离。②要注意提高建筑结构整体配合度,也就是通过分层分段施工,控制钢筋的受力,使钢筋能均匀分布,避免因为钢筋布设的不合理而出现结构受力不均衡的问题。③后浇带具体施工位置应该处于应力最小的地方,不能设置在剪力墙中间位置,而要设置在构件反弯处。在选择断面形式时要求保持断面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一致,避免在浇筑后出现裂缝问题或者因为受力不均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等问题。

2.4模板支设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来完成模板支设工作,合理对两侧断面形式进行确定。当地下室具有防水要求时,则不宜将后浇带设计为直槎的形式,而且不宜在底板钢筋上进行后浇带钢筋骨加的焊接。由于后浇带具有相应的侧压力,这就需要在模板支设施工时需要做好加固处理,并保证模板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当后浇带留置位置位于墙板上时,在进行后浇带两侧面模板支设时,宜根据钢筋间距,并将松木板锯成小口作为侧模,锯口缝隙宜采用胶带纸进行粘贴,利用木方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梁板后浇带底模支设过程中,宜利用钢管架来进行加固处理。当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值情况下,不宜拆除后浇带支撑。

2.5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等位置的杂物、杂质等展开全面清理。在实际的后浇带浇筑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控制两侧构件表面能够在一天及以上保持湿润。要清理钢丝网处的杂物以及后浇带施工中产生的积水,避免钢丝网产生锈蚀,从而导致后浇带质量的下降。应当清除周边松散的混凝土,预防连接裂缝的发生,导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在后浇带施工中,若是使用了水平后浇带,则必须要控制钢丝网实际承受的侧压力,并在保障钢丝网高稳定性的基础上展开混凝土振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振捣器,并控制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问题的发生。

2.6垂直缝控制施工技术

为了保障后浇带混凝土的紧实度,在后浇带垂直缝施工中,相关人员可以使用钢钎完成施工裂缝的振捣。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对冲洗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与工序,确保后浇带与原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具有高有效性。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最科学的温度为10℃,在这一温度下,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膨胀、收缩结合度更好。同时,要实现科学合理的时间控制,保证能够在3d之内完成施工,避免混凝土干裂、裂纹等问题的发生。

2.7养护技术

对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十分重要,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等到混凝土成型后再养护,一般情况下,首先将保养布覆盖在混凝土上,完成浇筑工作后12h内依次进行养护,实行浇水保温养护28d后,将临时护栏安装在周边,避免产生各种人为损害。完成规定养护期限后,及时处理拆除临时防护栏,并将专业养护液涂抹在上面,设计到混凝土的各个位置。先确保模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做好周边环境的维护工作,严禁随意拆除这些设备,然后进行后浇带的封闭,避免将各种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放置在后浇带附近。

3结语

后浇带操作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被普遍运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身不具备替代性。实际操作时,需要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材料、施工力度、浇筑时间,针对建筑的具体位置,合理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缓和建筑的裂缝和不均匀沉降,提高建筑性能,增强其使用寿命,保证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郭章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488-489.

[2]况

论文作者:李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李永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