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民主(的)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考察论文

列宁“民主(的)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考察论文

列宁“民主(的)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考察

李贤利

(济南市人民政府 督查室,山东 济南 250099)

摘要: 面对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形势,列宁包容吸纳国内外社会民主党人关于 “集中制”的批判意见,努力适应社会民主党工作环境新变化,吸收借鉴工人、农民、士兵苏维埃组织罢工运动、号召反抗压迫、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勇挑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革命重担,自觉推动集中制思想发展成为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有利于消除党内思想分歧,应对党内分裂行动,摆脱党内组织危机,保存、巩固和扩大党的力量,鼓动发动俄国工人运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特殊的时代背景、丰厚的精髓要义。

关键词: 列宁;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 (的)集中制

“民主 (的)集中制”,是列宁适应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形势发展需要,消除党内外思想分歧,应对党内分裂行动,摆脱党内组织危机,保存、巩固和扩大党的力量,鼓动发动俄国工人运动的正确决定与明智选择,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特殊的时代背景。

一、列宁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列宁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直接发轫于他的 “集中制”理论。

(一)集中制是在非法地下工作条件下,鼓动发动工人进行自觉阶级斗争的必然选择

发动俄国社会主义民主运动需要组织。列宁指出,在官僚特权不受限制、专制势力异常猖獗、单个工人无能为力的时代,工人阶级为了自卫,必须组织起来,集中成为一股力量,讨论共同需要,采取共同行动,进行共同反抗,争取共同利益。首先,组织是鼓动工人罢工的前提条件。列宁指出,为了顺利地组织推动罢工,必须保障好工人即期生活需求,通过发起募捐、建立工人储金会等办法,改善罢工参与者物质待遇,解决罢工参与者生活温饱问题;必须满足好工人预期生活需求,通过散发传单、通知、号召书等方式,在工人中间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组织工人团结起来争取改良工作条件、改善生活待遇。做好这些工作, “都需要组织” [1]88。其次,组织是开展秘密工作的必要条件。列宁指出,在黑暗、非法工作条件下,为了顺利开展党的工作, “为了保卫自己免受宪警迫害,为了隐蔽工人的各种联系和关系不让宪警发现,……就更需要组织” [1]88-89

组织社会民主主义运动需要集中。首先,集中领导是一切革命运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列宁强调,一切革命运动,必须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核心, “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就不能持久”[2]118。其次,集中领导是社会民主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必要条件。作为“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体”[3]167的各社会民主派的革命力量、革命小组和革命组织,为了尽快把局部的、行业的工人斗争转变为全国的、整个阶级的工人斗争,把自发的工人斗争转变为自觉的工人斗争,把工人的民主主义斗争转变为一定政党的“争取实现一定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斗争”[3]166,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各方思想意见,尽快做出决策安排。因此, “集中制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完全的统一就不能对专制制度发起总攻”[4]。第三,集中领导是俄国社会民主运动胜利发展的根本保障。1895年,列宁运用集中制原则,整合彼得堡市内的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协会自上而下分别设立中央小组、区小组、工厂小组三级机构,集中优势力量在工业无产阶级中间进行宣传工作、鼓动工作,先后组织发起了15次工人罢工,取得了9次胜利、1次妥协的战绩,显示出巨大威力,推动莫斯科、基辅等地社会民主党派力量、小组、组织纷纷改组成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并在此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一个统一的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二)集中制是在党内斗争激荡的情况下,促进工人自发运动同革命政党活动密切结合的必然选择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伊始,就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列宁等一些党的早期革命家、中央领导机构和地方组织的创始人、卓越活动家先后被逮捕入狱或被判处流放, “在战场上被扫荡殆尽” [5]38。党内成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一部分新成员组成的“青年派”粉墨登台, “青年派”崇尚经济斗争,沉迷于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醉心于改良主义,反对武装起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降低歪曲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满足于组织工作的 “手工业”方式,反对政治斗争、政治组织、政治鼓动,反对建立一个组织上稳固有力、行动上集中统一、根脉上纯粹先进的秘密革命家组织,阻碍了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影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增长,损害了党的事业发展,破坏了社会民主党的集中统一。“反 ‘经济主义’的公开斗争愈来愈迫切和不可避免。”[5]38身处东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列宁十分关心党的前途和命运,相继撰写了 《我们的纲领》 《我们的当前任务》 《迫切的问题》等理论文章,呼吁全党 “克服狭隘的小组习气” [3]166,健全适合国情的组织形式,保持全党经常的联系,凝聚全党共同的意志,团结全党统一的事业,推进全党共同的工作,维护革命的纪律,提高革命的技术,集中革命的力量,重塑一个 “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3]167,构建一个反抗专制政府疯狂迫害和资产阶级残酷压迫的 “比较巩固的堡垒” [3]171,吸引一切战斗的民主分子,利用一切革命的进步力量,摧毁沙皇专制的警察国家。

课的最后,介绍了各种量角工具,甚至是有别于量角工具但又与角有关的经纬度,意在给学生开拓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905年1月3日,俄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工人举行罢工,随后其他工厂和制造厂纷纷响应,很快演变为彼得堡工人总罢工。1月9日,彼得堡工人罢工游行遭到专制政府的野蛮镇压和集体枪杀,激发了莫斯科、科夫诺、维尔诺、里加、布梁斯克、基辅、哈尔科夫、奥德隆、巴东、巴库等地工人相继罢工,从而点燃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硝烟。5月,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的纺织工人最早成立了151人的罢工领导机关——工人代表苏维埃,每天召集一次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研究罢工策略,提出罢工要求,最终实现了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确立了革命秩序,建立了工人警察和人民法庭,影响了舒伊、科赫玛、杰伊科伏等地的工人罢工,并震发了农民运动激情。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农民也组织成立了农民委员会,依靠这些组织把地主驱逐出乡村。6月,黑海舰队 “波将金”号水兵起义,士兵们选出了军舰委员会,做出了革命的决定,开创了士兵参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10月,莫斯科铁路工人、邮政工人、电话工人相继停工,教师、医生、教授和大学生先后参与战斗,迅速汇聚成全国性政治大罢工。大罢工期间,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联合会,彼得堡、莫斯科等大的工业中心城市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海参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成立了士兵苏维埃,波罗的海沿岸一带、沙拉托夫省、高加索等地成立了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在群众性的政治罢工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的广大工人群众的非党组织”[10]207,纷纷出版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公布罢工决议、提出罢工要求、发出罢工宣言、鼓动工人罢工,实现了从罢工领导机关到群众斗争领导机关的转变,唤起了千百万劳动人民参加政治组织、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显示出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领导力和战斗力,最终逼迫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 《十月十七日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公民人身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立即举行国家杜马选举。工人、农民、士兵苏维埃领导下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暂时性胜利,开创了一条属于无产者的 “走向自由和社会主义的艰巨而又正确的光明道路”[10]58

镇长在办点的村里转了一圈方才回来,待他回到镇上走近镇政府大门才想起,牛皮糖已经被关了几天了。于是连忙同村长孙滑头开着车,买了一袋米,一桶油,两只猪脚,一条烟,两瓶酒到了派出所,接牛皮糖老爹。

(三)集中制是在党的内部分裂的情况下,领导地方组织全部活动,执行党的决议的必然选择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即明确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最高机关地位,规定了定期和紧急两种大会形式,但没有明确大会的职权、任务。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孟什维克派拒绝执行代表大会决议,拒绝通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方式来解决党内分歧。1904年8月,列宁发起召开了22个布尔什维克的会议,发出了召开代表大会的通知,发布了告全党书,强调摆脱党的软弱地位、结束党内混乱、壮大党的队伍、捍卫党的尊严、争取党内统一、实现合法工作的唯一出路 “就是立即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 [11]70。在列宁的坚持下,由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共同参加的党的第四次 (统一)代表大会通过的 《组织章程》确定: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由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每年召开一次,正式确立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1908年,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重申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但由于革命形势日益严峻没能坚持下来,直到三年以后才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 (布拉格)全国代表大会。

列宁耗费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与孟什维克进行会晤、商谈、辩论,并在1903年10月召开的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内关于集中制争端的来龙去脉,批判揭露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思想。会上,孟什维克则采用 “一种不体面不光彩的斗争手法”, “大肆散布根本无法核实的造谣中伤” [7]58,责难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工作,无谓破坏列宁的集中制原则,迫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派代表退出大会,并趁机非法修改国外同盟章程、私自增补党的中央机关,公然对抗列宁的集中制立场, “败坏和瓦解党的组织”[7]267。一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则陷入了机会主义, “调和情绪占了优势” [7]47;一些中央委员会委员实际上都变成了官僚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 “而不是革命者”[5]434,“集中制已经被马尔托夫派无可挽回地破坏了”[5]434

俄国在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各大阶级阶层纷纷登台亮相,发表声明、发出要求、发布纲领,展示自己的阶级实力,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明确自己的立场倾向。革命虚幻的胜利和高涨的形势,迫切要求社会民主工党回答回应工人、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参与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现实的、真实的、迫切的新问题,进一步明确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参与形式和目标任务,保证党始终沿着正确的坚定的方向前进。在党的组织问题上,分歧严重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又该何去何从,采取什么策略呢?孟什维克研究提出了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按照民主 (的)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12]的决定。为适应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并综合考虑卢森堡的意见和孟什维克代表会议的决定,列宁尝试探索出一种既适应俄国革命斗争特殊条件,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还得到各派政治力量普遍认可的新型政党组织形式。1905年12月,列宁提出,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11]119,公开地、正面地回应了孟什维克实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倡议。1906年3月,列宁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行的”[10]214。列宁坚信,切实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诚恳地和始终如一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就能保证党不发生分裂,保证党内思想斗争能够而且应当同严格的组织上的统一。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 (统一)代表大会使 “党内民主 (的)集中制成为一致公认的原则”[13]写入党的组织章程。列宁的民主(的)集中制理论进入具体操作层面。

二、列宁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列宁倡导的 “集中制”引发了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派的激烈讨论。随后,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过程中,列宁综合考量国内外社会民主党派政治斗争形势,积极适应社会民主党工作环境变化需要,有效借鉴苏维埃组织罢工运动、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勇挑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历史重担,自觉推动集中制思想发展成为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

(一)国际社会民主党派反对意见的包容吸纳

中国农药在全球而言具有相对比较大的优势,是全球农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蓝天行动、江苏沿海263行动、长江大保护等等都对农药当期生产及长远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有效地教学应为孩子提供有价值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大多还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的。主题背景下的晨间户外锻炼活动是以主题为背景,教师结合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各种形式、有侧重的投放材料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关注幼儿各种经验、能力的综合,让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有了更多的探索内容,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培养体魄健康、乐观向上,积极勇敢,敢于挑战,个性发展的人,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以发展。

第二国际著名左派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卢森堡赞同俄国实行集中制,强调社会民主党作为俄国无产阶级共同利益的代表, “处处都自然要努力把工人阶级的一切民族的、宗教的和职业的集团团结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党”,建立一个“统一的紧密团结的工人政党”[8]502。但卢森堡反对实行列宁式的 “极端集中主义”和 “无情的集中主义”[8]501。第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不仅党员数量少,而且普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尚未形成为一个“有阶级觉悟和有判断能力的无产阶级先锋队”[8]504,缺乏实行极端集中制的政治先决条件;第二,集中制不是 “在工人运动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实现的绝对概念”[8]505,在党内机会主义流行泛滥时期,简单粗暴、机械强硬地实施极端集中制,违背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演进规律,陷入 “一再跟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开玩笑的主观主义”[8]517。第三, “集中制”把党的组织基础建立在 “党的战士对党的中央机关的绝对的和盲目服从上”[8]503,在党的核心和普通党员之间筑起了 “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壁” [8]503,阻碍社会民主党 “健康生命的脉搏跳动”,受害的终究“会是社会民主党自己”[8]517。卢森堡的批判对列宁产生巨大震动,列宁随即写了 《进一步,退两步——尼·列宁给罗莎·卢森堡的答复》,感谢卢森堡揭示了 “奴隶般的顺从对党的严重危害性这样一个深奥的思想”[9]35,反驳了卢森堡避实就虚的“各种各样的骇人之谈”,但他此后的言论和著作中很少再出现 “集中制”的字眼。

(二)苏维埃群众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借鉴

1900年,流放期满的列宁创办 《火星报》,积极宣传、践行党的集中制理论。一是研究论证实施集中制的必要性。列宁强调:一个 “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 [2]118的领导组织是革命运动维持长久的组织需要, “没有一个在任何环境和任何时期都善于进行政治斗争的坚强的组织,就谈不到什么系统的、具有坚定原则的和坚持不懈地执行的行动计划”[6]。二是突出强调实施集中制的重要性。列宁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 “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3]336。因此,要想推翻沙皇专制和资产阶级统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必须建设成为一个 “坚强的组织严密的党”, “把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力量和俄国革命者的一切力量联合成一个党,并能使俄国一切生气勃勃和正直的人都倾向于这个党”[3]337-338。三是深刻认识实施集中制的紧迫性。列宁认为,当时党内流行的 “广泛民主制”,不过是 “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 [2]132,没有经受任何一个革命组织的革命实际检验, “既很幼稚,又不体面”[2]133, “只会便于警察进行广泛的破坏”[2]132。因此,为了减少党的损失、保存党的实力、维护党的力量,迫切需要 “把所有秘密的职能集中在数量尽量少的职业革命家手里”[2]119,尽快建立起来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

(三)政治领导工人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

《十月十七日宣言》不过是一则纸上宪法。“口头上作了让步”[10]65的沙皇政府暗地里准备反扑,在被迫颁布立宪宣言的同时偷偷地策划实施一系列破坏革命行动, “用它的尸毒来毒害俄国”[10]57:宣布人身不可侵犯,但拒不释放那些因反抗专制制度而被捕入狱、被流放的政治异见分子;宣布集会自由,但却派兵封闭大学,把守校门,严禁进步青年学生随意出入;宣布出版自由,但却查封革命报刊,没收革命刊物,禁载革命信息;宣布法制的大臣取代黑帮大臣的职位,但却默许纵容黑帮分子肆意绑架、毒害、枪杀革命人士。所谓的君主立宪“都不过是一种幻象、泡影、转移视线罢了”[10]66。面对沙皇政府的反攻,以立宪民主党为首的自由资产阶级害怕失去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敢同官僚制度彻底决裂,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削弱革命、制止革命。形式上自发的、组织上涣散的、行动上不坚定的、认识上不彻底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等非党组织,经受不住反革命军队的反扑,担当不起捍卫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的历史重担、艰巨使命。孟什维克派刻意回避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任务,不但自觉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甘愿沦为资产阶级的附庸;而且阴谋篡夺苏维埃领导权,抵制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 “在革命时期对工人阶级实行政治领导”这一“空前重要而艰巨的新任务”[11]77历史性地转移到有组织、有原则、最先进、最革命的布尔什维克肩上。列宁研究分析了党的政治活动条件,认为党以前秘密工作时期采用的集中制工作方式 “在很多方面都已过时”[11]117,今后应当在保存党的秘密机关、坚持党的集中领导的同时,抓住 “工人们迫切要求建立组织的心情”[10]66, “最广泛地利用现有的比较广泛的自由”[10]77,公开地、大胆地采用“新的方式”[11]117,建立大批新的、公开的、半公开的党的 (以及接近党的)组织。列宁在这里提出的 “新方式”,迎合了政治自由条件下的工作新环境,明显区别于非法地下工作条件下的 “集中制”。

(四)着力增强党派政治实力的妥协结果

列宁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继续坚持斗争,“尽一切可能来保卫用极大精力建立起来的全俄一切社会民主党人的统一的党内联系”[7]415。1904年5月,列宁发表 《进一步,退两步 (我们党内的危机)》,批判党内的机会主义错误,捍卫党的组织原则,强调集中制 “从原则上确定了解决所有局部的和细节性的组织问题的方法,……是唯一的原则性思想,应该贯穿在整个党章中”[7]236

三、列宁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的精髓要义

列宁的 “民主 (的)集中制”思想,兼顾了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实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实践证明,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这些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运动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质,因而冬季运动应避开大雾天气。

(一)坚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权力地位

遗憾的是,列宁的 “集中制”思想只得到党内少部分人的支持, “大批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则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狭隘观念”[5]266。围绕集中制问题,列宁及其追随者在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同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 “造成党的 ‘多数派’和 ‘少数派’的新划分”[7]385。会后,少数派即孟什维克攻击党的集中制是 “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 “机械主义” “非社会民主主义”,污蔑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是 “专制”“党内独裁” “党内首长的专制统治”,诬陷党的定期汇报制度是 “盲目服从” “死板纪律”,诽谤党的组织是可怕的 “工厂”,贬损党的部分服从整体和少数服从多数是 “农奴制”,诋毁中央领导下的专业分工是 “小轮子和小螺丝钉”,使党处于极其严重的组织瓦解和思想混乱的状态。

(二)坚持中央领导机关的统一

列宁指出, “没有统一的领导中心,……党的真正统一是不可能的。”[14]156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虽然选出了中央委员会作为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但同时又赋予了地方委员会完全独立活动的职权,强调特殊情况下可以拒绝执行中央委员会命令,客观上形成中央与地方党组织的对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了互不隶属的总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等三个平行机关,形成三权鼎立态势。1906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 (统一)代表大会 (斯德哥尔摩)倡议统一党的最高中央机关,认为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体代表大会选出, “指定党中央机关报的编辑部等等”[11]139。但由于孟什维克派占据代表多数,他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1907年,由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共同参加召开的第五次 (伦敦)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中央委员会的实际领导地位,首次将中央机关报编辑部置于中央委员会监督之下开展工作。但由于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既有一些反动的孟什维克派代表,也有一些政治摇摆的各民族社会民主党组织代表,因此布尔什维克派代表在大会结束时又自行召开会议,选出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中心机关,社会民主党统一的最高领导机关实质上依然没有建立起来。

纽约电影学院在对表演技能的分解上更为实用,通过课程可以看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行动、交流倾听、剧本分析和人物创作。在《动作》课当中,该学院从“表演即行动”出发,通过独角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能力,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对表演的综合素质进行掌握;在《Meisner(迈斯纳方法)》课程当中,学生要重点掌握影视表演当中非常重要的交流与倾听的能力;通过《Scene Study(片段学习)》课程,学生要学会如何分析剧本和人物,以及对人物进行呈现等等。通过上述的一系列课程,学生可以基本掌握表演的基本技术。

(三)坚持全党服从中央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拒绝参加党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选举投票;会后不但拒不执行党的代表大会决议,拒绝进入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工作;而且妄议党的集中领导, “破坏代表大会的威信,贬低它的意义和权威性”[7]201;还私下进行分裂活动,暗地里篡夺了党的总委员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实质领导权。列宁坚决反击孟什维克的阴谋活动,坚持还原党内分裂冲突的事实真相,坚定维护党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代表大会有关决议成果。一是捍卫党的代表大会权威。党的代表大会由享有全权的组织代表组成,是党的最高机关, “作出的决定应当是最后的决定”[14]154,必须绝对服从、无条件地执行。二是捍卫中央机关权威。 “党的下级机关当是服从党的上级机关”[7]366是最起码的道理、最基本的原则,任何悖离中央领导机关决策的思想都是 “不应当有的无政府主义言论”[7]365,任何抵制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工作的举动都是 “不能容许的”[7]122,任何违抗党中央机关领导的行为 “就等于破坏党”[7]363。三是捍卫党的团结统一。列宁指出,为了击退一切分裂图谋,捍卫民主共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党的集中统一是 “绝对必要的”[11]87,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自下而上的党内选举原则

一是积极倡导民主选举。列宁提出: “党组织的选举原则应该自下而上地予以贯彻;只有在无法克服的警察阻挠和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放弃这一原则。”[10]214二是反对空谈民主选举。列宁强调,在政治自由的前提下,党 “可以而且也会完全建立在选举原则的基础上”[9]304,党内选举 “可能而且必须居于完全的支配地位”[15]166;但在沙皇专制的秘密工作条件下, “‘选举原则’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10]78,根本无法合法地实现。三是循序推进民主选举。1905年,布尔什维克单方面筹备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 (伦敦)通过一系列组织上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在今后的党内生活中 “尽可能真正实行选举原则”[15]166。列宁承诺,一旦政治条件合适,党 “必须转而采用选举原则”[10]78

(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

第一,少数服从多数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列宁指出,全世界的社会民主党人,“过去和现在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15]301;没有少数服从多数, “就不可能有稍微称得上工人党的党”[9]5。第二,少数服从多数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般组织原则。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 “一切党组织,只要以多数通过就可以决定问题。”[11]105第三,少数服从多数是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重要手段。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党内团结,实现党的工作集中化,保持和巩固党的统一,“少数在自己的政治行动上必须服从多数”[10]157,“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7]387。第四,少数服从多数必须建立在自觉共识基础之上。列宁指出,在革命运动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代表、不同地区或不同职业的代表,遇有矛盾冲突, “公开展开论战是必要的和适当的”[3]316-317,有利于厘清斗争原因,澄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助推全体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和觉悟工人做出独立判断,自觉维护党的统一。

(六)坚持一切党员的平等权利

列宁坚持主张 “每一个党员或者同党有来往的任何个人,都有权要求把他的声明原样送达中央委员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或党代表大会” [11]45,特别注意保障一切少数派的权利。一是在党章中 “保证一切少数派的权利” [9]8,保证每个少数派有权利采用正当的形式进行不可避免的党内斗争,保证一切经党中央机关批准的组织 “都有权用自己的名义出版党的书刊”[11]104。二是在行动准则中, “保证少数派享有某些权利”[7]434,主张在党的机关报上辟出一定的篇幅,尽可能地使不同意见持有者“能够系统地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7]87。三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保留少数派 “在新的一届代表大会上进行批评和为解决问题而进行鼓动的权利”[10]157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6.

[5]列宁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

[7]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卢森堡文选: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1]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2]黄文扬: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55.

[13]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9.

[14]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5]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图分类号: A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83(2019)02-0024-07

收稿日期: 2019-02-13

作者简介: 李贤利 (1975-),男,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市人民政府督查室督查三处处长,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党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于洋]

标签:;  ;  ;  ;  ;  

列宁“民主(的)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