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毛金霞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以及工作积极率。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积极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率。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69-02

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分层次管理法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将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学历、职称等不同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实施针对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率[1]。有研究表明[2],分层次管理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本文将常规护理管理与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70名女性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护理人员。其中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5.43±2.65)岁;工龄0.8~17年,平均(11.32±1.25)年;学历:本科15名,大专9名,中专11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及以下14名。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05±2.62)岁;工龄0.6~18年,平均(11.89±1.05)年;学历:本科16名,大专11名,中专8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及以下13名。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工龄、职称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实施常规弹性排班制度,分配日常护理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职责,护理人员按照疾病常规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划分层次:根据操作技能,工作经验,学历等综合实力,将护理人员分为基础护理、初级责任、高级责任和护士长4个层次,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为基础护理人员;工作时间2~5年,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划分为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工作时间5~10年,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且学术能力较强的划分为高级责任护理人员;护士长为最高层次。(2)划分职责:不同层次,工作职责和范围是不一样的,职责和范围由护士长分配,每个层次为下级负责,逐层监督,基础护理人员负责非危重症患者日常基础护理,在初级责任护理人员指引下完成难度较大的基础护理工作;初级责任护理人员负责难度大的护理,同时在高级责任护理人员指引下完成复杂的护理工作;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和护士长负责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患者的护理,同时高级责任护理人员要协助护士长,监督、管理下几个层次护理工作。(3)护理培训:由护士长组织,每周选择周三和周六作为公开授课时间,就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培训,也可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全面提升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工作积极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采用我院自制的《理论知识论答》考卷进行笔试考核,操作技能由多个考官进行评估,均实行百分制。工作积极率,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自评和他评,分值0~100分,根据问卷得分分为:低于60分为不积极,60~85分为积极,≥85分为非常积极。积极率=(积极例数+非常积极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汇总两组护理人员所有数据资料,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借助“率”描述,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医生和患者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常规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任务重,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严重影响护理管理质量,因此,科学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分层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现代管理理念,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主题相呼应,近年来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在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常规护理管理中,所有护理人员无论工作经验,学历和年龄都安排一样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护理质量提高。分层次管理的内涵就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实行分层次管理,按照层次分配工作职责和范围,以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带动引导下级人员,每个层次为下级负责,且逐层监督。向娟在研究中认为[4],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升护理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资源合理分配,让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从而体现自身价值。

本文通过对比常规护理管理和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分层次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观察组工作积极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说明分层次管理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与周福霞研究结果类似[5]。

综上所述,分层次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激发护理人员工作潜力,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实施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韶玉兰,蒲映辉.分层次管理法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66-69.

[2]陈丽君,黄婷婷.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71-272.

[3]丁爱萍,张惠玲,张一梅.分层次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57-258.

[4]向娟.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 14(4):124-125.

[5]周福霞.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58):207-207.

论文作者:毛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毛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